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柏洋乡:脱贫路上暖风吹 幸福日子有盼头
乡干部走访贫困户
宁德网消息(记者 茹捷 通讯员 陈清)贫困村因地制宜踏上绿色产业发展路;贫困户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逐渐拔出“穷根”;当地乡村干部奔走在田间地头,送政策、解难题……冬日里的霞浦县柏洋乡,脱贫攻坚的“热度”不减。
柏洋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5户2157人,扶贫担子不轻,难度不小。今年以来,该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扶贫对象精细规划,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实行重点突破,让贫困户品尝到生活甜意的同时,有了更多新盼头。
从“饱受磨难”到“幸福嬗变”
在柏洋乡董墩村,村民刘书安的新房已完成一层主体架构。“二层再有半个月就能完工了,年底可以搬进新房过团圆年。”刘书安笑着说。
对于从前的生活,刘书安用“饱受磨难”来形容。
大女儿不到一岁时,高烧不退,留下了脑瘫的后遗症,从此生活无法自理;六年前,刘书安看到村里不少人种植葡萄发了家,心动的他也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种了4亩葡萄。结果,寒潮来袭,缺乏经验的他不仅没挣到钱,还倒贴了数千元。第二年,不服输的刘书安“重整旗鼓”,而后台风登陆,刘书安的葡萄几乎全军覆没……
一次次的挫折使得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因为贫困,刘书安小屋在村里曾是最“醒目”的那栋。破旧的墙体,用铁皮和铁丝固定的“屋顶”,每逢台风天,他一家就必须要集体“逃亡”。
正当刘书安对生活渐渐失去信心时,2015年,他被列入该村精准扶贫户。在走访中,乡里扶贫干部问及他对发展生产有什么想法时,刘书安沉默了许久后说:“我想继续种葡萄。”
在乡里的帮助下,这一年,他获得一笔产业发展资金,并申请到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同时,乡里还将他纳入“雨露”培训计划,进行葡萄种植技术专业培训。
有了资金、技术的支持,去年,刘书安种植的葡萄终于喜获丰收。8亩多葡萄共为他带来了4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葡萄销售收入再次达到4万多元。
口袋里有了钱,刘书安决定拆掉“铁皮”屋盖新房。“不准备买新家电和家具,虽然还剩了点钱,但我想用这钱明年再多种2亩葡萄。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过几年家里又是一个新模样。”刘书安指着不远处的几座新楼告诉记者,这几户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每年的收入都有二三十万元。“这是我的奋斗目标。”刘书安说。
在柏洋乡,通过产业带动增加家庭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不只是刘书安一户。“对有发展项目的贫困户,这两年乡里持续落实各项产业扶贫政策。至今,已完成扶贫小额贴息贷款1036.3万元,贷款290户次,平均贷款金额3.57万元。仅今年就已完成扶贫贷款138户,536.9万元。”柏洋乡党委书记林鸣说道。
变“优质水源”成致富财源
12月15日上午,柏洋村三头羊自然村村民郑修从早早来到乡扶贫办。两天前,他接到村干部电话,通知他今天到扶贫办领取本月的项目分红。
郑修从早年在外打工期间,被高压电电伤,双手残疾。由于丧失了劳动能力,郑修从一家成为“吃低保”的贫困户。
“今年乡里把我列入桶装纯净水项目帮扶对象。这对于我们这样的贫困户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保障。”郑修从一边数着领到的分红,一边笑着说。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通过务工就业、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但对于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必须拓展更为稳定、长效的增收渠道。”柏洋乡人大主席董学长介绍,为了解决这部分群众的脱贫难题,该乡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环境和优质水源的资源优势,将120万元扶贫发展项目资金投入柏洋乡林场有限公司,发展山泉桶装水项目。每月产生的利润折股量化分红给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了解,目前,该桶装纯净水项目已完成选址、设计、SC认证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厂房建设,预计年底投入生产后,将日产水500桶。
“虽然目前项目还未投产,但已收到3万多元的订单。所以,这次我们提前给贫困户发放分红,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项目带来的‘红利’。”董学长说。
告别流离失所实现安居乐业
在柏洋乡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一期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目前正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年内,该安置点将有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5号楼101室的住户谢易贵。每天来工地逛逛已成为了他的习惯。
安居对于谢易贵来说曾是一个难圆的梦。18年前,他患上股骨头坏死,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来说,这一打击是巨大的。随后,在2008年的一场台风中,他位于柘头村三斗丘自然村的破旧小屋倒塌了。从此,无家可归的他只能背井离乡长期寄居在亲戚家。
2016年,转机出现。作为贫困户的他在乡干部的帮助下,在柏洋乡中心幼儿园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每月1600元的收入虽说不多,但对于之前靠着借贷勉强维持生计的谢易贵来说,已很满足。
去年,柏洋乡启动造福工程集中安置项目,他也被列入其中,选购到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屋。
“工作有了,年底也要搬新家了。这些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谢易贵感慨地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建设过程中,柏洋乡对房屋的建设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对于施工队来说,房子只是一个工程。但对于贫困户来说,这些房子却是他们的世界。为此,乡里安排了专职人员对材料选购、项目施工进行全程监督。”柏洋乡党委副书记缪志钦告诉记者,不仅在质量上严控,柏洋乡的集中安置点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按户施策。因集中安置户家庭人口和情况各有不同,为此,该安置点采取套房和楼房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人口较少的家庭,分配套房;对于人口较多的家庭则根据需要,给予套房和楼房两种选择。从而在不突破人均标准面积的基础上,做到设计实用、舒适。”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