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 福建霞浦:延伸党组织“触角”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福建霞浦县积极构建“强组织、建阵地、聚合力”的“组织网”,有效激活基层组织内生动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 韩 星 谢瑜珈
“我的渔排边上有许多海漂垃圾,能派人协助我清理吗?”“可以,你的渔排在哪?我马上通知工作人员过去。”大黄鱼养殖渔排被海上垃圾包围让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渔民老郑急得满头大汗。他害怕垃圾对大黄鱼活动造成影响,迅速赶到溪南镇七星海域党群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垃圾问题很快就得到海上网格员的处理。
从“陆地”到“海上”
打造海域治理“新样板”
“这几年,海上养殖户越来越多,群众对海上的服务需求增大,我们推行党支部领办海上红色物业,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海上党群服务中心,将党群服务从陆上送到海上。”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德枝说。
溪南镇是霞浦县沿海重镇,海域面积111平方公里,渔业人口1.5万人,藻类养殖逾万亩,渔排养殖近35万框,海上渔民和流动党员经常远离陆地与海相伴。为破解“岸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的问题,霞浦县在溪南镇养殖集中区七星海域率先试点开展“碧海红帆”创建活动,成立“海上社区”党支部,探索网格化、常态化、信息化、群众化、法制化“五化融合”的“党建+基层治理”模式,打造“一平台一小站三中心”服务“微阵地”(即渔小二服务平台、鱼香·墨香小站、党群联动互助中心、产业振兴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让党旗在海上飘扬,让党员在海上领航。
为进一步提升扩大海域基层治理成果,霞浦县在下浒镇小雷江、北壁东冲等海上养殖集中区成立了6个“海上社区”党支部,建设集党群联动互助中心、产业振兴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海上党群服务中心,引导规范渔业市场秩序,优化渔业管理服务,调解涉渔矛盾纠纷,维护渔民合法权益,解决养殖户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海上养殖户和党员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实现基层治理工作由陆地向海上延伸,助推海上养殖高质量发展。
从“村社”到“工业”
构筑园区服务“快车道”
“员工就是我们的家人,员工的事就是我们企业的事。今年年初了解到多名员工遭遇电信诈骗,我们积极对接辖区派出所,还联合了时代一汽、红星美凯龙等企业党支部开展反诈宣传,为员工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不断增强防诈宣传的靶向作用。”松山街道旺海工业社区书记叶宏说。
城市在开放中发展,城市基层治理也必须在开放中加强。为破解传统社区无法对经济开发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及企业外来人才提供生活服务、矛盾纠纷、人文关怀等问题,霞浦县积极探索建设工业服务型社区,成立了旺海工业社区,将社区管理的理念带入到61家企业5782员工的工业园区,整合搭建园区19个党组织,划分网格、组团服务,更好地开展社区公共治理、企业支持服务、员工保障增能等工作,做好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工作。
同时,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努力为企业员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通过建设红色驿站、便民服务站等,构建服务便捷的工业社区生活圈,让他们可以歇歇脚、充充电;通过举办共建联谊会、文娱竞赛、技能培训等关心关爱活动,解决企业员工政策咨询、培训学习、休闲娱乐、择偶等需求,让员工在社区有家的感觉,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动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从“分散”到“联盟”
凝聚行业合力“开新局”
“他们不仅教我要如何去申报注册民宿,还帮助我联系银行信贷,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三沙镇东壁村民宿业主郑贤仕高兴地说。近年来,霞浦民宿行业快速发展,许多业主纷纷加入其中。为了规范引导、提供服务,霞浦民宿行业联盟党委通过组建微信交流群,及时在群众中开展共享式答疑,方便大家交流互动。
群众身边有党员,党员服务在身边。为了破解民宿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行业监管指导不力等突出问题,霞浦县组建了由县委组织部、财政、住建、市场监管等13个部门组成的民宿行业联盟党委,推广“1+N”民宿联户包干制和“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发挥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梳理整合“问题、需求、供给”3张清单,帮助全县47家已授牌民宿企业解决难点问题51个,推动民宿行业规范、健康、优质发展。
“这几年,来霞浦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村的民宿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好,更加坚定了我要带领村党员群众加油干的信心,让大家共同富裕有奔头。”三沙镇东壁村党组织书记蔡建峰满怀信心地说。据介绍,目前霞浦县共有各类乡村民宿400多家,房间数近6000间,培育打造了东壁、花竹、梅花等特色民宿村,年接待游客量达65万人次,年营业额超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6.3亿元,形成了“以点带面、一线串珠、全域推进”的行业发展新局面。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