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董宝生/我的父亲

2018-04-13 09:41 来源:宁德网 董宝生

13$JXA6AK9GZ0X%YI8{FZRR

有一种记忆很久,有一种思念很长。到今年3月31日,父亲离开我整整10年了。每当我脑海里呈现父亲鬓角的白发,深邃的眼睛,额头的皱纹,山一样的背影,仿若昨天。我知道,那不单单是时不时呈现的一个画面,而是一种恒久的思念。

父亲的一生不仅生活俭朴,勤劳善良,乐观智慧,更有一颗公益慈善之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平凡之中塑仁心”的真谛,成为子女为人做事永久的动力。

霞浦著名的龙首山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龙首山山脉自西而东有塔岗山、圣水寺、三涧堂3个独立的景点,可惜缺一条连线,让群众往返三地很不方便。1992年,已经70多岁的父亲经过一番考察,决定兴建一条简易山间小道,把三个景点串联起来。于是,父亲自己当起测量员,经过半个多月的迂回跋涉,丈量出三地之间距离约1.5公里。为了早日实现缩短三地行走时间,方便群众游览,不久,父亲自己打报告,自己制作设计图,向县建委提出兴建龙首山“桃源路”的申请。县建委陈主任看了父亲的设计方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从哪里来?二是施工队伍从哪里派?父亲回答很干脆:资金靠自筹,施工自己来。然后又“娓娓动听”地阐述“造路”的理由。陈主任被这个古稀老人的执着和慈善之心感动了,他与有关人员进行一番协调后,很快批准了父亲的施工方案。

那段时间,父亲像“愚公移山”一样开始了漫长的“造路”工程。他每天起早摸黑,自带午餐,一干到底。自己既当测量员,又当施工员,还当监理员。那时我在宁德工作,偶尔回家,也加入父亲施工队。说是施工队,其实只有二三个人,父亲和一两个工人,加上我也仅有三四个人。我不解地问,就这么几个人,这条路要搞到什么时候?“没关系,不怕人少,就怕没毅力,只要坚持每天搞一点,就有搞好的那一天。”父亲笑着说。

父亲一生省吃俭用,一角钱掰成二角钱花,哪来的钱做公益?在我追问下,有一次父亲和我“交底”,你们儿女都长大了,自食其力了,不需要我负担,我每年可以将提前预收的微薄店面租金用作公益建设,干一点是一点,干一件是一件。由于缺乏资金,这条1.5公里的简易山间小道从1992年4月中旬起施工,父亲采用循序渐进、分段作业的方式施工,前后用了整整两年多时间,直到1994年4月底才完工。

几年后,父亲又在三个景点中间建一个亭子,叫“松月亭”,让群众在游览塔岗山、圣水寺、三涧堂之余有个歇息的地方。为了体现亭子的“文化味”,父亲便在亭子里搭起脚手架,放上一条旧棉被,半躺半靠“悬空”创作,在亭子的顶部及四周写诗作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父亲终于将“松月亭”建成。有诗为证:“蓬莱路遥遥,圣水此山游;欲看仙人洞,且上北静山”。

2001年,父亲回到温州定居后,继续他的慈善事业。2004年10月,父亲已经84岁高龄了。这一年,他回到故乡,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民房新了,住楼高了,水泥路通了,村民生活富裕了,一山一水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父亲又在思考着如何为老家做些有意义的事。那几年,当地正在进行环境建设,排水治污、整治河道,搞得十分火热。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村头有个三角洲,人来人往,父亲想,如果能在这里盖一座亭子,让大家在闲暇之余可以休息、乘凉,有“身坐桥头脚踏溪”的感觉,该有多好啊。于是,父亲在征得仓楼和泉亭两村委同意后,决定自筹资金盖一座“仓泉亭”。

说干就干。但此时父亲已年过八旬,要干又谈何容易。母亲健在的时候,所有家务活都由她一人承揽。母亲走后,由儿媳接班操持,父亲一根针都没摸过。那段时间,父亲一个人住在村里,煮饭烧菜,洗衣拖地,一切从头学起。他和村里人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千万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说我会烧饭,否则回去后他们会等着我煮饭呢。”姐姐偶尔也会从城里送些好吃的,帮助父亲洗衣做饭,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父亲自力更生。叔婶对父亲特别好,经常会炖鸡端菜给他吃,邻居也时不时地送来茶水和点心。

八旬老人从零开始学做家务,该有一种怎样的毅力啊!但还有更难的,父亲要自己全程联系建设亭子的土建材料。为了节约经费,沙子石头、钢筋水泥等等,都是自己联系,自己押送,自己搬运。由于天气炎热,常常汗流浃背,一时睁不开眼睛,就用手背抹一抹,实在不行了,用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擦一擦。邻居们担心父亲热坏了累坏了,给他送来西瓜,父亲吃了两片解渴提神,又忘了疲劳接着干。经过4个多月的拼搏,“仓泉亭”终于建起来了。

父亲做公益总是默默无闻,从不张扬。有一次我对父亲说,我从事新闻工作,一辈子都宣传别人行善做公益,今天也该表扬一下您嘛。他摇摇头说,我没什么可宣传的。我坚持说,宣传您个人不是目的,目的是弘扬一种精神,带动大家一起做好事,可父亲还是拒绝,说自己做这些善事,是内心喜欢,没必要张扬。

父亲平时也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要做好人、行善事,为社会多做公益事业。几十年来,我记不清父亲为村居、学校、贫困户等捐过多少钱,可他自己却特别节俭。许多人对父亲的做法并不完全理解,“自己吃的用的也不怎么样,怎么还这么乐于助人,图什么呢?”每每听到这些声音,父亲总是报以微微一笑。

如今,在霞浦龙首山,每天都有许多游人兴味盎然地在“桃源路”上行走;每天也有许多游人走累了在“松月亭”停步歇息。父亲若有知,应该也很欣慰吧……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父亲 亭子 松月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