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鸾峰桥作证

——写在寿宁县脱贫“摘帽”之际

2019-06-24 09:23 记者 王志凌 刘岩生 通讯员 吴苏梅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刘岩生 通讯员 吴苏梅)雨后的寿宁下党,清溪潺潺,翠林如海。修竹溪上的鸾峰桥里,慕名前来考察、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古朴的鸾峰桥,是全国现存单拱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从岁月深处走来,这里铭记着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现场召开扶贫办公会,谋划发展路子、解决发展难题。此后,他又两进下党,为山乡人民带去脱贫希望、发展甘露。山坳乡村,翻开了历史新篇。

这里,也见证着一段翻天覆地的幸福变迁——

曾经无公路、无电灯、无自来水、无办公场所、无财政收入的“五无乡”,立足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旅游发力,持之以恒唱好“山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成为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1988年的186元增长至2018年的13066元,整整翻了70倍。

72岁的王光朝老人,三年前改造老屋,在鸾峰桥畔开起了“幸福茶馆”,每天游客少则一二十人,多则百人。单靠手工茶,一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

问及茶馆名字的由来,老人说:“幸福下党乡,难忘总书记。没有总书记当年来下党,没有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下党!”他希望,通过茶馆把下党的好山好水好茶、把下党幸福的味道分享给四方游客。

诚然如斯。脱贫的幸福、致富的欣喜,正在蔓延着,下党、寿宁、宁德……三十年滴水穿石,三十年久久为功,传扬好作风,矢志拔“穷根”。6月2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公告,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并报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寿宁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

站在新的起点上,寿宁正以更加强劲的态势,加快发展、绿色崛起,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宁德篇章”增添光彩一页。

秉承传统 合力攻坚

寿宁,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一方热土。在闽工作期间,他曾九赴寿宁三进下党访贫问苦、基层办公,帮助老区人民破解难题、脱贫致富,至今仍始终关注寿宁、牵挂下党的发展。他大力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行动至上”作风和“四下基层”制度,深度雕刻着闽东大地。

一程山水,一份情怀,一种精神。秉承传统与作风,传承定力与干劲,寿宁牢记习总书记“摆脱贫困、唱好山歌、加快发展”的殷切嘱托,感恩奋进。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扶贫一线,成了广大党员干部最活跃、最深情、最扎实的战场。

“他们来了,我们发展胆子也大了!”寿宁县南阳镇院洋村村民陈林清已数不清与他结对帮扶的干部多少次踏门而来,但“每一次带来的都是好事”。

陈林清一家五口人,妻子残疾,三个孩子就学,日子过得紧。2015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里专门安排干部与他挂钩。

结下了“穷亲”,帮扶干部一趟趟上门,宣讲扶贫政策,谋划脱贫路子,陈林清发展热情高涨:流转土地,种下5亩多葡萄,再套种西瓜、放养土鸡;发展无花果3亩、樱桃1亩,老宅腾出一半出租给外来的葡萄种植户,农闲时还跑到别的葡萄园里打工,浑身使不完的劲。

“有大树好乘凉,我们自己也不能懒。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陈林清不仅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增收多面手。

像这样的帮扶故事,在寿宁不胜枚举。落实扶贫举措,寿宁推出常态化“千名干部入户扶贫”活动。逢双月17日前后,县乡村1681名干部带上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政策清单,走进建档贫困户家中,逐户分类梳理致贫原因和落实帮扶政策、产业项目和全年脱贫计划,让责任在一线落实、组织在一线建强、干部在一线锻炼、资源在一线整合、成效在一线检验。

自我发力,也向外借力,各界的扶贫暖流在寿宁汇聚。省委组织部挂钩联系寿宁;5批59名省市下派干部驻村任职,截至5月31日,目前驻村的第五批省市下派干部共筹措各类项目资金8782万元,实施项目237个,落实村集体增收项目56项。省市相关部门一批事关寿宁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也在寿宁相继落地实施,其中2018年确定的11个帮扶事项以及对口挂钩帮扶事宜进展顺利,累计到位资金9588.8万元。7个扶贫重点村与7家省级企业结对共建,万科集团、厦门航空、国网电力等企业在产业扶贫、民生事业、农产品采购等领域也与寿宁建立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关系。其中,万科集团首批帮扶项目——捐资1.2亿元的东区中学已启动实施,成为全省迄今体量最大的县级教育扶贫项目。

凝聚合力,迸发活力。脱贫路上的寿宁故事,坚韧而精彩!

创新模式 脱贫增收

夏至时节,寿宁凤阳镇上大洋村里,翠绿的葡萄挂满枝头。贫困户苏罗木正忙着剪枝疏果养树,为明年的葡萄丰产打基础。

在村里,苏罗木一家曾穷得出名。夫妻俩均年过半百,两个孩子残疾,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家庭人均收入才2700多元。镇里推出的“我有一亩葡萄园”产业扶贫模式,让老苏一家重燃希望。

凤阳,葡萄是特色主导产业。全镇种植面积近万亩,产值过亿元,并培育了38家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推进扶贫开发中,这一种植项目具有“短平快”优势。为解决全镇兜底保障及无劳动能力、因灾、因病等脱贫不稳定的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增收问题,凤阳立足产业基础,创新推出“我有一亩葡萄园”托管扶贫模式,即镇政府与精准扶贫示范社——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统筹资金60万元购买合作社已有稳定收入的葡萄园30亩,由合作社托管,种植效益向贫困户分红,实现政府、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共赢”。目前,首批分红已发放10万余元,惠及贫困户32户105人。

这其中就有苏罗木一家。更可喜的是,通过这一模式带动,老苏顺势“转型”,稻田改种,发展6亩葡萄园,镇里还为其牵线搭桥申请了5万元贷款,技术帮扶也同步跟上。

“明年丰产,保守估计可收入6万元。”憧憬脱贫增收新生活,老苏干劲十足。

脱贫致富,产业是基础。寿宁聚焦贫困户增收渠道单一、稳定脱贫措施乏力等短板问题,同步考虑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以“一户一产业”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一批产业扶贫新模式不断涌现,尽显效应——

“定制茶园”,只卖茶园不卖茶。在下党村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植入“消费扶贫”理念,整合原来一家一户零散茶园,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以“每亩茶园年租金2万元”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定制茶园。这一经验做法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作为参阅材料,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白茶银仓”,不储白银储白茶。竹管垅乡利用白茶可存储可升值的商品特性,将白茶的存储销售与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形成政府搭台、村委投资建厂、贫困户种植、茶企生产、第三方销售的共同受益模式。目前,存储白茶饼1万多片,累计销售额达30多万元。

“下乡的味道”,香甜千万家。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下乡的味道”品牌引领,建成13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11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对分散种养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及定制覆盖的城市50个,对接集团及企业121家,定制农业1280亩,定制及线上销售2256万元,带动合作社及企业32家、农户1650户、贫困户856户。

还有从种植端到产品端分类扶持、激发劳动致富内生动力的 “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垄上行的“背包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为农业种植撑起保护伞的茶叶种植低温指数保险产品、葡萄种植强降雨+台风指数保险产品……点点“新”光,点亮了无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想,更成为了寿宁脱贫路上“不要‘唱’功靠‘做’功”的最生动诠释。

破除瓶颈 大道通天

地僻、山高、岭长,交通条件的滞后,曾经的寿宁如一叶孤舟,默默“搁浅”在深山里。群众世代望山兴叹,地方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寿宁由此也戴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靠肩挑,半世光阴路上忙……”一首民谣道出了昔日寿宁行路之难。

“没有交通,就没有眼界。我想起当年在福建,去寿宁的路非常难走。乡亲们也不敢把猪养得太肥,因为太肥的话运不出来。但路一通,车一进去,发展就活了。”今年4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又一次忆起寿宁的交通。30年前的1989年7月19日,他翻山越岭首次来到下党现场办公,提出要率先解决的三大问题,摆在首位的就是公路。立说立行,第二个月,下党公路项目在下拨资金的帮扶下破土动工。1991年1月,13公里进乡公路建成,山乡踏上了巨变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总书记当时考虑得非常长远。”参与当年现场会的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说。

路通,业兴。打破交通瓶颈,跃出山门连四方,成为寿宁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共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寿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众志成城打响了挑战大山的攻坚之战、接力之战。劈山跃涧筑通途,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换来的是一条条脱贫致富坦途——

1994年起,寿宁以连接浙南、闽北周边县市的公路主干线及通往县城“先行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公路网络“黑色化”进程;

2002年,总投资4亿多元、长达80多公里的出省大通道——双湖二级公路竣工通车,使寿宁打破了“地偏人难至”的交通闭塞圈;

2008年,寿宁县农村公路实施水泥硬化,有96个建制村总里程402公里的农村公路得到硬化;

2015年8月10日,福寿高速正式通车,寿宁通往宁德市区的行车时间由原来近3小时缩短到1小时30分钟左右,结束了寿宁“零高速”的历史;

今年,寿宁计划投入15411万元,完成镇镇有干线——凤阳支线、坑底支线、大安支线扫尾工作并交工验收。

至目前,寿宁全县国道、省道及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500多公里,以高速、国省干道为骨架,县道为支撑,乡道、村道为补充的交通大框架初步成型。其中,国、省干道高等级率达86%,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县里还把握南平至丽水铁路纳入《福建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机遇,全力推进南平经寿宁至丽水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结束铁路里程为零的历史。

大地为琴路作弦,纵横捭阖总是歌。今日寿宁,通途纵横任驰骋,便捷路网串起了一个个脱贫致富的“甜蜜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纷纷驶上快车道,宁德四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项目也在此延伸、布局、落地,寿宁发展豪情在抢抓机遇中不断迸发。

路通景新,眼界更开拓。“走不出大山,眼前是世界;走出了大山,世界在眼前。”这是新一代寿宁人的感慨。大道通天,寿宁跨越发展、绿色崛起正当时!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