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霞浦:黄金海岸辟出富民“阳关道”

2018-12-22 09:31 来源:宁德网 茹捷,黄光亮

迎亲去-谢豪生-摄

迎亲去 谢豪生 摄

霞浦新城

霞浦新城

霞浦的海-程庆雄-摄

霞浦的海 程庆雄 摄

霞浦东冲至火车站段公路A3标段磺砂特大桥顺利贯通。-朱世刚-摄

霞浦东冲至火车站段公路A3标段磺砂特大桥顺利贯通。 朱世刚 摄

宁德网消息 (茹捷 黄光亮)   

“霞浦成功摘帽!”喜悦的声音传遍霞浦山海。

12月18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公告,同意永泰、泰宁、光泽、长汀、霞浦5个县2017年度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是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

回望走过的历程,坐拥丰富的山川海岛资源的霞浦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因地制宜找准致富“敲门砖”,念好扶贫“山海经”,成为摆在霞浦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霞浦县不断自我加压,举全县之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强力推进,最终啃下了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在改革开放40年的“霞浦记事本”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在如今的霞浦,可清晰感受到强烈的发展“脉动”。

山区,田畴织锦绣,好一片沃野风光;沿海,帆影映海波,蓝色的希望在此升腾;园区,机器轰鸣,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冲刺年终目标……处处呈现出繁荣兴盛的喜人景象。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活力十足的产业发展,日渐完善的民生事业,美丽和谐的乡村环境,无不深动诠释着霞浦的新气象、新作为。

摘下贫困帽,踏上新征程。如今的霞浦正以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发展战略为引领,继续铿锵前行。

以海兴业 书写海洋经济新篇章

虽已是冬季,但在霞浦沿海各大摄影景点,只要天气晴好,就能看到来自天南地北的摄影游客携着“长枪短炮”将观景台站得满满当当的场景。

霞浦是福建省海域最大、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最广的沿海县份,48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造就了这里旖旎的海岸风光。

坐拥宝山,深挖富矿。近年来,霞浦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发展滩涂摄影、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体验、参与、互动式转变,“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发展新模式,在霞浦正风生水起——

靠着一副“畲族文化”牌,原本潜藏“深闺”的溪南镇半月里畲村,如今已声名鹊起,其原味畲韵乡愁倍受游客青睐。

2018霞浦(三沙)国际山地马拉松赛不仅汇聚了5000多名运动员,还引来了众多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

依托寨岗山风景区、荷花池、农业观光采摘园等资源,霞浦松港街道长沙村将旅游业与农业进行融合,产生了“1+1”大于2的“化学反应”,曾经贫穷落后的库区移民村,已“逆袭”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在如今的霞浦,一个个“旅游故事”正在书写。

乘势发力,全域兴旅。霞浦正进一步深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加快滨海休闲度假、滩涂摄影、海上垂钓等特色旅游开发,以全域视野谋篇布局,加速产业升级,福泽地方百姓。据统计,去年,霞浦县共接待游客380多万人次,有力促进了酒店、餐饮、民宿等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困难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路子。

天光云影,碧海金滩。霞浦这片海,对于八方宾客来说是如梦似幻的美景,是镜头中那些稍纵即逝的光影。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霞浦人来说,这片海则是致富增收的“聚宝盆”。

三沙镇东山村是一个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少数民族村寨,也曾是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近年来,东山村党委充分发挥当地紫菜面积广、产量多的优势,组织了一批经济能人合作成立了集紫菜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淳盛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126名村民参加合作社。目前,全村共有200多户村民从事紫菜行业,仅养殖面积就达2000多亩,并建有紫菜加工厂14家,紫菜行业年产值亿元以上,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以海兴业,向海放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霞浦向海洋迈进的步伐愈发坚定,逐渐由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转变。大力发展海带、紫菜、海参、鲍鱼等特色养殖,通过提质增效,实现了水产品总产量连续稳定增长。同时,在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下功夫,推动育苗、养殖、加工、营销一体化发展。为进一步释放“龙头”带动效应,霞浦还从项目用地、品牌培育、投资技改等全方位推动龙头企业“鱼跃龙门”。据统计,去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到43.8万吨、增长6.3%。

产业发展,不仅是量的提高,更需要质的提升。为告别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今年,一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在霞浦打响。

岸上,各沿海乡镇与县直有关部门联合,全面开展执法整治行动,取缔木质渔排和白色泡沫浮球加工厂,从源头遏制禁止木质渔排和白色泡沫浮球入海。海上,全力建设开通官井洋、东吾洋渔业专用航道,并以航道建设开通为海上养殖整治工作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海上养殖转型升级。

今年内,霞浦县将实现禁养区内海上养殖清退,可养区和限养区内渔排、网箱改造升级,藻类养殖泡沫浮球改造成塑胶浮球各完成不少于20%目标。

筑骨拓架 打造宜业宜居海湾城

12月12日,霞浦东冲至火车站段公路A3标段磺砂特大桥最后一根T梁架设圆满完成,大桥顺利贯通。大桥通车后,可缩短下浒镇到霞浦城区行车里程约5公里。

通山达海的沿海交通线对于霞浦挖掘海洋优势,振兴“蓝色经济”至关重要。

在东冲公路开工建设之前,霞浦城关至东冲唯一的公路干线是961县道城北线。从上世纪70年代全线贯通后,数十年来,这条沿海交通主动脉,在便捷当地群众出行和助力沿海各乡镇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随着霞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曾经群众眼中的沿海“生命线”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霞浦群众对建设新沿海交通干线的渴望变得愈发迫切。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霞浦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东冲公路项目动工建设。该项目起点为东冲码头,终点为霞浦火车站,全长约61.7公里,总投资15.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使东冲码头至霞浦城关的车程由原来的90余公里缩短至60余公里,沿线6个乡镇(街道)2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

目前,该项目A4、A5、A6标段(城关至长春段)已经实现通车,A3标段(长春至下浒段)计划在2019年1月15日前实现限制性通车。

霞浦东冲公路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霞浦交通大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霞浦县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交通路网建设力度,全力推进东冲公路、三沙疏港公路、溪南至沙江段公路和柏洋、水门通乡公路等五条重要大通道建设,实现“一小时交通圈”,并不断加大县域公路网内县、乡、村道公路建设力度。如今,霞浦通达八方的路网正承载着人们的企盼,不断演绎经济腾飞的新速度、新里程。

在四十年奋斗中,补齐的又岂止是交通短板。

“大手笔”投入,建成九大文化设施综合体,形成了霞浦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集游览、观光、健身、文化艺术、集会活动、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福宁文化公园。

今年2月底竣工的霞浦游泳馆是目前全国县级内配备一流的游泳馆。

此外,福乐家园康复托养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全省规模最大的县第四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松港中心小学、浦宫小学等项目加快推进;县医院新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稳步实施……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的逐步补齐,使霞浦经济社会的承重“龙骨”日益强健,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围绕建设“魅力霞浦”目标,霞浦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也正不断加快,不断雕琢着民生事业的“细节”,使得霞浦这座海滨城市愈发宜业宜居。

一村一韵 描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霞浦县崇儒畲族乡溪边村,清澈蜿蜒的溪流绕过蓊郁的茶园缓缓地流淌;道路两旁一座座别墅式新房错落有序;村中主题广场内,面带微笑的老人们寒暄着,一副和谐幸福的画面跃然眼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组该村旧貌的老照片。照片上,低矮破旧的砖瓦房,狭窄的村道和杂乱的村貌,很难令人将其与现在的新村联系在一起。

“几年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很差,房子大都破旧不堪,有钱的人家干脆就搬到城关居住。”该村村民介绍道。

穷则思变。崇儒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村情,围绕“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社会联动、群众共富”的目标,加快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2年,溪边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单体建设先行”原则,村民在原有的宅基地上改造旧房建新房。

如今的溪边村,老照片上的残破房屋已被一栋栋小洋楼所取代。

安居还得乐业。溪边村两委充分发挥村里电商服务站点、农村淘宝站和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脱贫致富工程”。2017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000元,村财收入38万元……“翻天覆地”成为了当下村民口中最常出现的词汇。

同溪边村搬出的新气象有所不同,小马村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古”味做到了极致。

入冬时节,在沙江镇小马村中穿街过巷,那些蕴藏沧桑的古老建筑,令空气中弥散着浓郁的历史的气息。

小马村虽是典型的贫困村,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黄瓜山贝丘遗址、海埕汐路桥、明朝时期抗倭古城堡、古官道无不显示着该村厚重底蕴。

挖掘旅游潜力,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该村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契机,勾勒了一个“生态、宜居、宜业滨海新村”的美好蓝图。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古城堡、古民居修缮;对古樟树、古榕树等加以保护;邀请上级相关部门专家指导规划设计,让村容景致、历史文化与“乡愁”互为融合、协调……如今,小马已是沙江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张“特色名片”。

漫步霞浦县各美丽乡村建设点,青山、古樟、翠竹、荷塘等完美组合的乡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遍布乡村;滩涂摄影、绿色蔬果、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孕育着“绿色希望”……

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多年来,霞浦县委、县政府注重规划引领,着力基础先行,突出产业带动,以文化筑魂,建设宜居宜业、村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各乡村纷纷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村、民族特色村等,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新农村格局。

据了解,在省住建厅、财政厅公布的2018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名单中,霞浦县共有18个村庄入选。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新起点上,霞浦将紧紧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目标,按照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的部署,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在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中争当主力军。 

(部分图片由霞浦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叶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