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凤阳镇探索实施“我有一亩葡萄园”托管扶贫模式
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茹捷)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新形势下的一场“赶考”。“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517人降至目前的5人,贫困发生率也从2.585%降至0.025%……”在扶贫攻坚的大考中,寿宁县凤阳镇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在脱贫攻坚中,如何保障无劳动能力、因灾、因病等脱贫不稳定的贫困户无疑是一个难题。去年以来,凤阳镇大胆尝试,打破了政策性兜底保障的固有思路,综合考量兜底户、因病因灾返贫户等存在的脱贫不稳定因素,以“我+1”产业扶贫计划为载体,将产业托底、合作社托管、政府保障有机结合,探索实施了“我有一亩葡萄园”的托管扶贫新模式,让重点贫困弱势群体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创新模式
让扶贫户搭上产业脱贫快车
初冬时节,走进凤阳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凤阳葡萄再次刷新了销售记录——单价每公斤近20元,销售总额2亿元左右。
近年来,凤阳镇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全镇已有种植面积1万余亩,初步形成集葡萄种植、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带,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良好产业平台。
产业选得准,扶贫路子才能走得稳。在当地干部“一对一”挂钩帮扶、产业资金扶持、金融小额信贷等政策帮扶下,原本“找不着门路”的贫困户通过葡萄种植增强了“自我造血”能力。据统计,该镇去年实现“摘帽”的74户贫困户中,以种植葡萄为主业的达到近6成。
在大部分贫困户依托“甜蜜事业”走上致富路的同时,仍有一些贫困户因病残等原因无法进行田间劳作,错过了这班致富“快车”。
“对于这部分贫困户,虽然我们采取了政策性兜底保障,但这一方式只能解决他们的温饱,无法实现增收致富。”凤阳镇党委书记梅春强表示。
如何为这些特殊群体找出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当地干部们苦苦思索着。
在一次与葡萄种植户的交流中,梅春强了解到,在一些发达地区已悄然兴起一种托管式农业发展新模式。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能否把这一模式嫁接入扶贫工作?在乡镇干部和葡萄种植大户的思想碰撞中,一个名为“我有一亩葡萄园”的全新扶贫模式逐渐成型。
新模式的核心是托管。“针对无劳动能力、因灾、因病等脱贫不稳定的重点贫困户,政府出资向葡萄专业合作社购买葡萄园,委托给合作社管理,政府则从品牌建设、产品销售、物流运输等方面予以支持。托管葡萄园的收益,一部分用于向贫困户发放固定分红,让贫困户也能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凤阳镇党委综治副书记林通灵介绍。
今年5月,凤阳镇政府出资60万元,向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了30亩优质葡萄园4年的收益权,“我有一亩葡萄园”这一托管扶贫新模式正式启动。
科学运作
参与三方实现互惠共赢
在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合作社的负责人缪文钦。他正在与财务人员对今年的葡萄销售收入进行统计,本月底,他将向凤阳镇政府支付今年第一笔的收益金30万元。
缪文钦表示,这一托管模式的优势在于实现了贫困户、政府、合作社三方共赢。据介绍,按照商定的托管模式,托管期间葡萄由合作社负责管理与销售,每年以每亩1000公斤,每公斤20元的标准支付给政府2万元作为当年收益。这2万元中,5000元作为政府投入资金的回笼,1万元作为重点贫困户的分红,余下的5000元作为合作社的运营管理费用。
“从政府角度,不仅4年内能回笼投入资金,而且为贫困户提供了稳定增收的产业途径。对于贫困户来说,既参与葡萄产业,又不用承担技术、市场等风险。这两点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合作社来说,看似盈利被分薄,实际上并不吃亏。”缪文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政府一次性支付的60万元给合作社带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其次,合作社每年还将从托管葡萄园中获得5000元的运营管理费;此外,一亩葡萄园的产量正常都在1200公斤以上,远高于1000公斤这一标准,这超出的部分将收入合作社的“腰包”。
据统计,今年,托管的30亩葡萄园平均每亩产果1350余公斤,每公斤价格在20元以上,实际每亩收益近3万元,农户将在年前领到1万元分红,扶贫新模式成效初步显现。
据了解,下一步,凤阳镇政府还将鼓励引导村集体加入“我有一亩葡萄园”项目,创收村财。根据初步方案,村集体将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购买”葡萄园,支付每亩5000元的运营管理费用交由合作社“托管”,葡萄收成后,合作社也将按照每年2万元的收益额返还村集体。
配套保障
助力“托管模式”良性发展
实现“托管模式”良性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保障葡萄产业能够发展顺利。只有确保当地葡萄产业有良好的收益,才能形成长期而稳定“兜底”效应。
如何使葡萄卖得出、卖得好?在“我有一亩葡萄园”示范基地内,可以找到答案。
可视化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该基地一大亮点。“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示范基地已安装10个高清摄像头,客户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可以随时点击查看葡萄园种植管理、包装、物流等每个环节。”该基地工作人员介绍。
不仅如此,该基地还植入“消费扶贫”理念,以定制葡萄园的形式,招募爱心消费者定制葡萄园,每亩定制园消费者每年可获得1000公斤左右的高品质葡萄。目前,定制葡萄园的规模已达20亩。
除了在管理上大胆创新,凤阳镇还制定了全方位的配套保障方案,为葡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提高葡萄种植户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6月,凤阳镇政府出资8.12万元,为全镇67户贫困户的353亩葡萄园购买了葡萄产业台风、暴雨指数保险。
据了解,今年台风“玛莉亚”过后,共有67户贫困户因这份保险受益,总计获得42.36万元的赔偿。“6月13日,镇政府为我们买了保险,7月11日台风就来了。还好有这份保险作保障,不然损失就大了。”葡萄种植户缪义库说。
在提高抗灾能力的同时,该镇还不断完善葡萄的冷链运输系统,在葡萄主产区及交通要道设立多个葡萄冷藏库,与顺丰物流等多家具有冷链设备的大中型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建立起高效的智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内定点投放和实时送达。在销售渠道上,由政府牵头,线下与百果园、果之鲜、京东生鲜等大型销售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销售优势让葡萄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并与“下乡的味道”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销售模式。
因地因人施策,调动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让重点贫困弱势群体参与产业发展,凤阳镇正逐步啃下扶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凤阳镇产业扶贫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梅春强信心满满。
据了解,目前,寿宁县已对凤阳镇“我有一亩葡萄园”的托管扶贫新模式进行深入调研,并计划在全县展开推广。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