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胡玉荣:助学行善的“面店大妈”

2018-05-24 15:19 来源:宁德网 苏晓洁

胡玉荣用双手改变了许多寒门学子的命运。

胡玉荣用双手改变了许多寒门学子的命运。

胡玉荣(左一)去学校看望受资助学生,了解她们的学习情况。

胡玉荣(左一)去学校看望受资助学生,了解她们的学习情况。

胡玉荣在作坊里制面。

胡玉荣在作坊里制面。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苏晓洁)当山城寿宁还是一片寂静的凌晨2点多,胡玉荣的面食加工作坊就亮起了灯。下岗后的她,用起早贪黑的艰辛创业所得,节衣缩食、助学行善。她总是穿着已经洗得发白的运动衫,时常是一碗面或一碗米粉打发午餐和晚餐,但她对别人却是慷慨的,经常几百元、上千元投入公益,资助贫困学生。她被誉为地道的“穷人慈善家”,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劳动模范”“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称号。2009年,她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不向命运低头下岗女工再创业

1965年,胡玉荣出生于寿宁县斜滩镇的一个贫困家庭。她喜欢体育运动,素质良好,是老师心目中的进入高等体校苗子。可是因为家里穷,为了每学期学费,她便到工地上挑砖赚钱。就这样,在半工半读中,她度过高中三年。高中毕业那年,为了不增加家里负担,她放弃了高考,进了寿宁县丝绸厂当一名工人。

不怕苦不怕累的胡玉荣被选派参加学习机器维修,由于她能吃苦、爱钻研,学成回厂后便成了寿宁丝绸厂的技术骨干工人。

1992年,寿宁丝绸厂破厂,胡玉荣下岗了。不幸的是,这一年她丈夫也下岗,还患上严重椎间盘突出,行走困难,他们的孩子还年幼。27岁的胡玉荣没有向命运低头,为了生计,她四处打工,到中学代课,到工地扛水泥、拉板车、挑砖块,毅然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1994年的一天,胡玉荣带着孩子去小吃店吃扁肉,跑了多处没吃上,说是没有扁肉皮了。她刨根问底得知,寿宁城关只有一家扁肉皮加工店,当地小吃店所需的面制品也大都从外地进货。一直在寻找创业机会的胡玉荣当下决定开一家面制品店。

面对全新的行当,胡玉荣拿出当年在工厂苦学技术的劲头。没有师傅教,她就自己摸索。手工制作成功后,她又向朋友借钱买来一台二手面机,尝试改装机器生产面条和扁肉皮。刚开始生产出来的面条软硬不一,扁肉皮厚薄不均,只能含泪送人喂猪喂鸡。但她不气馁,经过半年多反复试验,终于看到了软硬厚薄均匀的面条从机器里欢快地吐出。之后,她又把切面机改装成扁肉机,再用易拉罐作模具圈割饺子皮。使用机器生产扁肉皮、饺子皮,代替手工制作,这在当时闽东尚属首创。

1995年,胡玉荣面制品加工坊开业,几年后逐渐占了寿宁县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功之后,她首先想到的是许许多多的下岗工人。她接收了一些下岗工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面制品加工技术,还赠送他们一套她自己研制的面制品加工机器,让他们走上了自食其力的再就业之路。

从0.35分利润到25万元的捐助

胡玉荣的创业并不轻松。不论寒冬酷暑、风吹雨打,胡玉荣每天凌晨2点起床,和3名女工一道赶工;5点多,她陆续接到订货电话;6点半,她穿梭于大街小巷送货;7点左右,她回到作坊继续生产,然后继续送货,直到中午。

艰辛的劳作,让她的双手老茧纵横,裂开一道道口子,常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虎皮膏缠了一圈又一圈。

2009年,曾有记者采访胡玉荣得知,胡玉荣每卖一片扁肉皮赚0.35分,卖一片饺子皮赚1分钱……在如此微利的行当经营了十多年的胡玉荣,却用她起早贪黑,辛苦攒下的钱,默默地资助着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光是能统计到的款项就超过25万元。有一次,记者采访她时,她展示了捐助别人的汇款单,竟多达整整一箱。

2005年8月,寿宁一中的吴阿虎同学(化名)考上福建农林大学。由于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家里债台高筑,他交不起学费,决定弃学打工。胡玉荣知道后,当即承诺资助他读完大学,承担每学期2000元学费和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

2006年,宁德遭遇“桑美”超强台风袭击,寿宁受灾严重。胡玉荣的存折里仅剩下12000元,她毫不犹豫地取出一万元购买大米粉干,带着家人和朋友雇车来到受灾较严重的托溪乡发放。看到寿宁职业技术学院和第三小学门口学生上学必经的翠屏桥被洪水冲毁时,胡玉荣又毫不犹豫把存折里仅剩的用来生意周转的2000元拿出来请人修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她4次捐款共计4000元。

从每卖一张扁肉皮0.35分的微薄利润到超过25万元的捐助,贫困生、孤寡老人、困难户……凡是她遇上的,听说的,她都帮。刚开始没有定数,2000年起,胡玉荣每年定期资助六七名大学生或职高生每月的费用。“孩子,不要担心,有阿姨在,你不会失学的!”这是胡玉荣对许多寒门学子的承诺。

“只要把爱心传递出去就行了,不必老记着我。”胡玉荣总是省吃俭用,抠出钱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她总是穿着两套洗得发白的运动衫,2009年,曾有记者到她家采访时看到,她家里没什么摆设,沙发和家具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结婚时置办的,连衣柜都是折叠式的。长年累月忙活在面粉堆里,白色的胶带就是她手上恒久的“首饰”。一家三口人的日常生活,全靠丈夫经营的鱼具店每月千元的收入维持着。

如今,已有30多名贫困生在她的资助下读完大学。2010年,由寿宁县有关部门安排,她进入县残联工作。2015年,从残联退休后的胡玉荣因年事已高,收入减少,不敢再承诺定期资助学生。但每年高考后,她仍然不定额地捐助困难学生,每年累计捐款两三万元不等。

胡玉荣还是寿宁一中心理咨询室的“编外心理辅导员”,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帮助青年们励志成长。

2007年7月,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寿宁一中的一名张姓学生由于连续三年参加高考落榜,情绪低落走上城郊的茗溪桥想轻生。胡玉荣接到求助电话后,与该校一位老师冒着大雨赶往,生拉硬拽,把小张从桥上扯下来。然而,小张却喃喃自语:“要是我从桥上跳下去,从此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孩子,你怎么这么傻呢?条条道路通罗马,世上的路不止一条,书考不上,还有其他路可走呢,你看我当年没上大学,不是也照样活得好好的,也能为社会做贡献。”胡玉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宽慰他。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劝导,小张终于放弃了轻生念头。不久,小张满怀信心地外出打工,很快就赚钱办公司,生意还挺不错。

如今,在胡玉荣的带动下,寿宁一中活跃着一支志愿服务队,他们不时相约到公园、体育场打扫卫生,到养老院看望老人,上山植树造林,上街宣传环保。“我常对大家说,不是有钱才能献爱心,拣起地上的一张小纸片,给人一个温暖的微笑,说一句安慰人的话,都是爱心的表现,都是在做好事。”胡玉荣说,“受过我一点帮助的人,只要把爱心传递出去就行了,不必老记着我。”

点赞台

两身褪色的运动服,一套破旧的沙发,一箱满满的汇款单……这位双手长满厚茧的山城女人,把自己的物质要求降到最低,却把助人的标准定到最高。抱着穷也要“兼济天下”的信念,胡玉荣用双手改变着一个个寒门学子的命运,一间面制品小作坊经营出了不俗的人生。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胡玉荣 肉皮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