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推进均衡促公平
——周宁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经验侧记
科学推进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周宁县作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经济及社会基础较为薄弱,被列入全省最后一批接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该县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在保优先、聚合力、促公平上下功夫,圆满完成创建工作。
倾力投入 优先发展
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周宁的党政领导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真正做到竭尽所能,倾力投入。周宁县共7镇2乡,除狮城镇以外,其他乡镇的办公场所均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且均为石混或石木结构,属于D级危房。尽管现状如此窘迫,但勒紧腰带也要优先保证教育需要。
据了解, 2013至2015年三年间,该县公共财政人均教育支出位居宁德市各县(市、区)前列。特别是2014年教育经费增长比经常性收入增长高23个百分点,其中义务教育经费增幅更是达到36.6%,高出31个百分点。其次,为破解城区学校办学压力,优化学校布局,周宁县委、政府下定决心打破原有城市规划,2015年将城南城市综合体开发片区黄金地带一块8亩用地(估价每亩500万元)改做学校建设使用,2016年又将该地块剩下的5亩地划拨教育用于狮城中心小学扩大校园面积,还将质量监督局整幢办公楼搬迁作为特殊教育教学场所,根据特教学校的需要进行合理地改造、装修,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集聚合力 捐资助教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作为贫困山区县的群众,很早就有这样的意识。因为他们知道,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眼界提高的周宁人走出山门,闯上海、下广东。看到和发达地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是教育的差距,在外乡贤深感家乡教育滞后,纷纷表示乐意助推家乡教育发展。
该县县委、政府顺势而为,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引导乡贤企业家捐资助教,回馈桑梓。每个学校都聘请了乡贤企业家担任名誉校长,先后成立乡(镇)、村教育基金达12个,以及多个具有奖教助学功能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基金会,这些基金每年发放奖教助学金达100多万元。不仅如此,该县乡贤企业家还热情捐资建楼,有力支持了学校的建设。
不仅是乡贤企业家慷慨捐资助教,2016年咸村镇一退休干部孙成立主动放弃办寿宴,毅然用其子准备给他办寿宴的50万元资金全部捐出,成立了“强兰教育基金会”。类似这样的个人基金还有国广一叶叶先熙教育基金会、周眉清教育基金、张诗团教育基金。集聚合力促发展,周宁谱写教育新篇章。
推进均衡 实现公平
扶贫先扶智,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均衡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机会。
为此,该县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做到了校校有项目、有提升,保设施、建文化,校容校貌建设得到全面改善,校园充满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的时代教育气息。
推进招生改革,确保同等入学机会。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城区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做好城区小学的资源整合、增班扩容工作,并实行非片区户籍学生电脑派位,确保了入学的公平、公正、公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在公办学校就学,推进了校际间的均衡。
针对寄宿学校实施“853”工程。在省政府免费营养餐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每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生每天8元的补助。全县寄宿制学校做到“五个有”,即有洗澡房、开水房、洗衣房、活动室、亲情室,配齐床上“三件套”,实现寄宿学生在校期间“拎包入住”。学校越办越好,教育均衡公平得到切实推进,大量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县内就读,义务教育阶段返乡就读学生比2013年增加了2570人。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周宁县将继续努力,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