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在家门口吃上“幸福餐”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既体现在一日三餐,也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上。
18日11时许,寿宁县大安乡后西溪村孝老食堂开饭了,新鲜出炉的菜肴热气升腾,老人们闻香而来,不一会儿便排起了长队。午餐的主食是米饭,菜品有红烧肉、空心菜、海带丝、猪肉炒香菇、紫菜汤,兼顾了营养和口感。
“以前,村里的老人在家里自己买菜、做菜、洗碗,费时又费力,现在一日三餐在食堂解决,饭菜新鲜,吃着也香。”后西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项明尧说,就餐前后,老邻居、老朋友之间还能聊聊天、做做伴,心情也愉快了。
近年来,寿宁县聚焦特困群体供养和生活兜底保障,瞄准山区农村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用餐难”问题,构建“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孝老食堂运作模式,重点解决贫困、留守、孤寡、高龄、失独、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寿宁通过明确孝老食堂的建设标准、服务对象、公开制度、实施步骤、资金筹集、奖补激励政策等,逐步对有意愿建设老年人助餐点的村、社区进行全覆盖。截至目前,寿宁县共建设孝老食堂60家,乡镇覆盖率100%,受惠老人达1700人,其中特殊困难老人1000多人。
“孝老食堂是一项惠民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寿宁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寿宁县积极争取福彩公益金、公益性岗位、省级残疾人爱心驿站、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文明单位挂钩试点等专项补助资金,强化了孝老食堂的财力、物力、人力保障。
与此同时,不少慈善团体、爱心人士、企业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的方式支持孝老食堂长久运营。记者在后西溪村孝老食堂捐赠榜上看到,该食堂两年来共接受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逾16万元。
办好孝老食堂的意义还在于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文娱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过去,由于活动场所和内容受限,“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是寿宁当地许多留守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何让老年人在茶余饭后也能乐在其中?寿宁县充分发挥孝老食堂大多位于村中心的地理优势,配套建设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休息室等场所,配备书籍、电视、棋牌桌、音响设备等设施设备,为老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学跳广场舞、唱歌朗诵等提供了好去处,也为社会各界开展送戏下乡、送教下乡、志愿服务、教育实践等活动搭建了平台。
今年以来,寿宁县人大、交通、民政等部门到犀溪镇仙峰村孝老食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义诊,宣传防范金融诈骗知识;寿宁县老年大学将“银发心向党,感恩新生活”慰问演出会场设在后西溪村孝老食堂,精心编排12个文体节目为老年人送去欢乐;话家常、包饺子,芹洋乡组织社工、志愿者到阜莽村孝老食堂开展“金色十一月,暖暖感恩节”活动……
一饭一菜品出温暖民生。寿宁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按照“成熟一个运营一个”模式,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全社会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让孝老食堂办得好、办得实、办得久,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 林娜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