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正当时 | 霞浦渡头:党建引领 生态富民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赵巧红 郑雨桐 通讯员 陈清) 12月1日,结束一天摆渡工作的霞浦县牙城镇渡头村村民吴发辉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当天他依靠竹筏漂流挣了300元。
吴发辉本是渡头村一个地道的农民,2015年起,他加入村里的竹筏漂流服务队,摆渡工作让他每年增收15000元左右,加上家中农产品销售和其他收入,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而这得益于该村“党建+生态”的工作机制。
渡头村位于牙城镇西北部、杨家溪畔。“秀丽的风景使我们萌生了生态立村的念头。”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权告诉记者,近年来,渡头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党建+生态”机制,突出做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治理”三大文章,着力发展榕枫林、竹筏漂流、民宿、千亩观光农业园等生态产业,逐步实现旅游兴村、生态富民。
成立竹筏漂流服务队便是生态富民的有力举措。2015年,村党支部与旅游公司联动,依托杨家溪竹筏漂流、榕枫林资源,整合渡头、杨家溪两村资源,组建了3支竹筏漂流服务队,并引导农户到榕枫林、竹排漂流点‘上班’。”目前,服务队共有竹排180张、筏工180名。
党建创新,持续推动着村里的发展势头。渡头村盛产苦柑、蜜柚、火龙果等特色水果,村党支部立足实际,找准能人党员、乡土人才、在外乡贤,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千亩观光农业园,通过“支部带能人”“合作社带农户”的“双带”模式,实现生态产业增收。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渡头村成立以“种植+加工+销售”“种植+加工+采摘+收购+销售”等不同经营模式的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户抱团发展。党支部还积极发挥在上海、北京等地乡贤的带动作用,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或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带动全村200多户每年增收2万元至12万元不等。
“生态富民”不但富了村民们的腰包,也燃起了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这几年,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村民们自发开办餐饮商铺、当起了“摄影模特”,发展旅游配套服务,相关从业人员人均增收1万多元。
纷至沓来的游客忙坏了村民陈乃国。每天上午10时,陈乃国就在自家开办的“杨家将”农家乐忙碌起来,准备迎接中午到来的客人。因为对餐饮感兴趣,2003年起,陈乃国在溪畔开办了这家农家乐。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陈乃国的收入也逐年提高,如今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生态环境好了之后,远方的客人都愿意来,对增加我们的收入帮助很大。”陈乃国说。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