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大海“污点” 守护碧海银滩
霞浦沿海区域海漂垃圾曾一度泛滥,污染物十分刺眼。近日,记者再次走访霞浦沿海时发现,当地政府正努力——
清除大海“污点” 守护碧海银滩
渔溪入海口,村民在清理岸边垃圾。
海漂垃圾清理队在盐田乡海上作业。
【编者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后五年,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从今日起,闽东日报“记者走基层”栏目特推出“共绘生态环保画卷”系列报道,展示宁德市各地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以及“河长制”的有效落实。敬请关注。
宁德网消息(记者 茹捷 通讯员 李巧鸿 文/图)4月9日,在霞浦县盐田乡渔溪岸边,10多名村民手拿工具,在沿岸清理垃圾。岸边停着1辆环卫车,专门对收集的垃圾进行转运。“我们每天都来,河面、河岸结合清理。”正在忙碌的陈大姐开心地告诉记者,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现在该村的海上垃圾明显减少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我省海岸线最长的霞浦县,海上垃圾问题日益凸显,不仅破坏了当地海洋环境,也成为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清除大海“污点”,去年起,该县相关部门及沿海各乡镇联合发力、多措并举,打响了“治理海漂垃圾,守护碧海银滩”保卫战。经过半年多的治理,全县海岸线海漂垃圾控制初见成效。
困境 三类垃圾海上泛滥
长春镇北兜村有一片美丽的沙滩。村书记陈新件回忆,“前些年每逢大潮,海面和沙滩时常会出现大面积的‘垃圾带’,塑料袋、食品包装盒混杂成堆,大煞风景。一次,村里组织村民清理,仅塑料袋和饮料罐就装7、8个大麻袋。‘风景是不错,就是垃圾太多。’这是游客口中最常听见的话。”
北兜村曾经的窘境在霞浦并非个例。霞浦是我省海域最大、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最广、岛屿最多的海洋资源大县,前些年,养殖业迅猛发展,但沿海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海漂垃圾在海上泛滥。“海上垃圾构成主要有三类,沿海村居生活垃圾是‘顽固分子’;养殖及加工业的废弃物随波漂流;海滨旅游业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如随意丢弃饮料瓶、烧烤竹签、塑料袋等也污染着海滩。”谈及曾经令人头疼的海漂垃圾,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章燕明很是唏嘘。
出击 上下联动综合治理
必须守护好碧海银滩!
海漂垃圾问题引起霞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去年9月,开始部署海漂垃圾治理工作,11月该县下发《霞浦县海漂垃圾治理实施方案(试行)》,对近岸海域海岸线向陆一侧100米海岸带进行治理,重点治理集中养殖区、滨海景区(含沙滩)、滩涂摄影基地、码头、河流入海口、沿海镇区村居岸段及海域。
该县专门成立海漂垃圾治理领导小组,海洋与渔业局、环保局、财政局、海事处等12个部门被纳入其中,共同推进海漂垃圾治理工作。 同时,从2016年起,县财政将海漂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县财政一般预算,每年下拨510万元作为海岸治理经费、重点区域治理经费和奖补工作经费。沿海乡镇(街道)也将海漂垃圾治理经费按照每公里海岸线每年不少于500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初,该县再度吹响海漂垃圾治理冲锋号,下发《霞浦县海漂垃圾治理工作考评方案(试行)》,采取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抽查、年度一总评的方式,由考评工作组对岸线向陆100米的陆域、近岸海域、渔排养殖等重点水域以及管理机制、经费保障等进行考核,按照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成效 各显身手有效控制
霞浦全县各沿海乡镇掀起了守护碧海银滩的保卫战。
长春镇是霞浦海岸线最长的乡镇,沙滩有7个。每年2月至11月,紫菜生产后留下大量毛竹随波流向海滩,严重影响海滩的风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镇成立两支20多人的专业海漂垃圾清理队伍,每天清理。并在海岸边建立垃圾池,避免出现生活垃圾往海里倾倒。
盐田乡各村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强辖区内沿海海漂垃圾的日常清理、收集和处理。特别是入海河流,组织人员定时清理岸滩、港湾堆放垃圾,严防各类垃圾入海。
海岛乡周边有大大小小岛屿43个,其中30多个无人岛屿。该乡有支“无人岛屿环保志愿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清理。同时,注重从源头堵住海漂垃圾的产生,海上和岸上综合整治。
3月20日至23日,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项行动,对霞浦沿海盐田、溪南、沙江、长春、下浒等10个乡镇的海漂垃圾治理情况进行考评,各乡镇海漂垃圾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海漂垃圾来源复杂,治理需陆海联动,多部门齐抓共管。目前我县初步建立了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机制,已有多个沿海乡镇(街道)拟通过公开采购保洁服务,与有能力的保洁公司签订保洁服务协议,实行海漂垃圾业务外包,120多个沿海、沿河村落,自行组建环卫队伍。面对辽阔的海域和日渐增多的海漂垃圾,仅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打一场保卫海洋母亲的艰巨持久战。” 分管该县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副县长董琳说。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