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翠微寿宁

2018-07-19 10:16 来源:宁德网 叶家坤,龚 健

西浦风光

西浦风光

冯梦龙像

冯梦龙像

宁德网消息(叶家坤/文 龚 健/图)有一些地儿从未去过,但初次踏足就很亲切,像是梦里来过。这种玄妙而美好的感觉,总在行旅之中不时泛上心头。

我一度自问,在被世人谓为福地寿宁的这片土地上,熟视无睹地错过了多少可以给驿动心灵以宁静栖息的角落?

初夏时节,有幸受邀忝列“难忘寿宁”闽东文艺采风团之中,南北西东畅游寿宁。首站游览龙虎山茶场。在茶室品味茶香的间隙,有位文友脱口而出:“这地方有如故地,像是曾经来过。”蓦然惊觉,原来并非只我有如此心念。也许,有的地方天然就是一方可以涤荡浮躁、尽享自在的胜境。

寿宁,自有一方诗意栖息之境界。

龙虎山上,茶园田田,千顷澄碧。

一丛丛茶芽流翠,像是一羽羽嫩绿的春鸟,令人思絮翩飞;一方透亮的水塘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三五座青砖瓦房错落其中、茶香氤氲;偶尔几声鸟鸣,划破深山的寂静。仿佛间,“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意境跃然眼前。

一切是那么的熟络、亲切,似曾相识,宛若故园。一群文友隐于茶山,流连不去。

将龙虎山茶场视如故园,不仅有我们这群文友,还有一位传奇人物——中国茶学界泰斗、茶寿老人张天福。

文革期间,年届花甲的福建省农业厅茶叶专家张天福被下放劳动改造,在寿宁南部武曲镇境内龙虎山茶场度过了7年多难忘时光。这段蒙冤生涯倒让他远离喧嚣荒诞,过上“池鱼就买,园蔬旋摘”的田园生活,就此潜心茶道、专研茶艺。得益于张老的茶技茶艺熏陶,成立于1959年的龙虎山茶场一度成为闽东最好的茶场。新世纪以来,这里培育产出的“梦龙春”牌寿宁红茶享誉茶界、一路芬芳。

龙虎山茶场里,作为场史陈列展览室的那座老房子中,陈放着当年极其简陋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与制茶有关的珍贵史料。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倾情介绍,探寻着张天福工作茶旅生活的岁月痕迹,追忆着老一辈茶业人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积淀着我们对于茶道的些许感悟。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一生事茶、精行俭德的张老活到108岁,世人谓之茶寿。龙虎山的桃源胜境,寿宁人的亲切包容,那段心无旁骛静心研茶的隐居岁月,在张老心中种下了故土深情。这些是否是张老寿及茶龄的重要原因已成难解之密,但这些经历和感受无疑是启悟、丰富张老茶道思想的重要源泉。

从此,龙虎山成为一个茶香漾溢的地名。

寿宁是山地江南、隐居胜地。

这里偏居闽东山区,生态完好,四季分明,发展相对滞后,但儒释道文化灿烂,山水茶名声不斐,有雄峻峰峦,也有小桥流水,有世遗文化,也有新型农村,整个就像是在现代化大潮裹挟下依然保持淡定、彰显江南特色的村落, 2017年荣获“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称号。荣赝“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的西浦就是其典型代表。

西浦村口巍峨古朴的牌坊上镌刻着一幅对联:“源溯唐宋聚芳华丹青山水南国韵、文兴孔孟传正道翰墨俊彦东鲁风”,概述了千年名村的历史芳华、风光韵致。

西浦的称谓一半属于历史,一半属于风光。自唐时开村以来,位于寿宁东部犀溪后溪两溪交汇口处的西浦,在自成一统的缪姓血缘天地里,构筑起一座充满小桥、流水、人家意境,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千年古村落。这个宁静唯美的村落一直熏染着江南文化的气息,践行着诗书传家的传统,南宋一朝出了一位状元、十八进士。“廊桥水乡,状元故里”,便是西浦千年不老的最美颜容。

行走在村中巷道,抚视着游鱼流水,感喟着文化风光的沉香,体味着桥柳依依的雅韵,西浦像是缓慢了时光,凝固了年华。这样优美闲逸的环境,吸引着人们放慢脚步,诱惑着各方游者闲隐其中。

在西浦上游犀溪水头就曾隐居过一位名士:寿宁建县后第一位进士叶有挺。叶有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获敕授江西省观政,未及赴任即发生“三藩”之乱,驻闽靖南王耿精忠割据一方,到处笼络人才。叶有挺坚决不受耿党高官厚禄拉拢,躲进犀溪水头后山隐归耕读,将简陋茅寮取名为龙潭书斋,颇有魏晋风度、忠义气节,《清史列传·二七五·忠义传》专篇记载“叶有挺传”。

只羡山水不羡仙,神仙经此也流连。位于寿宁北部闽浙边界的仙岩就因仙隐得名。

仙岩之顶海拔高1527米,上有道观白鹤仙宫,供奉的是两省边界乡民中流传甚广所独有的白鹤仙。传说一群仙友云游途中发现仙岩是一块宝地,一位仙友愿前去护佑,铁拐李仙长将拐杖化成一只飞鹤,让仙友骑鹤飘降驻山清修,仙友从而得名白鹤仙。仙岩西侧山脚还有一鹤峰寺。同一山中佛道共存,世代相安。两省边界民众民风淳朴共享祥和。

仙岩因仙得名,却因花灿烂,有着万亩杜鹃、十里花廊的荣耀名号。春夏之交,云雾常现,一山缥缈云雾、翠微烟霞,让人恍入仙境,不辨天上人间。沿山坳分水岭直上的千级石阶就是闽浙之界。拾级而上,脚踏两省土地,目观边地风光,抚今追昔,神思飘逸,陶然忘我。仰望青山,念着“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顿觉心灵澄净。待到登高极顶,俯瞰山峦叠翠,淡霭轻岚,已是意境空灵。

仙岩山脉绵延西去,还有一座名山称黄山仙岩,是为尊奉祭拜名隐黄槐得名。黄槐是寿宁县境内第二位进士、北宋徽州知州。他一生实践“民本”理念,为救民于水火,不惜得罪权贵开仓放粮赈灾,而后弃官改名归隐故里,从此“一蓑烟雨任平生”,被后人尊奉为“黄山公”。

山水翠微,人文荟萃。羡隐寿宁,白鹤忘机。

“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冯梦龙《戴清亭》一诗工笔描绘了三百八十多年前寿宁县城风光。

站在三峰寺边上,沿着诗中的指向回望县城,林木葱茏翠微满眼。当年处在城郊的三峰山,如今已被集镇民居包围,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园。三峰寺居于公园核心区域,寺内环境优雅、禅意深深。袅袅梵音、脉脉檀香,修竹茂林、清风徐来,正是宁心静性好地方。清知县饶崇秩撰写的《重修三峰寺序》文曰:“洵骚人之旷观,迁客所清赏也。余每公暇,时一登眺,饮酒赋诗,尘土肠胃,浣濯殆尽。”

三峰寺是寿宁创建最早的寺院,始建于后梁开平三年至后唐清泰二年间(公元909-935年)。宋淳化元年(990年),宗伯礼部尚书陈洪轸辞官归梓,捐献故居扩建三峰寺。陈洪轸是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官至正一品宗伯礼部尚书,为官每以朝政、百姓为重,尽忠职守,广惠庶民,为后人景仰。

六百多年后,明崇祯七年(1634年),年过六旬的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怀着从政济世的抱负,千里迢迢,从姑苏鱼米之乡来到“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贫穷山县寿宁任知县。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仕途生涯。短短4年任期中,冯梦龙追仰前贤,立下“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勤廉报国之志,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明断讼案、革除弊习、整顿学风、兴利除害,卓著政绩被民众铭记至今。冯梦龙“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施政方略,与民休养生息的为民情怀,勤政清廉的务实本色,不仅造福了一方百姓,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和政治改革家的操守。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特别关心贫困乡村,曾经九赴寿宁、三进下党,在闽东最迟建制特困乡下党扶贫助困,留下了与基层干群结“草鞋亲”的佳话,开启了摆脱贫困的思考与实践。三次叩响下党乡人民群众的“心门”,见证了他在扶贫道路上的付出,谱写了闽东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光辉一页,永远铭刻在一代代下党乡人民群众的心中。

下党就在三峰寺西去七十里的深山峡谷中。村口一座百年古廊桥——鸾峰桥横跨修竹溪两岸,雄伟壮观,沧桑古朴。她见证了下党幸福嬗变的重要历史。今日下党绿意盎然,茶园定制扶贫、乡村旅游开发等都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冯梦龙昔日“凿开山混沌”的大志、“垂白鬻孤孙”的忧思,都被今天的下党人一一实现和解决。

这是山城之幸,人民之福。

夏日晴好,草木葳蕤,那一片片绵延的青翠像是历史前行者和引领者的慧眼,为文明前行的路上增添了无数光亮。

背影已远,跫音不绝。

肝胆如洗兮,一路北行;梦牵故地兮,翠微寿宁!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寿宁 西浦 仙岩 三峰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