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光:情系贫困老区村的下派村支书
宁德网消息(夏斌)这些天,姚良光一直都很忙。村里的葡萄开始采摘了,白天,他要挨家挨户通知种植户精心采摘熟果;傍晚,他又要光顾大家将采摘的葡萄分拣、装箱、连夜起运到福州,有时,他还要亲自充当押运员……“这次离家到村里,大概又快二十多天了吧!”他扳着指头笑着说。
改善基础设施的“员工”
2014年4月,姚良光从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派来到省级贫困村、老区村的霞浦县崇儒畲族乡濂溪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4年10月,姚良光着手动工硬化通村道路。尽管遇到个别私利贪心村民的阻工,但经他和其他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劝说,工程得以顺利完工。如今,路面拓宽到3.5米的通村水泥路,让长期行走泥泞土路、包括那个阻工村民在内的村民们,交口称赞:“姚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世代的好事!”
村前小溪绕村而过,给山村添色不少。然而,由于疏于保护和清理,溪中杂物淤积,溪水污浊,成了“臭水沟”,溪上的小桥也岌岌可危。
在姚良光的倡议下,村里对小溪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溪道通畅了,溪水清澈了,溪上也修起了新桥,流经村前数百年的小溪,又露出靓丽的容貌。
助推“造福工程”的“监工”
在改善村中基础设施的同时,姚良光又把目光瞄上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上。
2015年2月,经过前期规划、筹备,濂溪村大规模集中盖新房的“造福工程”动工。
从工程动工到完工的一年半时间里,姚良光不是跑省城汇报工作、筹集资金,就是在村里监督工程质量、进度。“这关系到村民长久的切身利益,半点都不能马虎。”他说。
长时间奔波,累垮了他强壮的身体,有几次,他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打点滴。然而,每次都是刚拔了针头,随后就出现在工程现场。
今年6月,33幢统一规划、施工的二层半崭新楼房主体完工,随即进入内装修。祖辈住着破旧土木房的山村群众,有望在春节前陆续乔迁宽敞明亮的新居。
与此同时,村里也将14位五保户的住房,一并纳入解决。如今,一座共3层、建筑面积560多平方米的“幸福园”已竣工使用。
目前,在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投入濂溪村的各项帮扶资金共计430多万元。
推销葡萄的“义工”
濂溪村早些年种植的100多亩高山晚熟优质葡萄,个大、肉嫩,质优上乘,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村中的葡萄虽好,但前些年缺乏规范种植,质量产量和销售都有问题,难以增产增收。”濂溪村党支书林忠说,姚良光来村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
在姚良光倡议下,村里成立了主营葡萄的好利多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的葡萄,从种植到销售,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
“咱村里的葡萄,不使用任何催熟剂、膨大剂、增甜剂等,是正宗的绿色生态果品!”种植大户罗淑贵说。
姚良光还帮助村里争取了10万元资金,推广葡萄大棚种植,改变了以往“靠天种植”的落后模式。
葡萄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但销路依然不畅,这令种植户颇感无奈。
“我们一边充分利用网络、微信、QQ等宣传推介濂溪葡萄,一边发动亲朋好友订购村中的葡萄,通过亲朋好友间的连锁效应,扩大销售规模。”姚良光说。
为了让客户真切感受村中葡萄的优质,回到省城的姚良光,骑上家中那辆破旧的“电驴子”,进小区、跑单位、上企业,只要有熟人的地方,他都不放过。
见面后,送上一串清甜的葡萄,让人家品尝后,再不厌其烦地反复推介,直到拿到订购数才离去。
“去年,靠这种直销的办法,第一天就整整卖出了200箱,当天又新接了236箱的订单。”说起首次销售经历,姚良光眼光泛亮,“除了福州,我还跑到连江、莆田等地亲戚家,发动他们帮助销售。”
“今年,村里的葡萄又增产,产量估计将达到6.5万公斤。”姚良光说,直销仍然在做,但主要靠网购。
“驻村的时间很短暂,村里还有许多事,需要我们去帮助解决……”言语间,姚良光无不流露出丝丝眷恋和不舍……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