翠微满眼正逢时——寿宁合力谱写加快发展绿色崛起新篇章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寿宁东区新貌 王志凌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8/0522/thumb_630_420_1526957929101.jpg img/water1.png -
金旺达生产车间(金旺达供图)
http://upload.ndwww.cn/2018/0522/thumb_630_420_1526957929593.jpg img/water1.png -
金融扶贫进农家 王志凌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8/0522/thumb_630_420_1526957929544.jpg img/water1.png -
吴祖清所创作的乌金陶篆刻作品 王志凌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8/0522/thumb_630_420_1526957929488.jpg img/water1.png -
三祥科技园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王志凌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8/0522/thumb_630_420_1526957929846.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赵巧红 通讯员 吴通华)初夏时节,绿满山城。漫步于寿宁城乡,杜鹃争艳、绿荫如海,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梦龙湖畔,晨练的人们正舒展筋骨;定制茶园,茶农唱响“增收曲”;城区周边,新城东扩战犹酣……
去年以来,寿宁县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主动顺应大生态、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的发展趋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产业培优、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四大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描绘绿色崛起新篇章的蓝图中,寿宁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宜居山城正在崛起
清晨,东方刚微微泛白,鸟儿才开始鸣叫。而县城的三峰公园里,早已是一番热闹景象,晨跑的、打太极的、舞剑的……绿树掩映间,晨练的人们已经从这里开始了新的一天。
位于老城区与茗溪村之间的三峰公园(景区)项目是寿宁县重点民生工程和省、市在建重点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563亩,分鳌阳镇老城区、茗溪新区和际头仔三个片区,总投资7.99亿元。目前,休闲广场、东门、北门已建成,绿化景观提升与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也在不断地推进中。
以“生态”和“绿色”为主旋律,去年以来,寿宁县以深入开展“创文明城、迎省运会”活动为契机,统筹推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的“三城同创”,实施交通畅通、供水安全、防洪防涝、城乡洁净、景观提升工程等设施建设。
目之所及,在寿宁县城区,蟾溪河道的生态治理及城区市政提升工程包、城区道路白改黑、雨污水管网改造、三峰公园、县体育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呈现火热的建设场景。
旧城改造如火如荼,新城建设也一路高歌猛进。
寿宁县城旧城区坐落在一块“夹皮沟”似的带状山间谷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老城区人口扩张,人地矛盾日趋紧张,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严重受限,拓展城市框架迫在眉睫。为此,寿宁县启动东区东扩项目,总规划范围8.3平方公里,一系列规划即将出炉,一个建设宏伟规划的现代化新城跃然纸上。
“新型城镇建设,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拉大城区架构,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县城品位,促进人口有序发展。”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寿宁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将东部片区打造成为山水交融、生态宜居、文化兴盛的现代新城。”
新旧产业交相呼应
连日来,在南阳镇东部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三祥科技园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德市首家在上交所发行上市民营企业,主要生产电熔氧化锆、铸造改性材料、单晶电熔铝三大系列产品100多个品种,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年产值5亿元,年创税4000万元。
以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为契机,寿宁县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三祥新材电熔氧化锆系列产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全国氧化锆重要生产基地,致力打造“中国锆都”。同时,进一步整合提升际武、南阳等重点产业园区,引领生产要素集聚、创业项目集中、配套服务集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寿宁坚持把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着力点,紧抓寿宁高山茶和生态硒锌两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公共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方式,促进制茶工艺全面升级,提高茶叶加工质量。
走进南阳镇金旺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但见群山翠绿,一垄垄、一弯弯茶园呈阶梯状从山顶蜿蜒铺展至山脚。公司不卖茶叶,只加工茶叶籽。
茶叶籽是茶的果实,也是整棵茶树最具营养价值的部分,但其产业化生产由于加工复杂、技术要求高,一直以来都没能为寿宁人民带来收益。
科技的进步让寿宁茶叶发展如沐春风。2012年起,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成立了以“一棵茶树”为主题的产业园,引进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与美国伊利诺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上海医药科技类公司等合作成立了产品研究实验室和培训基地,解决了茶叶籽的生产技术难题,让当年无人问津的茶叶籽成了“香饽饽”。
“我们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向茶农收购无人利用的茶叶籽,在茶叶籽压榨后的茶粕中提取医用元素,推进茶业、油茶产业及所属副产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进程。”该公司董事长龚文辉告诉记者,目前已有2500多户茶农与企业有合作,其中200多户为贫困户,每亩实现增收1000元。茶叶籽产业真正成为当地茶农的增收利器。
扶贫攻坚众志成城
“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很幸福。”聊起今昔生活巨变,张江银感慨万千。
张江银是寿宁县清源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视力残疾,3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一家五口生活陷入风雨飘摇中。
2009年,清源乡启动八斗洋造福工程安置点建设,因居住地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第一批受益者,张江银一家告别了蜗居已久的旧房子,搬进了崭新的“小洋房”。
由于造福工程安置点的居民来自各村,矛盾纠纷难化解、党员作用不凸显、扶贫攻坚难聚力等问题日益凸显,八斗洋农村社区支部委员会应运而生。
群众迁移到哪里,服务跟踪到哪里。多年来,社区支委会积极探索符合贫困户的脱贫路子,对辖区贫困户实行“双重管理、双边帮扶”。在社区支委会的“牵线搭桥”下,张江银当上了社区卫生保洁员,丈夫在离家不远的茶厂打着零工,夫妻俩不等不靠,积极乐观,实现家门口就业。
八斗洋新村的嬗变,源于寿宁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科学决策与思路。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紧扣“全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22人脱贫、造福工程搬迁2751人”目标,总结推广党建促扶贫、旅游促扶贫、品牌促扶贫、金融促扶贫四种扶贫模式,举全县之力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下党乡推出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打造扶贫定制品牌;犀溪镇增强漂流景区的接待能力,村民收入节节攀升;凤阳镇休闲采摘基地、环库区风光带、全国运动赛事基地等,使该镇成为休闲观光的理想去处……
一朵朵扶贫之花在鳌城绽放,寿宁县正朝着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目标阔步迈进。
文旅相融迸发活力
青砖黛瓦、旖旎碧波。
初夏的闽东,天气炎热,气温居高不下,然而西浦村的游客却络绎不绝,虽地处山区,这里却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现在村子很热闹,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800人左右,都忙不过来。”见到村民缪仕芝时,她正在自营的“农家乐”里忙着准备农家土菜。
西浦村游客的趋之若鹜是寿宁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当前,文化旅游正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寿宁县提出,践行文化自信,就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激活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繁荣发展。
围绕这一发展思路,近两年来,该县以“冯梦龙、古廊桥、北路戏”三张历史文化名片为引领,高标准建设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努力让每一个特色文化都能成为新的特色景点,每一个景点都能承载和传承优秀文化。
——红色下党风生水起。该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下党乡村落民居及历史遗存、文化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建设。2017年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
——北路戏剧院门庭若市。依托珍稀剧种北路戏这一人文品牌,县里专门成立了寿宁县北路戏传承保护中心,投入资金1560万元,拓建改造了北路戏剧院,活跃乡村舞台。
——银山花田旅游未来可期。项目按照田园风光与现代风情、农业观光与生态体验、古银硐探秘与现代科技展示相结合的思路,致力建设成为以主题银硐旅游和休闲花田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国家5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矿山公园。
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是关键。走进梦龙乌金陶展厅,十几面错落有致的博古架上摆放着近百件精美的乌金陶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大多乌黑厚实、瓶身篆刻着文字和图案。公司负责人吴祖清告诉记者,“把寿宁的文化资源有效转变为旅游资源,用旅游资源促进文化的弘扬、传承。”下一步,他还计划开发大众化产品,将作品投入景区,实现文化旅游结合。
远方不远,未来可期。一座绿色生态之城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