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科学治理大米草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溪尾沿海再现渔舟唱晚景象

2018-04-15 08:44 来源:宁德网 张文奎

1-3

开春以来,溪尾镇组织村民抓紧种植红树林。 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摄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李广 何小丽)4月7日,记者来到“全国最美渔村”之一的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海段长李晶晶带着护海员一道给村民宣传保护海洋知识。恰值涨潮时分,舟行红树林间,阵阵海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就在几年前,溪邳村一带岸线大米草疯狂繁殖,加上潮汐迂回的大量海漂垃圾堆积滩涂,海洋环境每况愈下。对此,该镇党委、政府加大力度开展大米草及海漂垃圾整治,大面积种植红树林,通过除草还林实现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让村民尽享“生态红利”。

溪尾镇拥有海岸线18.1公里,海域面积11800亩,滩涂面积8000亩,全镇滩涂曾约五分之二被大米草侵蚀。“下邳、临江、溪邳、溪尾、渔岐等7个沿海村落岸线在大米草生长高峰期时,海堤外遍布大米草,导致沿海滩涂物种大量减少,蚕食渔民的生产空间。”镇长林霁介绍。

大米草繁殖能力极强,每年冬季枯萎,渔民割除后,次年春风吹又生。溪邳村主任江宽全说:“如果没有政府层面整合科技力量,靠村民们的土办法,只能是徒劳无功。”

2013年,溪尾镇党委、政府把海洋环境整治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全面向大米草“宣战”,专门成立了治草专职队,采取人工机械齐用、就地割除掩埋、大面积种植红树林等办法,抑制大米草野蛮生长。该镇还连续出台了《海漂垃圾治理实施方案》《溪尾镇“海段长制”实施方案》《大米草治理实施方案》《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目标责任状》等,镇纪委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问责,建立长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除草还林,科技助力。溪尾镇引入国家“封闭海湾生态修复”公益性项目,借助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力量,在扩种红树林基础上,试种红添菜、翠芦莉、海马齿等海水蔬菜和海上花卉,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多元结构。

“种植红树林能防止大米草‘死灰复燃’,又能促进海洋环境的改善。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且红树林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红树林区也被称为是候鸟的越冬场。”市海洋与渔业局生态科科长周胜利介绍。

一系列举措让生态修复释放红利,溪尾海域渐渐恢复生态海岸景观带,再现渔舟唱晚的和谐美景。

因滩涂得以改善,海洋贝类生物量明显增长,贝、蛤、螺、蛏,以及鱼、虾、蟹也多了起来。“蛏苗比往年丰厚,滩涂上白鹭多了。”渔民刘德仁通过观察发现,滩涂环境修复带动整个海洋环境改善,他有信心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包括螠蛏、海上挂蛎、生蚝等等。

对于除草还林的好处,临江村村民姚裕旺也深有体会。原来从事蛏苗养殖的他,因大米草蚕食断了“财路”。生态修复后,姚裕旺重燃向海牧歌的希望,2017年仅蛏苗养殖一项就增收5万多元。

为确保整治效果常态化,溪尾镇成立管理领导小组,加大海漂垃圾源头清理力度,在各村街道配全配齐垃圾箱,修建垃圾中转站,沿海各村配备2名保洁员。同时,在重点区组建专门负责海域卫生清理工作的保洁队伍,定期捕捞海漂垃圾,以此来培养渔船主、养殖户自觉处理垃圾的习惯。

从2013年到至今,溪尾镇拔除、割除大米草面积达1200多亩,总投入资金240多万元,创造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为实现全海域治理的目标,溪尾镇今年还持续投入40多万元,扩种红树林200亩。

“海洋环境整治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几乎全年都能在红树林、滩涂上见到白鹭的身影。岸线是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们将严守生态红线,全力打造‘生态美、百姓富’的‘海韵溪尾’。”溪尾镇党委书记叶哲滨说。

责任编辑:吴圣锦

关键词

红树林 海漂 大米 滩涂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