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网络中国节·元宵】寿宁好南阳 千年“元宵福”

2024-02-24 12:17

传承千年的寿宁南阳“元宵福”,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元宵节在南阳被称为“元宵福”,集民生祈福、民间饮食、体育竞技、旅游观光等于一体,至今传承了一千多年,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样令人向往。2月23日,记者来到南阳,现场感受了一把与众不同的“元宵福”。

顾名思义“元宵福”

南阳“元宵福”起源于北宋,经过了宋、元、明三朝的民族文化融合,至今被完好地保留下来。相传,北宋(公元1000)咸平年间,龚氏先民从河南南迁至南阳(古称渔溪)开基,远离故土,难忘家乡,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办当时中原地区广泛流行的元宵节闹元宵、敬神、祈福、祭祖等活动。

明朝洪武年间,南阳发展成为了“渔溪36村”的富庶之乡,以南阳主村为中心,繁衍生息着36个村落,22个姓氏,由于福建主产水稻而不产小麦,先民便用粘米、糯米水磨粉代替面粉制作用于敬神祭祀的“冥头(方言:馒头)”。早期敬奉的是“社稷神明”,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时“陈靖姑”信俗文化在福建山区颇负盛名,南阳元宵福的敬奉神明便改推崇敬奉“陈靖姑”及“社稷神明”。

宋末元初,中原人民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到福建闽东北山区,南阳龚氏族人为了彰显博大包容的胸怀,将元宵祭祀祈福的“冥头”做成区别中原元宵汤圆“大冥头”,分享给后续南迁到南阳落户的乡民,并吸引各姓乡民先后参与一起举办“元宵福”民俗活动。到清朝咸丰同治时期(1831-1875),从单一的闹元宵、敬神、祈福、祭祖民俗信仰活动发展成为了集“乡村治理、体育竞技、传统道德、国学传承、民族团结、民俗信仰、乡愁记忆”多元文化融合,亦可称之为民俗文化的鼎盛时期,珍藏于民间的绝活吃瓷杯、吞筷子、搭九楼、驼八仙等成为看的见、莫得着的“福文化”。

同期,南阳“元宵福”这一民俗,随着寿宁茶叶的出口贸易又传播到了香港、澳门及东亚多国。解放前夕,大量南阳籍兵丁及商贾外迁,南阳元宵福传播到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其中以台湾、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流行最广。改革开放后,时常有台湾、印尼、马来西亚的华侨回来参加“元宵福”活动。

2016年,“元宵福”被列入宁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政府及文化部门站在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加强了引导,注重培植新的品味。

“南阳福文化,可以说是中国福文化的活标本之一。目前南阳镇政府在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计划成立南阳‘元宵福’研究会,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南阳元宵福文化。”南阳镇分管宣传负责人说,推动南阳小城镇建设,形成“两镇同城”一体化格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得到群众的配合与支持,而“元宵福”就是凝聚人心、完善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精神教化河神“晏公”

“元宵福”信俸的河神“晏公”又称“勇男圣王”,是汉时湖南省镇乡人。相传当时祖父与父母具在,兄弟五人,圣王为长,幼时读书过目不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祖父特别喜欢他。出生后,他家乡连续三年大获丰收,稻谷达到一茎三穗,村民都感到这是天降吉祥。到了王莽造乱时,他忧国忧民,爱国爱乡,亲自组织乡民,把守要冲,多次与敌人作殊死搏斗。可在一次战斗中,终因敌众我寡,他在江中遇害。他的事迹感天动地,上帝封他为“晏公元帅”,属江中水神,长期受百姓敬仰。

据《龚氏宗谱》记载,明朝洪武31年(1398),我国北方发生饥荒天灾,福宁府将大量赈灾征粮任务下派给南阳筹集,龚氏第九世龚子杰发动渔溪36村乡民义捐抢粮救灾,并奉旨组织押运抢粮到宛平(今北京),途中经过扬子江遭遇洪水大浪,船头立香案祈求神明护佑,得到河神“晏公”庇佑,化险为夷,顺利渡江,完成押运赈灾钱粮任务,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并授官带。

回乡后,龚子杰率众人建造“晏公神庙”,供乡亲信众祭拜,祈求四季平安,并约定每年的“元宵福”在晏公神庙举办,从此南阳元宵福以敬奉“晏公河神”为主,渔溪36村群众广发参与,并不断充实内容,南阳元宵福民俗文化活动名声鹊起,形成了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民俗信仰活动。而龚子杰运粮遇神保佑的故事在南阳被永久传为佳话,龚子杰运粮有功,后人也把他当神一样去敬拜,并把他的事迹写进了《龚氏家谱》里。

每年农历正月上旬,南阳镇“元宵福”从村民中选出“福首”,以自愿方式捐款捐物,并组织村民义务清洗溪流,严禁往溪中扔脏物;中午在龚氏祠堂进行“百家宴”;在村中十字路口等搭牌门、立灯柱等;正月十三日举行接大王和晏公元帅民俗踩街活动,并在宗祠内祭祀、祈福。宗祠内独具特色、成对上千的灯烛摆满了桌面,冉冉齐燃、熠熠生辉,祈福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村中各户均以神铳为号,点烛定灶,戒斋素食一天,而祠内所有工作人员均应沐浴更衣,斋戒素食。夜花、神铳响彻天空,龙狮傩舞、吹弹拉唱,场中男女呼朋聚友、挟老挈幼,过关设霞、清醮祈福、自备筵供、各设场景,摊贩小吃,玩耍杂然,彻夜不眠。此后,祈选新福首、送花船,直至十六日早上开斋为止。南阳“元宵福”不仅是村里众亲友团聚的盛会,更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

“做馒头”元宵重头戏

“元宵福”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做馒头了。在元宵期间,南阳人不是吃“汤圆”,而是吃一种类似汤圆,代表吉祥、健康、平安、幸福、团圆的糯米与粳米混成的圆子,称为祈福馒头。

“做馒头”工序复杂考究,场面壮观,数百人一起动手,每年平均要做16万个,所用糯米与粳米200多担、赤豆和红白糖各约60担。如此浩大的工程,本来最好没有孩子干扰更能提高做馒头效率。但是,南阳人却又鼓励小孩参与做馒头,他们参与大人们做馒头并不是为了能多做几个馒头,而是让他们摸摸馒头、捏捏馒头,既是一种从小劳动观念的教育,更是一种特殊的“摸福” 仪式和“祝福”,寓意着聪明拔尖、进步向上、考试高中、一代更比一代强,既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寓意着祝福,即祝福孩子们能够快乐平安地成长。

“元宵馒头还代表的是家的记忆,10个小馒头寄到哈尔滨,邮费46元,邮寄到外国的邮费是馒头成本的几十倍,但它却是远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雅加达的侨胞断不了的念想。”南阳“元宵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龚振禄说,对在外的乡贤来说,这是一种乡愁的记忆,吃馒头记住家在哪里、根在哪里。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林翠慧 彭娟

编辑:何冰如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何冰如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