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大手牵小手”加快民族村脱贫致富步伐
宁德网消息(黄起青) 9月13日,在周宁县玛坑乡灵凤山半岭村造福新村,畲族贫困户雷静月正忙着砌砖建设新房的第三层。
雷静月的丈夫因病逝世,儿子因车祸离世,只留下婆婆、女儿和她相依为命。她家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生活苦不堪言。在县乡党委政府及县民宗局的帮助下,她申请了小额贷款5万元、贫困户贷款5万元,并获得造福工程补助款8.7万元,才建起新房。
半岭村是该县少数民族村自然村,少数民族人口48户206人,地理条件恶劣。2015年,该村启动造福搬迁工程,集中安置点位于灵凤山村境内,规划用地16亩,安置畲族和地质灾害险情村群众50户198人。截至目前,该村已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已建成新房42栋。
半岭村实施造福工程只是周宁县帮扶少数民族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周宁县现有少数民族2434人,其中畲族人口2031人,主要分布在狮城、咸村、七步、玛坑等乡镇。
针对少数民族散而杂,脱贫致富步伐缓慢的情况,该县制定《周宁县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民族村发展工作方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从组织机制、帮扶资金筹集、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2013年对少数民族挂钩帮扶三年规划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村的资金扶持延续至2018年,县财政每年给予云门村、灵凤山村、兴福社区各5万元扶持资金,对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分别给予2万元扶持资金。2017年,该县民宗局还争取中央、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6万元,用于少数民族村建设发展。
该县还落实挂钩帮扶机制,县领导挂钩帮扶到村,县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全县66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帮助落实一名劳动力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发展一个以上的脱贫致富项目,推销一种主要农产品。目前,已有少数民族贫困户35户64人顺利脱贫。
此外,该县还引导特色村寨试点村云门村采取“静态保护、活态传承”的方式,挖掘、保护畲族文化,办畲族文化节,培育脐橙、三红蜜柚等特色果业,建设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居、文化、农业、生态村寨。如今,“桃园秘境·畲村云门”已成为该县融民族、旅游、新农村特色于一体的一张名片。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