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霞浦溪边村:造福工程让幸福感涌动

2015-10-07 21:22 来源:宁德网 龚键荣

溪边村旧貌。

 

两名孩童在广场上玩耍。

 

蓝白相间的小洋楼一字排开。

 

溪边村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的葡萄已结出果子。

  宁德网消息(记者 龚键荣 文/图) 从霞浦县城驱车6公里便能到达崇儒畲族乡溪边村,这个“明星村”因高起点、高规格的旧村改造而远近闻名。这几年,溪边村的面貌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变化,170多户人家从危旧房搬进统一规划设计的漂亮洋楼,道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千亩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的落地让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而这些是村民们在过去不敢想象的。

  一个机遇

  旧村改造实现安居梦

溪边村位于崇儒乡南部,该村既是库区移民村,又是老区重点村。目前,全村辖区有11个自然村,共595户,总人口2451人。

同许多不起眼的普通农村一样,溪边村的村容村貌也曾经与“脏乱差”挂钩。记者在一张展现溪边村旧貌的照片上看到,砖瓦房几乎是每户人家的标准住所。由于这些旧房子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房子其实并不像其外观看上去那样坚固,有些已经成为危房。

“几年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很差,房子大都破旧不堪,有钱的人家干脆就搬到城关居住。”村党支部书记陈伏明说,他能感受到村民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愿望,但改变现状还差一个“机遇”。

2012年,机遇悄然而至,溪边村的面貌终于要开始大变样了。这一年,溪边村被我市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对于当时的溪边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全面启动还是从细节入手?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决定选择地理环境较好的卢家墩自然村作为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核心区和启动区。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单体建设先行”原则,鼓励村民在原有的宅基地上改造旧房建新房。

三年多过去了,溪边村的旧房改造工程已初见成效,170多户人家入住蓝白相间的三层洋楼,房屋条件与过去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不仅如此,溪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大步推进,除了水、电、雨污分流管道、街巷路面硬化、绿化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都在近年来相继投用。溪边村村民黄传锦说,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走进黄传锦的新房,记者看到现代家具一应齐全,房间宽敞明亮,他的母亲正在干净的厨房做家务。然而就在四年前,他们一家人还住在砖瓦房里,雨天漏水、刮风落尘都是见怪不怪的事。2012年,黄传锦一家入住新房,改变住所条件的心愿终于达成。

按照《溪边新农村建设规划》,新村规划用地185.6亩,其中住房用地126.5亩,规划居住用户269户,1345人,每户占地面积约115平方米,建筑面积319平方米。眼下要完成这个目标尚需时日,陈伏明说,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将继续努力。

 一个决定

  产业升级寻求“蝶变”

安居梦圆后,如何让村民的收入与光鲜的住宅条件相匹配?溪边村为此痛下决心,与过去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告别,切切实实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溪边村的经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其中茶叶占据了大部分产值,以致于陈伏明说,过去只要茶叶市场景气,村民的收入就高,反之就得勒紧裤腰带。原来,溪边村的茶叶种植、加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停留在初级阶段,经济效益偏低,村民辛苦一年,实际收入却不太乐观。

为此,陈伏明与村两委拍板决定调整生产结构,走高优农业的新路子。他们首先对村内的2000亩茶园实施改良升级,建立“金牡丹”茶叶示范园,同时在村里举办“茶叶新品种植技术培训班”,引导茶农掌握新品种的种植技术。

目前,溪边村共有高优茶园1300亩,年产值1560万元;普通茶园816亩,年产值554.8万元。陈伏明说:“现在村里已有三家茶叶粗加工厂,我们村的茶产业还有不少潜力可挖掘。”

在做好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溪边村还带领村民积极探索致富新路,通过协助招商引资,引进专业农业公司,建设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大棚果蔬等台湾高优生态农业,同时鼓励村民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村民张鸿华家有近3亩田地,但在他父亲去世后,这片田地渐渐荒凉了,而张鸿华本人并不精于干农活,更不用说他的儿女们了。在获知村里引进农业园,出租土地还能获得租金时,他当即决定将自家的田地出租,为此他每年能获得600元/亩的租金收入。

据悉,溪边村目前已流转土地208户612亩,参与生产的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解决了62名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预计三年内可转移富余劳动力700人。

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落户溪边村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眼前的租金利益,村两委更看重的是园区若运行良好,将为村民带来持续稳定的财源。陈伏明对此信心十足:“园区有来自台湾明道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亲自指导,果蔬全部都是有机种植,这些产品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多举措推进村民增收,溪边村近几年的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都在15%左右,2014年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6万元。

  一个班子

  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到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溪边村完成了蜕变,也许在外界看来,溪边村的发展无非就是借了政策东风,然而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这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挑战,而勇于挑起重担的正是这个坚实且勇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

在旧村改造公之于众时,大多数村民仍心存犹豫。一方面,他们对住新房期待已久,另一方面,对旧房的留恋以及资金缺乏等因素,又让他们产生抗拒感。村两委尊重村民的意愿,为了化解他们心中所忧,进而调动他们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村里召开了数十次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

为了给犹豫的村民吃下“定心丸”,陈伏明还率先拆掉了自家建成仅10年的房子。不仅如此,陈伏明甚至为了做通一户人的思想工作,前前后后跑了几十趟,村两委的其他成员同样积极入户宣传动员。

陈伏明说,真正让村民彻底解开心结源于一次考察。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前往龙岩洋畲村、福鼎柏洋村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红利”。“这次考察的效果很明显,许多村民的前后态度发生巨大变化,在回程车上,大家还开了一次非正式讨论会,可以感受到大家已经想通了。”陈伏明说道。

这次考察带来的惊喜还不止于此,陈伏明发现洋畲村是比较典型的山区村,而柏洋村的城镇化发展搞得有声有色,溪边村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不少。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占有交通、地理优势的溪边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大有可为。

不过,在刚刚推进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时,陈伏明又遇到了难题,村民们对于土地的流转出租不了解,积极性也不高。于是,村两委又开始耐心地入户宣传,为村民解读政策、规划,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据陈伏明介绍,现在村里已经有20多名青年在台湾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他们回来后直接在农业园就业,月薪达3000多元,而其他劳动力通过打短工也能赚到日薪一百多元。

推进新农村建设并最终惠及全体村民,溪边村在致富路上始终没有忘记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出发点与落脚点。下一步,溪边村想走得更踏实,旧村改造与产业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手记

  让农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评价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标准,而记者认为村民的幸福感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

采访中,有几个细节可以体现溪边村村民的“幸福值”:每当夜幕降临时,村里新建的广场上便会聚集不少跳广场舞的大妈;设施完备的溪边小学容纳了百余名小学生,已被列入县级示范学校;120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场所成为村民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的综合阵地。

溪边村的蜕变实例告诉我们,只有将农民融入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中,只有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只有将干群合力往一处使,才能真正地让农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责任编辑:郑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