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寿宁大安:特色产业兴 四季无闲时

2024-01-17 11:19 来源:闽东日报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过去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寒冬时节,寿宁县大安乡“新农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革新农业生产观念和方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让“冬闲”变“冬忙”。

观之叶绿茎长,食之鲜香脆嫩,这个市场上并不常见的蔬菜品种名为“山冬乌”,是寿宁特色蔬菜,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去年以来,省、市、县农业部门选址亭溪村,成功实施山冬乌种质资源提纯复壮及示范推广项目,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走进亭溪村山冬乌种植基地,只见一片青绿彰显勃勃生机。基地负责人叶旺生说:“亭溪村气候凉、土壤肥、水质优,种出的山冬乌菜香浓、口感佳,周边市场的需求量大,不愁没有好的销路。”

除了冬种特色青菜,叶旺生与哥哥叶生还带领农户在春季种植马铃薯,夏秋种植水稻、金丝黄菊、地瓜等。通过实施轮作复种,兄弟俩在这片富硒富锌土地上实现3万多元的亩产值。

大安乡距寿宁县城仅9公里,既是风景怡人的“后花园”,又是山清水秀的“水源地”,境内还拥有3万多亩双素共生、整体清洁的富硒富锌土壤。在大安乡政府办公楼入口处挂着一幅全乡资源、产业、景点分布图,乡党委书记徐肖良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乡贤、客商推介这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大安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资源!”徐肖良说,为了将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群众增收的红利,全乡紧扣寿宁县“1+4”特色产业布局,围绕“银山花田小镇”品牌定位,千方百计让在外农民都回村、乡村产业壮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

振兴乡村产业,选好“头雁”是关键。近年来,大安乡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保障,吸引了许多“新农人”回村就业创业,目前已成立农业企业5家、农业合作社49家、家庭农场40家。其中,童真土豆、金丝扣、“梦龙春”白酒、“下党红”黄酒、硒锌大米获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

通过深挖传统农业优势,培育新型特色农业,大安乡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发展“1+9”现代产业,即“一粒米、一杯茶、一粒果、一朵花、一颗菜、一筒菌、一壶酒、一根精、一桌宴”,让各村各具特色优势,一年四季无闲时,促进农业扩面提质增效。

在返乡创业青年曾华的示范带动下,地处水源保护区的大熟村捧起了“生态碗”。3年多来,他所创办的公司、合作社与科研单位开展了“春种马铃薯、夏秋种水稻、冬种霜雪青菜”水旱轮作生态模式、本地马铃薯老品种“米拉”的脱毒提纯保护等科研项目,带动周边近200户农户增收。

曾华的岁数不大,却已积累了多年农业种植经验,是典型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他综合利用高垄栽培、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等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让大安的传统农业有了更多的“科技范”。

正是有了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大安乡的许多小农户才走向了合作经营、共同增收的路子。徐肖良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我们不要去改变群众原有的生产方式,而要尽最大努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尽最大可能让农民的生产要素都能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从而建立共建共享共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新年伊始,乡村振兴又开新局,大安乡的思路清晰明确:深入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千方百计抓招商抓项目,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产业优、基础好、管理强、农民富、作风硬的新时代硒锌康养旅游示范乡。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 林娜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