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下党:看这群大学生和孩子们用童心彩绘假期
7月6日,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情暖宁德,爱在寿宁”实践队在寿宁县青少年之家开展美育与劳育特色课程——“廊桥遗韵,山野绝响”手工课与“海底世界”泥塑课。让孩子们在一座座廊桥的搭建过程中,加深对当地非遗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动手捏造海底作品的同时,提高孩子们的艺术欣赏力与创作力。
廊桥落彩虹,虹在“童”心头
“雾轻绕,树遮掩,鸟鸣脆,水声幽。廊桥美,一座廊桥一道景……”听,这动听的旋律像流淌在山间的叮咚泉水,穿淌过屹立的廊桥,勾勒出一幅古韵悠悠、岁月攘攘的图画,桥上岁月静好,桥下是奔流不息的烟火之境。原来这是廊桥手工课上,实践队队员为孩子们播放的歌曲《廊桥长,廊桥美》。
在接下来的“廊桥遗韵,山野绝响”课上,实践队员从廊桥的定义、分类、结构与历史等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寿宁的非遗文化——廊桥。来自当地的34名孩子们腰板笔直,听得津津有味,看着廊桥图片、欣赏搭建技艺,口中时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我以后也要在寿宁建一座桥,以我的名字给它命名!到时候,一定请你来看看!”营员谢博涵告诉同桌。
为让“书本飞向实践”,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的后半部分,实践队员用十根长条木板向孩子们演示如何搭建简易廊桥。一块块木板经过规则的交错,有台阶、有桥柱、有编梁、有廊屋,整体相当匀称和精巧,木板化身为一座微缩版的廊桥。孩子们跃跃欲试,拿上筷子前后比划,也开始搭建。
相比实践队员搭建的规则模型,孩子们各自设计的廊桥似乎和他们一样稚嫩。在一阵惊呼声中,营员吴新辰的廊桥散架了。实践队员快步走过去,轻轻地摸了摸孩子耷拉的脑袋,转身对所有孩子说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块块木板呢!要想变点样子,还得一起团结合作,才能搭建成一座牢固的廊桥呀!”果然,周围的孩子们都朝吴新辰跑来,“哎呀!你忘记老师教我们的秘诀了吗?筷子粗的一头朝向要统一呀!不不不,你这不对,筷子要竖直一点……”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在孩子们的齐心协作下,一座恢宏的小廊桥重新屹立起来。在这座廊桥上,连接了古代的璀璨文化和当代的接力传承。
蓝水照童乐,乐在“爱”之园
海底是黑是亮?海底有什么?海底是彩色的,海底有粉红色的螃蟹、蓝色的海草,有栖息的蝴蝶和打瞌睡的小乌龟。寿宁县青年之家的34名孩子们用自己的泥塑作品这么回答。实践队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亚甲基蓝为什么是蓝色的”的基本原理,并将准备好的亚甲基蓝粉末掺入水中。亚甲基蓝很快溶于水,将纯净水染蓝,一瓶瓶蓝色的晶水就是孩子们的“海底”。
“老师,以后我把沙子装进瓶子里,是不是就可以做一幅沙漠世界啦?”营员蔡梓童思维敏捷,在她的启发下,其他孩子又幻想出了“草原世界”、“泥土世界”、“太阳世界”。
十种不同颜色的超级黏土摆放在每个孩子的桌面上,在实践队队员的有序组织下,孩子们或将黏土拉成条状,或将黏土切成块团,或将黏土在手心揉圆,或给螃蟹捏上龇牙的笑脸,或给章鱼捏上扑闪的眼睛。孩子们是天才的创作家,经过同桌合作、师生协作,共设计出17座充满了童真童趣的“海底世界”。
其中,一幅泥塑作品吸引了实践队队员的注意,那是一艘精巧的舰艇。营员高伊告诉实践队员:“每天晚上我都会和爷爷一起看新闻,看了新闻我知道,福建舰是由我国科学家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我想用我的潜艇致敬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海底或许在远方,但远方一定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过程,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太单薄,但“情暖童心,爱在寿宁”的全体队员相信,一队人、一群人的力量将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时代的重任背负在肩,每个人都生逢其时,青年学子大可有为。
来源:集美大学社会实践队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