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 浦: 筑牢沿海渔民生产生活“安全港”
宁德网消息(夏斌) 挖泥船穿梭开挖护岸淤泥;工人们忙着垒砌石块、灌制混凝土材料……6月16日,霞浦县三沙镇烽火二级渔港建设工地,一片繁忙。这是霞浦县致力渔港建设,改善沿海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的一处场景。
霞浦县有着505公里的海岸线,位居全省沿海县份之首。近年来,该县坚持“以海为主”,全力打造“蓝色聚宝盆”,发展壮大“蓝色经济”,推动由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转变。然而,渔业生产所需的渔港码头等设施的落后,却严重制约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步伐。数百公里海岸线上,居住数万名群众的日常生活、出行安全方便等,也与海岸基础设施息息相关。
“十二五”期间,霞浦县把渔港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改善沿海渔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中之重来抓。县里成立了标准渔港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加强渔港建设管理。
根据《福建省沿海渔港布局规划2009——2018》,全县共争取各类渔港建设项目51个,其中中心渔港1个,一级至三级渔港分别为6个、18个、23个,避风锚地4个,占全省渔港建设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市的一半。
“县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同时利用社会融资等多种方法,解决渔港建设配套资金不足问题。”霞浦县标准渔港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起,县政府还出台了渔港建设激励机制,每建成一个二级和三级渔港,县里将分别奖励业主单位50万元和20万元。
经过几年的紧张建设,目前,霞浦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各类渔港24个,在建2个,总投资2.66亿元。
“渔港没建前,这里是一片滩涂,全村及周边800多艘大小养殖船,全都停泊在滩涂上,只有几小时的潮水出海,装卸货物都要绕道五、六海里的东安码头。”站在新建的渔港上,溪南镇仙东村党支部书记曾成灯颇为感慨,“现在可好了,每天20个小时都可以随时出海,货物也可以在家门口装卸了,全村群众受益,却不用负担一分钱。”
在三沙镇虞公亭村,村党支部书记林贤常则告诉笔者,修建渔港码头后,给村财带来增收,“渔港和码头修好,村里将码头场地招标出租,每年都有两、三万不等的集体收入,而在这之前,村财收入是零”。
据介绍,渔港建设对于沿海乡镇防灾减灾、方便海上生产作业、调整海洋产业结构等,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几年,县里还将利用世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继续加大渔港建设力度,兴建24个各级渔港及建设一处全省县级设施最齐全的台风预警中心,全县渔港建设总投资将达9.29亿元。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