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霞浦大墓里村:“小甘薯”成为致富“新产业”

2021-03-16 10:19 来源:闽东日报 吴枋宸 陈映红 通讯员 颜晨曦

宁德网消息(记者 吴枋宸 陈映红  通讯员 颜晨曦)早春三月,走进霞浦县松山街道大墓里村甘薯淀粉基地,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在甘薯种苗进行起垄、放种、铺草木灰、覆膜等作业,一派繁忙的春耕图景映入眼帘。近年来,大墓里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依托合作社逐步做大甘薯产业。2020年,大墓里村种植甘薯年收入达5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昔日贫穷落后的畲村正朝着幸福大道阔步前行。

“大墓里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以前,村里常年种植水稻、甘薯等传统农作物,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3000余元,是个名副其实的穷乡村。后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发展甘薯产业,如今产品远销海内外,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看着甘薯种苗地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大墓里村村主任钟积强感慨万千。

大墓里村地表为沙质黄土,加上中低海拔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甘薯。2010年,经村两委成员考察调研后,大墓里村将目光锁定本地资源,建立起“霞浦县大墓里三民甘薯淀粉专业合作社”,后又注册了“山哈”商标,致力发展甘薯栽培、淀粉生产、粉丝加工等产业。

2011年,三民甘薯淀粉专业合作社从浙江引进新品种“瑞薯8号”“平阳红”,全村试种了60多亩,当年全村生产甘薯淀粉40多吨,产值360多万元,社员人均增收3000多元。初尝甜头的社员积极性高涨,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选择加入合作社,大墓里村的甘薯产业越做越大。

致富不忘乡里人。“合作社刚成立,我们就把贫困户列入入社对象,动员他们入社。”三民甘薯淀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雷石英说,合作社成立第二年,村里18户贫困户全都成了社员,合作社提供土地和生产资料,教授生产技术,让他们靠种植甘薯脱贫致富。

“刚开始我们没钱买农具,合作社统一垫付,到年底有收成了再将款项还给合作社。”村民雷德松说。早年雷德松因病致贫,在合作社的帮扶下,开始种植甘薯,经过6年帮扶,雷德松基本摆脱贫困。2016年,大墓里村甘薯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总产值52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1530元。

然而,随着连年种植,本该接连丰收、前景大好的大墓里村甘薯产业却遇到了“烦心事”。2017年左右,村里的甘薯产量降低、品质也下降,这可急坏了雷石英。与合作社成员探讨、参加县农业局技术讲座、邀请专家到村里指导……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雷石英和众多社员忙得团团转。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017年,雷石英在省第六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第十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上与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从中找到了大墓里村甘薯出现问题的原因。外出考察后他受到启发,决定采用轮作方式进行种植。雷石英说,村里采用“甘薯-水稻”轮作种植,种植两年甘薯、再种植一年水稻,这样可以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和降低化肥使用量,从而有效提升甘薯生产质量。

与此同时,村里引进蒸汽风干机,解决原先加工甘薯“靠天吃饭”的窘境。“有了蒸汽风干机,下雨天也能晒甘薯,原先两天加工一吨,现在一天就能加工一吨。”村民雷德松脸上重新挂起了笑容,“2015年,村里一亩甘薯地产淀粉350公斤,实行轮作后,现在一亩地可产淀粉500公斤,生活又有了盼头。”

如今,大墓里村在甘薯产业带动下,正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