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以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
一场大雨过后,走进寿宁县坑底乡浩溪村千亩岗梅示范基地,雨珠一滴一滴落下,一株株岗梅长势良好。“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十年我也要坚持做下去。”浩溪村党支部书记、返乡致富带头人徐财相坚定地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面对人口、人才“双流失”的现实困境,寿宁县积极探索实施农民回村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寿宁路径”,以推进乡村“人”的现代化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管理人才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坑底生态环境好,周边成片的松树林为种植岗梅提供优势条件。”在徐财相的带领下,浩溪村以村党支部领办的方式,成立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将村民纳入合作社共同发展,试种岗梅。
“今年,县里出台了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为指导员提供每月2500元生活补助,并提供最高30万元担保贷款,被评为优秀示范项目还可以补助10万元,这些政策让我更有信心发展壮大村里的产业。”徐财相说道。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心骨,更是乡村振兴的一线的“指战员”。2021年以来,寿宁县通过村两委换届,一大批能力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进入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其中来源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383人,占比近60%。同时,寿宁县还选派1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专业人才破解乡村振兴技术难题
2016年,张翔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放弃在大学执教的机会,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到寿宁创业。“来到寿宁后,政府为我提供了40万元购房补贴和每月3000元生活补助,还在众创空间给我安排了免费场所开设工作室,这让我感觉很舒心。”张翔说。
如今,张翔博士已经是一名优秀科技特派员,运用其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优势,建成寿宁县水稻、玉米、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基地,将植保绿色防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和安全性,受到广大种植户的好评。
寿宁县通过建设科技特派员总站,建立“三个三”工作机制,引导像张翔这样的100多名科技特派员,发挥特长优势,开展全产业链服务,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据统计,2022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已帮助新引进经济作物新品种30个、新技术12项,建立示范基地20个,技术服务遍及全县1067个自然村,带动全县439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
创业人才强化乡村振兴经济支撑
“作为90后,不能只求‘安稳’,更应该为未来而拼搏奋斗。”李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9年初,李伟说服他的爱人陈艳,放弃稳定的国企工作,一起辞职返乡当起“农民”,毅然决然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
“县里不但为我们提供每月1000元的住房补助,还通过人才政策为我们解决了孩子的就学问题,这对我们能安心置业是极大的鼓励。”李伟夫妻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他从一名普通的创业者成了全县林下经济种植业的带头人,从参加省级创业比赛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到能够带动清源镇40多户当地村民户均增收2.2万元,凭着精湛的种植技术推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链发展,个人也获得“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宁德市‘天湖人才’”等殊荣。
乡村呼唤人才,人才成就乡村。寿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发展活力入村,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推动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集聚形成“回归经济”“草根经济”,为寿宁进一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人气”支撑。
来源:寿宁县委人才办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