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寿宁观察 | 全国示范!乡村振兴“寿宁样板”这样打造→

2023-09-14 20:48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寿宁高山乌茶   柳明格  摄

金秋传喜讯。

9月11日,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

全国100个国家乡村振兴

示范县创建名单

寿宁县名列其中

也是宁德市唯一

寿宁,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孕育地和实践地之一,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嘱托。


不负殷殷嘱托,唯有砥砺前行。“脱贫攻坚时期,寿宁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乡村振兴阶段,我们同样必须交出一份高分‘答卷’,致力打造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寿宁县委书记周乃松言语铿锵。



每年有

3000—4000人返乡就业创业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二

乡村振兴热度指数

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三

入选

全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县


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寿宁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头等大事,面对人口、人才“双流失”的现实困境,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施农民回村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寿宁路径”,围绕农业增产增效、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基层治理、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公共服务、促进人才下乡等要素保障下功夫、做文章,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每年都有3000~4000人返乡就业创业,全县农村群众总体实现“止出返流”。


人回乡,心回家,力回引。众志成城下,寿宁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二、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三、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县……


廊桥水乡西浦古村 ,缪福森 摄

提质增效

让农业有奔头


有效带动了群众大幅增加收入

吸引了大量农民返乡创业

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至736家

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

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

乡村振兴的最大“拦路虎”是大量农民外流,造成不少地方田地荒芜化、房屋老旧化和村庄空心化。农民之所以背井离乡,就是因为农村市场主体少、就业机会少、增收致富难。

为此,近年来寿宁县确定了硒锌康养和高山茶叶、优质水果、有机食用菌、林下经济的“1+4”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配套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鼓励支持在外农民返乡从事特色产业经营发展。

农业部门深入葡萄园调研  刘岩生 摄

眼下,正是寿宁县凤阳镇晚熟葡萄成熟的时节。连日来,在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凤阳镇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包装晚熟葡萄。

地处白云山北麓的凤阳,素有“高山晚熟富锌葡萄之乡”美誉,全镇共种植葡萄1万多亩,年产值超2亿元,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高。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日趋重要,凤阳镇力求通过农业产业智慧化、数字化的改造,不断提高全镇农业产业科技水平,推进产业实现质的提升。

走进果农朱丽英的智慧葡萄园,只见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默默运行着;各类传感器分布土壤层,及时采集温湿度、土壤EC值、土壤PH值等信息并及时上传至服务器;高清农业摄像头实时动态监控……

“以前从来没想过种葡萄可以这么方便,不仅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果园实时的温度、湿度、施肥、浇水等情况,还可以手机操控远程浇水,省心又省力。”对自家的智慧果园,朱丽英连连称赞。

据介绍,智慧数字农业项目总投资1075万元,以官田洋、官田、大石等3大片区农业发展为抓手,通过葡萄品种园、“一村一品”等项目带动,推进水肥一体化灌溉、限根栽培技术、水溶肥等推广运用,逐步提升葡萄品质,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技术应用,让传统农业中的“模糊”处理转变为“精确”把关,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实现了产品品质、数量双提升。

清源镇猕猴桃丰收  卓仕尉

不仅在凤阳,时下寿宁,处处是产业开花结果、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南阳镇坝头村建成有机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共建设有机银耳标准生产车间18间、有机茶树菇标准生产车间18间,并配套烘干、冷藏、初加工等车间,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36户村民参与生产,达产后年量产鲜菇510吨、利润560万元以上。

有机食用菌培植基地一角  吴苏梅 摄

清源镇韶托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山中云合作社,集中流转林地,并依托市“天湖人才”李伟技术支持,发展种植黄花倒水莲、紫灵芝、铁皮石斛等中药材180亩,形成“支部引领、基地带动、合作社支持、群众致富、村财增收”的林下经济产业振兴格局,培育村民新的增收点。

竹管垅乡着力打造“垅上茶乡,万亩茶海”品牌,将白茶的存储销售与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形成政府搭建“银仓”、村委投资建厂、农户种植、茶企生产、第三方销售的共同受益模式,创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武曲锌橙园里的直播网红  刘岩生 摄

随着“1+4”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寿宁县已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有效带动了群众大幅增加收入。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农民返乡创业,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至736家,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

内外兼修

让农村有看头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加强文化、卫生、教育、养老服务等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南阳镇坝头村新貌  王志凌 摄


入村见绿,进村有景。一走进南阳镇东吉洋村,就像进入了大花园,家家门前花红草绿,干净整洁。村内五步一景,微小公园、别致休闲凉亭、文化长廊穿插其中,别具一格的乡村“微景观”,扮靓了群众崭新生活。

近年来,东吉洋村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保障,创新搭建网格管理数字化平台,根据村庄布局整村划分7个网格,由党员、网格员带领村民,扎实推动村庄清洁、住房改良、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武曲镇村干部和群众共议人居环境建设  刘岩生 摄

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产生活大变样,也吸引了长期在外的村民返乡。网格员王少敏就是其中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决定回村发展。“去年我应聘成为村网格员,主要任务是每天对我所属网格内的人居环境、还有每一户的“门前三包”进行监督和检查,希望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王少敏说。

乡村诗意蝶变,这样的故事在寿宁俯拾皆是。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乡村是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的前提条件,为此,寿宁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积极谋划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文化、卫生、教育、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在全市率先倡导“无蝇乡村”理念,以“三集中六清楚”为抓手,坚持“三个结合”即把农村人居环境与创建文明县城和文明村镇相结合、与金牌旅游村和民生补短板等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党员“三个带头”行动和“两统一网”改革相结合,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共打造微景观1200多处、微公园100多个,创建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10户。同时,还在下党、韶托、水洋、塘洋等村打造12个特色民宿群,带动全县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山水掩映中的清源镇韶托村  王志凌 摄

聚焦“小县要办大教育”目标,大刀阔斧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先后投入12.8亿元建设了一大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占地192亩、投资7.6亿元的寿宁新一中于今年2月搬迁到新址,是寿宁一中历史上的第6次搬迁,成为全市同类校面积最大、配套设施完善的一所高中。同时通过大幅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推进城乡奖教助学基金全覆盖、深化“1+N”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围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组织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和“十大一体化项目攻坚计划”。投入38亿元,规划建设省道S207线寿宁段、寿宁大道二期、G235过境线、农村公路“单改双”等“四大项目”;建设总投资5.5亿元、6万人受益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总投资4.58亿元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和总投资2.25亿元的赛江防洪(六期)工程;投入3.6亿元,实施了县医院“四大中心”建设、康复医院建设、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等一批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

此外,寿宁县还大胆先行先试,坚持运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通过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建立基层网格管理服务机制、打造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举措,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社会大局安定有序,许多农民愿意回乡生产生活、就业创业。


能人回归

让农民有盼头


优秀人才进入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本村致富能手、

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

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

退役军人等383人,占比近60%

选派1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智慧农业助力晚熟葡萄丰收  刘岩生 摄

金秋时节,山城寿宁依旧满山青翠。在坑底乡浩溪村一片松树林下,“80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财相正与村民查看林下种植中药材岗梅的长势。

浩溪村是坑底乡第二大行政村,但村里产业单一,村民增收困难。长期在外经商的徐财相于2021年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主干后,针对浩溪村的气候、土壤及立地条件,请教了许多中药材种植专家,以村党支部领办的方式,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将村民纳入合作社共同发展,试种中药材岗梅。

经过不断摸索,300多亩岗梅试种成功。今年,合作社继续流转一般林地300亩,引进岗梅苗12万棵。“如今,中药材已经成为浩溪村特色产业新亮点,助力百姓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良方’,为村集体增强‘造血’能力。”徐财相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寿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发展活力入村,推动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集聚形成“回归经济”“草根经济”,为寿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人气”支撑。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心骨,更是乡村振兴的一线的“指战员”。2021年以来,寿宁县通过村两委换届,一大批能力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进入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其中来源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383人,占比近60%。同时,寿宁县还选派1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父辈种地的辛苦,如何让他们不再那么辛苦,提高种地效率、效益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这是大安乡大熟村阿牛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华的心声,也是他回乡的理由。

怀揣浓浓乡愁,长年在外经营土豆生意的曾华在2019年回到家乡成立专业合作社,承包了土地,在稻田里轮种水稻和寿宁本地马铃薯品种“米拉”。多年来,他综合利用高垄栽培、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等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革新了当地农户延续多年的传统耕作方式。

富硒水稻又获丰收 刘东煌

同时,曾华指导村民实现机械化耕作,并以租入、购入、接管、代服务等灵活方式,实现了全村上千亩马铃薯、夏莲、花椰菜和冬季霜雪青菜等农作物的统一管理。曾华还申领了速冻食品土豆饼SC证件,发展土豆下游产业,增加土豆附加值。

“不一样的观念,塑造不一样的农业。”如今,在寿宁像这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很多。

寿宁县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县人才工作合力五项制度》《寿宁县鼓励“柔性引才”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切实打好人才振兴“组合拳”,初步打造党政人才“把方向”、新型农民“挑大梁”、专技人才“作保障”、乡土人才“作支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体系。同时,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立青创协会、建立众创空间、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等系列措施,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下党群众载歌载舞迎宾客 卓仕尉  摄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如今,放眼寿宁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生态好、乡村美、支部强、机制活”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叶陈芬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