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非遗文化展新姿
宁德网消息(黄起青) 5月4日至5月6日,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南后街展览馆,福建(周宁)·新疆(呼图壁)全域旅游推介展火热举行。在非遗展示区,传统棕衣、麦芽糖、草席、锡制品、手工制硋每个展位,都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并参与制作。
李树文,是第四代棕衣制作传承人,也是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是他第二次到福州展示传统手工制作棕衣技艺。“县里搭建平台,让我有机会展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次展示都让我更加自豪。”李树文说。
在推介展上设置非遗展示区是周宁县传承、展示、保护非遗的举措之一。周宁县是一个融合汉族、畲族等民族文化的山区县,一代又一代的周宁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文化,留下许多被人津津乐道的非遗文化。但因该县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遗保护与申报工作滞后于周边县市,造成不少民间艺术被搁置,被逐渐遗忘。
为了改变周宁非遗传承的落后状况,更好地宣传、保护、发展周宁非遗,使其走出“深闺”,近年来,周宁县成立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建立了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录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项目29项,并以活态演绎的形式将编斗笠、砻糙米、制棕衣等民俗技艺搬上舞台,以独特的文化风貌增强吸引力,汇聚人气。
除了抓住每一次对外宣传的机会,让周宁非遗走出去外,该县还利用每个乡镇一年一次的“一镇一品”旅游文化节及各种节假日,让非遗重放光芒。将中断了十几年的“搬铁枝”表演请上街头,引得县城万人空巷;纯池文化节特设农耕馆,老艺人现场演绎木工、棕编制作技艺,还展示舂米、磨豆腐等过程;“三月三”上巳节,上洋村、浦源村举行上千米的板凳龙巡游;李墩文化节,黄埔北路戏登上舞台……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非遗重新回到群众身边,唤醒了老百姓的非遗情怀。
与此同时,为了让非遗薪火相传,该县将非遗带进校园,催发新生力量。近日,周宁县李墩镇中心小学还举办了一场“携手民族文化·走近新时代”北路戏文艺演出,《说脸唱谱》《惊鸿舞》《韩山会》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北路戏,有着3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周宁北路戏在闽东北一带曾名噪一时,鼎盛时期有演职人员80多人。2017年2月,李墩中心小学成立了校园北路戏社团,聘请北路戏剧团演员教授学生北路戏,还开展戏曲广播体操等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北路戏。
在周宁县浦源镇中心小学,鲤鱼溪“护鱼武术”进入校园。在武术师傅指导下,该校30多名学生已基本掌握护鱼武术基础动作。此举也成为该校办学特色之一。
此外,周宁县还将省级非遗项目鲤鱼溪“鱼祭仪式”作为该景区的特色亮点,每周末常态化展示,并将鲤鱼溪岸边一栋占地140平方米的老房子修缮,作为该县非遗展示馆,邀请非遗传承人入驻,为游客展示麦芽糖、棕衣等非遗制作工艺,并为非遗传承人免费搭建销售平台。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