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宁德很靠谱丨古诗中的霞浦美食

2024-02-01 11:32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有人说,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无非人间烟火。欢喜时,我们在食物中寻找幸福;悲伤时,我们在食物中寻找慰藉。而当古代霞浦诗人遇到美食,将一饭一蔬的香气都藏进了诗文中,即使相隔千年,也无限撩拨着我们的味蕾。


“佐以莼菜和咸鹾

晨餐一饱醉颜酡”

――【清】张光孝《石首鱼歌》


官井洋历来是我国著名的大黄鱼产卵场之一。著名良港三都澳,孙中山与郭沫若都为之题句吟诗;而官井洋就位于其澳中心,四向高山,海深如井。黄瓜鱼就是大黄鱼,学名石首鱼。其脑部有二小石,白如玉。农历四月,每至梅雨时,楝花一开,黄瓜鱼群从外洋相率游入官井洋孵卵。楝花花色黄,渔民称呼这种鱼为黄花鱼,又因叫声呱呱称黄瓜鱼。其时闽东的宁德、福安、霞浦三县渔舟麇集,百舸争流,蔚为壮观。霞浦竹江张曲楼写的《官井捕鱼说》:“当瓜鱼中水,数千艘汹汹飞桨,浪飞交舞,瓜声、橹声、人声,渺绕杂沓,奔腾澎湃,万艘穿织,海为震动……渔者以尾舵插水,验其声下网,得鱼则吹螺以招买者。鱼盛时,土人各刺舟至官井洋,谓之看黄花,必买鱼而归。”【清】张光孝《石首鱼歌》曰:“官井之水涌沧波,黄花逐浪纷飞梭。网师得鱼健吹螺,船头市集相肩摩。花开槐豆盈山阿,今年鱼比去年多。笑余豫蓄宜城醝,烹之霍霍刀快磨。佐以莼菜和咸鹾,晨餐一饱醉颜酡。兴酣还欲问东坡,鲈鱼较此味如何?”

上世纪50年代,敲罟的作业方式让石首鱼头骨中的两枚耳石产生共振,大鱼小鱼一起昏死,一网打尽,造成灭绝性捕捞。近年发展了深海网箱养殖大黄鱼,我们有幸还能品尝官井瓜鱼的美味……浇汁深水大黄鱼2016年荣获“福州十大名菜”荣誉称号,选用生态养殖野化大黄鱼,以精湛的技艺,将大黄鱼剔骨取肉,细心切成牡丹刀片。鲜嫩的鱼肉,散发着海洋的气息。鱼片裹上用鸡蛋清精心调制的麦穗浆,在油锅的高温之下,炸出金黄色的外衣,鲜嫩的鱼肉被酥脆的表皮包裹,口感可谓是外酥里嫩。以麦芽糖、枣泥、老醋秘制成的古法醋酸汁,浇在炸好的鱼肉上,呈现晶莹润泽的外观,入口酸甜开胃,老少皆宜。最著名的当为金线黄鱼卷。主料:黄瓜鱼一只(约800克),辅料:五花肉、鲜虾肉、水发香菇、荸荠、姜、葱、胡萝卜、淀粉。调料:精盐、糖、味精、胡椒粉、料酒。制作方法:黄瓜鱼开膛去肚洗净,片下双边鱼肉,将鱼肉以蝴蝶片的刀法切成大小均匀的12片备用;五花肉去皮,同鲜虾肉、水发香菇、荸荠一起剁成馅料,加入调料拌匀待用;把鱼肉片平放在操作台上,用少量的精盐、味精、料酒调的汁拍打入味,在鱼肉的边尾上撒上少许淀粉,抹上拌好的馅料,卷成鱼卷形状,摆入抹上油的盘中,放上鱼头鱼尾,上笼蒸约七分钟取出,沥出鱼汤,加入高汤调好味勾芡淋在鱼肉卷上即可。风味特色:形佳味美鲜嫩爽口。此菜是霞浦当地流传已久的一道传统名菜。



“怒目如蛙 背翅如旗”

――清·聂璜《咏弹涂鱼》


沿着霞浦长沙海岸线,你可以看到到处活跃着一种奇特的动物:有的在泥地上蹦来蹦去,有的在红树林快速穿梭着,还有的正在泥地上钻洞,以最巧妙的方式不漏痕迹地将自己隐藏起来,等待着下一次涨潮机会的到来。这种敏捷的、长着灯泡似眼睛的动物叫弹涂鱼——一种两栖类鱼类,它们生活在平坦的海边泥地上。长沙大弹涂鱼肉质鲜美细嫩,爽滑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日本人称其为“海上人参”,特别是冬令时节弹涂鱼肉肥腥轻,故又有“冬天跳鱼赛河鳗”的说法。据记载的食疗方法有:对久病初愈、肾虚精乏、体质虚弱、腰膝酸痛、四肢无力者,可用几两跳鱼与当归、熟地或枸杞、黄芪等炖服;或用几两跳鱼加大米、老姜、盐、胡椒粉熬粥。日服一次,连服数次,便有显著疗效。此外,还有补身及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对手术后的病人及产后妇女亦有较好的滋补功效。常见的弹涂鱼烹调法:先用水清洗,锅里放两碗水左右,把鱼放进去,然后赶快盖上锅盖。水慢慢地开了,可以听到鱼在里面活蹦乱跳的声音,直至渐无声息,这就是第一步。第二步,把鱼捞起来放在碗里备用。中火,下两勺油,把姜稍微炒一下,然后把鱼倒进去一起炒,加入适当的盐和鸡精即可。加入两小碗的水,盖上锅盖,等水滚开了后即可倒入一个稍大一点的碗盆,最好在碗盆内加一点当归,可以去掉鱼的腥味。第三,在锅里盛一些水,把碗盆放进去,蒸二十五分钟至三十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此外,以弹涂鱼配豆腐和笋片做汤,如是加入了火腿或香菇,其味更鲜美。“乌龙(弹涂鱼)铭白玉(豆腐)”是一道驰名的佳肴,制法类似泥鳅钻豆腐,由于上火加热,弹涂鱼因受煎熬而窜入豆腐,成熟后凝固其中,用筷子拨开豆腐,就可见到有的作猛力冲刺状,有的作甩头摆尾状,有的作弓体欲弹状,有的作直挺腰身状,形态各异,黑白相间,加上有红萝卜丝、绿青菜叶相衬,使这道特色菜香浓沁脾,回味无穷。


“长剑倚天,日月争明”

——清·聂璜《剑蛏赞》


聂璜,号存庵,浙江钱塘人,一生跨越清康、雍、乾三代。幼年即“随父客闽吾福宁州六载”,后来在杭州、台州、温州等东南沿海生活,游历滇、黔、荆、豫,探访海洋生物于河北、天津,后又客居霞浦六载。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起,聂璜在霞浦“集稿誊绘,通为一图”,名《海错图》,并附上详尽的观察、研究附言和赞语,内中保存了大量霞浦的海洋鱼类、渔业和文化资料。写剑蛏:剑蛏,惟产闽之福宁、宁德。似蛏而小,壳薄且区,而味清,夏月始有。其壳白色而锋利,故以剑名。《剑蛏赞》:“长剑倚天,日月争明。”意为:剑蛏只在福建福宁和宁德出产。它比普通蛏子的个头稍小、外壳又薄又小,吃起来很清淡。剑蛏只在夏天出现,外壳白色,十分锋利,并因此而得名。

剑蛏,它是霞浦人眼中的珍宝,以霞浦县沙江镇沙塘剑蛏村海滩生长的尤富盛名。剑蛏,学名尖刀蛏,生长在肥沃的海田之中。两扇洁白的壳衣,显得轻盈而灵动。你想象不出油黑的滩涂,竟能孕育出如此光洁的生物。剑蛏体态如剑,与普通的海蛏相比,显得娇小玲珑。野生剑蛏,约莫0.5厘米宽,1.5-2.5厘米长,当地人称“小剑蛏”。规模化养殖后,剑蛏的个头也翻了倍,大的可达1-1.5厘米宽,4-5厘米长,这就是“大剑蛏”。剑蛏选材以精小为佳,能吃上“小剑蛏”是种福分,口感“鲜、嫩、脆、爽”,当你吃上第一口,就再也停不下来,直到把整盘消灭殆尽。剑蛏是自然独赐予霞浦百姓的补品,它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食材决定美食。海鲜烹饪尤合此道,霞浦剑蛏可谓天资优厚。水焯剑蛏,保留了蛏的原汁原味。别看水焯剑蛏,就是让剑蛏在汤里“走一着”没啥技术含量,实则大有学问。火候拿捏需精准到位,少一分则太生,多一分则太老。先往锅中注入适量清水,认真观察,待水中萌发气泡,将剑蛏倒至锅中,一两分钟后,用勺子往同一个方向焯,动作需柔和轻缓,以免蛏壳碎裂,亦利于剑蛏与热水充分接触,熟得均匀。要一直注视锅中,若有一枚剑蛏微开小口,便即刻起锅,滤去汤汁。这样的蛏肉,满嘴清甜,没有其他海味的咸腥,又通体散发着鲜美。除了水焯,剑蛏还可做“葱香剑蛏”“蒜茸剑蛏”,均是佐酒佳品。葱香剑蛏,口感咸香嫩脆。蒜茸剑蛏风味浓郁,蒜有杀菌提味、帮助消化的功效,外来游客或不常食海鲜者,可以选择这种菜色。如果说,水焯剑蛏味胜于“鲜嫩清甜”,“佐酒剑蛏”味胜于“咸香脆爽”。家常自制的“酒炖剑蛏”“枸杞剑蛏”,则侧重补虚滋养。其实与海蛏相比,剑蛏不大适用这种烹饪方式,对于火候要求相当之高,若炖老了,失了嫩脆口感,则味如嚼蜡。


“盘餐无别物,顿顿蛎味鲜”

――【清】张光壁《竹江纪实》


海蛎大名牡蛎,又名蛎黄或蚝、蚵,属贝类动物,纯雄无雌,故得状名(牡即公的意思)。鲜蚝在每年冬至后至次年清明前最为肥美,老行尊称时下正是食鲜蚝的最佳时节。西谚说:“不带字母R的月份,不吃牡蛎。”即指英文的五、六、七、八月不吃海蛎。在这一期间,海蛎进入成熟期,其间海蛎体内营养成分几乎消耗殆尽,因而口味不佳,成熟后的海蛎生殖巢内,还容易积聚许多毒素,人们吃了容易中毒。到了九月以后,海蛎已完成了产卵任务,为了使衰弱的身体恢复健康,就专心进食,体质日具充实并逐渐肥腆,特别是贮存了大量的一种叫做“糖元”的营养成分。从十月开始,到次年的三月,糖元达到高峰,也正是在此育肥期间,海蛎体内的另一种物质,甜菜碱的成分也增加了,所以提高了鲜美的滋味。海蛎不仅肉嫩味鲜,而且营养丰富,有“海中牛奶”之美誉,含有多种维生素、牛磺酸、肝糖及其他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含碘量比牛奶和蛋黄高出200倍,其含锌量之高,可为其它食物之冠。《本草纲目》讲,海蛎肉“多食之,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汤液本草》谓:牡蛎“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荣引之,能消项上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血分之药也”。《本草拾遗》谓:“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于姜醋中生食之,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医林纂要》谓:“甘咸,徽寒。清肺补心,滋阴养血。”《食物秘书》谓:“清热,调中,令人细肌肤,美颜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牡蛎“重镇安神,潜阴补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病痰咳,症瘕痞决,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酸泛酸”。海蛎食疗,适用于久病血亏或热病后阴津耗伤的烦状不寐,心神不安,自汗盗汗,遗精等症。

张光壁《竹江纪实》中的竹江村其实就是一座海岛,它漂在闽东三都澳北端的官井洋边,陆域面积仅有0.2平方公里,岛上无田可耕、无山可垦。明成化年间,岛上渔民弃渔箔尝试养蛎,竹竿上竟然蛎朵叠生,获益颇丰,遂取名竹蛎。岛上郑氏第九世郑鸿图撰写了《蛎蜅考》,详细记载插竹养蛎的气候条件和生长规律,对养殖技艺进行总结,成为我国首部系统介绍海蛎养殖的专著。竹江的海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种养历史,用海蛎做出的海蛎宴更是受到大家的喜爱,是到霞浦必吃的一道菜。竹江海蛎宴名声在外。经过厨师整理,已经花样众多,海蛎紫菜煲、海蛎酸辣汤、海蛎饼、海蛎煎、芝士海蛎等,让人食欲大开。当然,最值得推荐的霞浦海蛎名菜则为白糟竹蛎。主料:竹蛎400克。辅料:白酒糟、姜丝、蒜苗、葱段。调料:食用油、精盐、味精、白糖、料酒。制作方法:竹蛎用清水洗净,去除多余外壳杂质备用;锅置中火入油烧热后,放入葱段、姜丝、蒜白爆香后,加入竹蛎煸炒一下,放入白酒糟、蒜叶和水,加入调料焖煮三分钟出锅即可。【风味特色】鲜嫩滑爽糟香味浓。


“泼泼香鱼耀锦鳞

本来水族作山珍”

――清·蔡琪《馈香鱼梁中丞》


道光年间蔡琪的七律《馈香鱼梁中丞》中的梁中丞指当过两江总督的著名学者梁章钜,蔡琪这首诗写了杨家溪香鱼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周期、捕捉时令、加工方法等等。清代诗人端木国瑚也有诗道:“筋竹涧寒生箬米,芙蓉溪暖种香鱼。”杨家溪位于太姥山西南侧,霞浦牙城镇的西北部,原名南洋坪,自北宋名将杨文广“平南蛮十八洞”之后,得名杨家溪。杨家溪香鱼,地方亦称鲥鱼,在日本与台湾誉之淡水鱼之王,人喜焙烤成干食用。香鱼别名年龟,闽南称溪鳁,闽东称时鱼、鲇鱼,台湾谓之鳞鱼、国姓鱼等。 香鱼属鲱形目,香鱼科,为温水性河口及内陆水域名贵中小型鱼类。其肉质细嫩,清香味美,风味特殊,为上等食用鱼。可滋补健身,尤其对产后妇女和病人更具滋补强壮之功效。香鱼体细长而侧扁,一般体长15一20厘米,最大达32厘米。口大,斜裂,头小,吻端下弯,形成吻钩。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两突起之间呈明显的凹陷。上下颌各有一行宽扁细牙,能活动,附生于皮上。犁骨无牙,颚骨和舌上具牙。全身除头部外均披有细小圆鳞。体背绿色,两侧及腹部银白色。鳃盖后方各具一明显的橙色大斑。各鳍皆是淡黄色,胸鳍上方有一红色斑点。神奇之至,香鱼乃一年生鱼类,杨家溪河段便是香鱼的天然产卵场,每年立冬,雌鱼至此产卵,尔后返海至死。次年初,年幼的香鱼溯流而上,夏秋时节成熟。香鱼大不过四两,喜清激流,群集游翔,不食俗饵,其在亚洲的日本、菲律宾、朝鲜和中国台湾的淡水与海水交汇的溪流中生存。食史之中,中国大陆亦只浙江、江苏和福建见其踪,如今清溪之中野生香鱼,则唯有霞浦杨家溪。香鱼鱼肉中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常食能起到补气益气,利尿消肿的作用。香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身体呈青黄色,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被有细小鳞片,尾分叉,各鳍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鲜活时各鳍淡黄色,腹鳍的上方有一黄色斑。在香鱼的背脊上生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因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香鱼早在汉代就已成为美味珍馐,东汉名士严光(子陵)以难舍美味为由拒绝了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更使香鱼名满天下。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赞赏有加,称其为“惜鳞鱼”“南国绝色之佳”,并做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香鱼的烹调法:盐烤是最常见也最简单的做法,在洗净的鱼身洒上薄薄一层盐巴,鱼鳍、鱼尾这些比较容易烤焦的部分建议抹上厚一点的盐;放入以200℃预热10分钟的烤箱,用200℃烤15分钟左右,单面烤至7分熟时可以翻面,让受热更均匀,颜色和酥香度都会更佳。食用前再淋上柠檬汁提味,简单的做法就非常可口。抹盐巴最大的目的不是调味,而是有降温、防止高温伤及鱼皮的作用,也能避免内部的肉汁流失。而盐煎料理步骤则为:香鱼先以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黏膜。接着再以厨房纸巾将香鱼身上的水分擦干。要确实做好水分擦干,这样香鱼入锅后才不易油爆、黏锅。香鱼两面撒上少许胡椒盐。胡椒盐采“抹”鱼身方式,香煎出的鱼肉会过咸,以撒上的方式,盐味分布较为均匀。再蘸点面粉避免沾黏锅底。热锅后倒入沙拉油,放入香鱼,小火香煎直至鱼身呈金黄色,再翻面煎熟就完成了,食用时再挤入柠檬汁调味。

霞浦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福宁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延续。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一种美食,去探索和发掘更多的舌尖上的美味,也要通过美食,去了解和体验更多的文化和历史。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