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凤阳:深耕富锌田园 酿造甜美生活
奋进新时代 聚焦新宁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乡镇篇
北路戏传承演练
茶叶生产
葡萄园里采摘乐
宁德网(王东东/文 刘岩生/图)本是万物凋零季节,山乡凤阳却依旧绿意盎然。登高远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黄兰溪水灵动迷人,万顷波光熠熠生辉;凤阳梯田,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蜒逶迤绕云间;十里葡萄长廊,孕育着来年丰收的希望;樱花谷内,数万株樱花林立,待到春天,亿万朵樱花齐绽放,凤阳将成“烂漫樱花之都”……
借力乡村振兴的东风,如今,一个集产品销售、旅游采摘、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甜美田园综合体已在寿宁凤阳显露雏形。
产业带动 助力农户脱贫致富
“凤阳垄亩竞风流”,形象地形容了今日凤阳产业发展的蓬勃之势。
评选优质锌葡萄
乡村振兴,需要新的支点,产业就是重中之重。凤阳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人们因地制宜,稳步发展茶产业,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并顺势而为,建设樱花基地,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赛……当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十里葡萄长廊,昔日的荒山秃岭也变成了“花果山”。
2018年9月15日,首届寿宁锌葡萄丰收节暨第三届锌葡萄文化节在凤阳镇举办。来自寿宁县各乡镇及周边县市的近千名游客、摄影爱好者,参加了凤阳高山锌葡萄采摘体验、观光拍摄活动,提高了凤阳锌葡萄的知名度,凤阳锌葡萄产业正蓬勃发展。
从2012年栽下第一株葡萄开始,凤阳掀起了葡萄种植的热潮,葡萄产业整体得到快速提升。4年前,外出经商的詹秀珠返乡创业。当时,凤阳镇的葡萄种植产业刚兴起,并建立寿宁县千亩高优晚熟葡萄示范园区。詹秀珠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藏的商机,一边调查市场,一边着手租种土地,尝试经营起10多亩葡萄大棚。现在,念了4年葡萄生意经的詹秀珠已成致富能手,除了自家承包种植的50多亩葡萄园,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50多户村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以依靠新技术种植葡萄,每亩土地产出效益达2万元。
如今,像詹秀珠这样的种植大户遍及凤阳各村。近年来,凤阳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种植优惠政策、提供种植财政补助、引导果农全面推广葡萄避雨栽培和农业“五新”集成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宣传、广拓市场、引进互联网营销,致力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拓展群众增收新路径。
据统计,目前凤阳全镇葡萄合作社共计38家,葡萄种植面积逾万亩,产值突破亿元,成了富民的支柱产业,凤阳也因此被誉为闽东“高山晚熟富锌葡萄之乡”。如今,锌葡萄已经成为凤阳的一个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有了好产业,就有了扶贫新手段。
“先富带动后富,让困难户也享受到葡萄产业带来的甜蜜生活。”凤阳镇党委书记梅春强说,这些年,凤阳镇“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地民情的扶贫模式。
“我有一亩葡萄园”产业扶贫模式正是其中的精华所在,织就了凤阳脱贫“安全网”。
今年5月,凤阳镇在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60万元租下了30亩葡萄园,交由合作社托管,然后以每亩每年1万元的收益分配给尚无劳动能力的25户贫困户。
“依托优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无劳动能力、因灾、因病等脱贫不稳定的重点贫困户,由政府与葡萄种植合作社合作种植葡萄。”梅春强介绍,在这种托管模式下,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就能够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
“我有一亩葡萄园。”如今,凤阳镇的贫困户们都能够自豪地说出这句话。
和谐共建 营造幸福生活家园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齐整的小洋楼依山傍水而建,人们生活富足舒心。茶园葱翠林立,一眼望不到头。葡萄漫山一畦接一畦。樱花、金银花、百香果、猕猴桃各种花果都在这片富锌的土地上“安家”,空气中都是山间清新的气息。
不入凤阳,不知凤阳到底有多美。身处凤阳才会懂凤阳人为何如此热爱这方故土。
“凤阳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更是让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凤阳镇人大主席徐肖良说,“现在的凤阳,绝对会颠覆你对农村‘污水随便倒,垃圾门口堆’的陈旧印象。”
生态美,更宜居,凤阳村貌展新姿。
官田洋村是凤阳著名的移民村。由于地处库区,原本的平房极易被淹,该村在多年前已经完成了迁移。如今,村民们都住进了宽敞亮堂的新房。经过统一规划,官田洋移民村的民房都是白墙黑瓦设计,与绿树青山相映衬,分外美观。除了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凤阳镇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各村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备,乡村里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
老有所依,乐有所依,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该镇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村都统一规划了文体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广场、公园步行道、休闲长廊等,让村民们闲有所去,玩有所乐。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要留得住乡愁。传统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刘厝村、天香村,一处处保护得当的古民居,与现代建筑融洽相处,错落有致,显得更加别致,别有一番韵味。
产业先行,带动了凤阳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口袋鼓起来的凤阳人,在思想上也越来越富足。
“北戏飞歌消旧愁”,描述了当地人文娱生活的重要方式。拿起锄头是农民,穿上戏服是演员,这是凤阳人对北路戏热爱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凤阳村民以及北路戏老艺人刘大金等热心人士自发行动,力图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存。他们先后筹资 600 余万元,投入北路戏演艺基础建设、团队组建和后备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北路戏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生力量。
如今,北路戏已是凤阳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张活名片,成为连接凤阳与外界的重要纽带。
不只是北路戏,近年来,凤阳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文化引领,以节为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举办北路戏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多元化、多模式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而随着剪纸、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弘扬,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有了深深扎根这片土壤的力量与养分。
党建引领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昔日的荒山坡,如今已遍地都是葡萄种植园。今年凤阳的高山富锌葡萄又是一个丰收年。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建引领。而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疑与党组织的作用密不可分。
2011年,返乡创业青年缪文钦回到家乡官田村,在村里试种了38亩葡萄。但靠自己一家一户,形不成气候。眼瞅着葡萄结了果,品牌、销路难题一大堆。
秀美黄兰湖 缪春 摄
怎么把葡萄做成产业推广出去?缪文钦直犯愁:“之前当地群众也曾零星种植过葡萄,但由于种植设施落后,管理不规范,市场价格低,发展十分困难。”要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就要引导村民改变观念,搞特色种植,实行专业化管理,形成规模、打响品牌,才能走通致富路。
产业如何形成规模?组织协同发力。人心不齐,村委会站了出来;土地流转受阻,村党支部分头动员;闯市场需要合力,行业协会建起了党支部;种植需要技术,党支部扛起大梁;产业链一路延伸,党组织一路整合。去年,仅葡萄产业一项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该镇所有葡萄种植户都实现了脱贫致富。
曾担任过官田村多年党支部书记的缪义其对此深有感触:“从当初的不足百亩到现在的近万亩,凤阳葡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离不开党员的带头示范,如今家家户户种葡萄,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子美了,人心也齐了。”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在凤阳镇农业产业园区的党群共建服务活动中心里,园区党委书记和8个党支部书记集聚一堂,哪个项目用地需要协调、哪个企业急需金融贷款、哪个合作社的农户需要帮扶……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这里提出、讨论、落实。这样的碰头会,已经成为常态。
2017年6月,凤阳镇农业产业园区被列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园区现有各类农业企业31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
凤阳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注重抓示范点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支部示范、党员参与,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在园区党委阵地建设方面,通过整合资源,采取“1+1+N”的区域化党建模式,设立1个园区党委、1个党群共建服务活动中心和村、企、社、协8个功能性党支部,辐射带动5000余人。党组织核心引领,党员带头当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园区发展快步走。
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赛训练基地、樱花生态观光基地、锌葡萄连片种植、茶叶改良、樱花基地……一个个产业项目先后落地,茁壮成长。
在党旗的引领下,凤阳全体党员干部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