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松城街道探索调解新机制为群众解忧
有纠纷进“调解超市”会诊解决
宁德网消息(记者 茹捷 通讯员 陈清)“你这是打算去哪啊?”7月10日18时,霞浦县松城街道的赖先生在家门口遇到了邻居老谢,两人热乎地聊了起来。看着满面笑容的两人,很难想到,一年多前两家人还为建房问题闹得势如水火。
2015年7月,赖先生找邻居老谢提出打算对破旧的老屋进行改建,希望老谢支持。本以为作为老邻居沟通应该很顺畅,但老谢因担心新房建设会对自家房屋造成影响,反对的态度极为坚决。围绕建房问题,两家人进行了多次协商,收效甚微。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并升级为信访问题。
2016年6月,松城街道信访调解中心介入调解,并召开调解听证会。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情,最终在听证评议员的开导下,两家人握手言和,签署了承诺书。
像这样春风化雨、巧解矛盾的例子,在松城街道并不少见。
松城街道下辖12个社区、6个村。由于地处县城中心地带,人口密集,老旧房屋多,群众旧房、危房改造需求较大。特别是2014年,随着政策调整,旧房、危房改造的数量激增。当时,要想通过住建部门审批,建房者必须取得四邻签字并公证。但由于担心新房建设会对自家房屋造成影响,四邻不肯签字的情况屡见不鲜,引发矛盾纠纷不断。在2014年,此类信访占到了该街道信访量的7成以上。
如何破题?被当地群众称为“调解超市”的松城街道信访调解中心孕育而生。在这个“超市”中不卖商品,“专营”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在“上门调解”“亲情调解”等常规调解方式的基础上,该中心还创新推出了矛盾调解听证会制度,聘请学者、新闻记者、法律工作者、各级人大代表、退休老干部,作为调解听证评议员,结合庭审式人民调解模式,通过“各方会诊”对特殊疑难矛盾纠纷进行化解。
调解听证的纠纷事项在公示栏公示10日后,向纠纷双方送达听证通知书,告知听证时间、地点及准备事项;每次听证从评议专家库随机抽取5名以上与纠纷事项无利害关系的评议员参于调解;实行主持人与案件承办人相分离;在听证中,当事双方唇枪舌剑后,由评议员从法律、法规、人本角度陈述发表各自的看法……从细节着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解程序使得调解中心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公信力,一大批纠缠多年的“疑难杂症”得到有效化解。
为了确保建房纠纷在调处后不反弹,该街道还建立了风险保证金制度。听证会后,建房一方须缴纳2万元的风险保证金并签订承诺书。在房屋建设完毕后2年内,周边邻居未反映房屋受损,风险保证金即可退还给建房方。反之,就利用保证金聘请评估公司对房屋受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要求建房方按照评估受损金额进行赔偿。如果建房方拒绝赔偿,该承诺书将成为受影响户向法院起诉的证据。
据了解,2014年至今,该中心共调解群众建房等纠纷及各类信访247件,举行听证会64场,听证会的矛盾化解率为100%。实现了上访调解、诉讼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有效对接,进一步维护了社区的平安、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