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霞浦县大坝村:小小雷竹笋敲开致富门

2016-12-15 10:35 来源:宁德网 茹捷,陈清

8

村民正在采集新笋。

宁德网消息(记者 茹捷 通讯员 陈清 文/图)12月,在霞浦县水门乡大坝村,渐浓的寒意呼唤出了一个独特作物——雷笋。12月7日,上午一大早,兰金水就来到了自家的雷竹林采摘初笋。“现在刚出笋,量不大,价格也不算高。等到春节前后,一斤能卖到20多元,有时一天能收入上千元。那时候在地里挖笋,就像在刨金。”兰金水笑着说。

在这个只有500人的山区畲族村,像兰金水这样尝到甜头的笋农可不止一个。2008年,该村从浙江引进雷竹种植,这种“周期短、产量高、投入少”的竹种给当地群众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为脱贫勇闯新路

水门乡大坝村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东北部,四面环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少数民族村,全村118户500多人,其中畲族人口到了85%。

由于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增收难一直是困扰该村发展的最大问题。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为了谋生,该村大批青壮年无奈选择走出大山,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幼200余人。

为了摆脱贫困,多年来,村两委做了诸多尝试。种地瓜,培育草药、引进蜜桔、柚子等水果……但这些最终都因气候、地理条件不符等原因失败了。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符合该村实际的发展路子?2008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雷成耀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雷竹产业的新闻。“村里山上也有不少野生竹子,也许这是一个机会。”雷成耀有些心动。几天后,雷成耀赶往当时雷竹种植名气较大的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进行实地考察。上山找农户取经,走访合作社求教。通过了解,雷成耀发现雷竹种植不仅周期短、投入少、竹笋产量高,而且需求的土壤和环境极为适合大坝村。这让他下定了决心。

竹业发展节节高

回村后,雷成耀用带回的竹苗开辟了30多亩的实验田在村中开始试种。可在当时,乡亲们并不看好这个产业。

在精心管理下,三年后,30亩雷竹林开始产笋。每亩产值达到了近3万元。这让原本并不看好这一产业的村民们大开眼界。良好的效益,带来示范效应。随后,村里掀起了一阵雷竹种植高潮。

2012年,曾经充满质疑的兰金水也开始种植起雷竹,并在两年内将雷竹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7亩多。如今,曾经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这家人,靠着种植竹笋盖起了两栋小楼。去年,兰金水还专门买了一辆货运车,用于运送鲜笋。

据了解,目前,八成村民都成了雷竹种植户,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参与其中,雷竹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成林的雷竹亩产值近3万元。鲜笋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浙江、上海等地。

随着竹园面积和鲜笋产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雷成耀又带领大伙,成立了民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畲华宝”雷笋商标。如今,“畲华宝”牌礼盒装雷笋已成为了该村最为畅销的特产礼品。

辐射带动共致富

随着大坝村雷竹产业的效益渐显,不仅周边水井头、武平等村在其带动下也发展起雷竹种植,我市的不少乡村也派出考察组来到大坝取经学习。目前,大坝村已与霞浦盐田乡洋边村、崇儒乡苋下村等多个村庄建立了合作关系,由大坝村提供竹苗和技术指导帮助这些村庄发展雷竹产业。

我市的重点扶贫村蕉城区七都镇际头村也在2015年与大坝村结成对子。“雷竹为我们村里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大坝村种植能手的指导下,去年我们引种回来的20亩雷竹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就能产笋。如果效益达到预期目标,村里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际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延照说。

不仅在闽东名气远播,2014年,该村还受邀派出技术帮扶组奔赴莆田市仙游县石苍乡隔壁村帮助该村发展雷竹种植。此外,大坝村的雷竹产业还被省民宗厅列为福建省民族特色经济产业,进行经验推广。

“下一步,村里将在提高种植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大坝村雷笋的质量和知名度,从而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雷成耀笑着说。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雷竹 大坝村 雷成耀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