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 “微花园”破解乡村环境治理难题
宁德网消息(黄起青)近日,周宁县泗桥乡赤岩村的村民魏陈祥领到了一个“大奖”,他家门口别致的“微花园”荣获村里2019年第一季度“最美微花园”。
走进赤岩村,每家每户都将房前屋后的空地改造成花园绿地,种上五颜六色花卉,或摆上一盆盆绿植花卉,空地变身“微花园”,而众多“微花园”也让赤岩村成了一个“大花园”。
为何周宁乡村兴起“微花园”建设?原来,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整治“老大难”问题,周宁县在乡村另辟蹊径,探索出一套有效、可复制的乡村环境治理办法。
“微花园”美了家门口
说起农村,以往给人总是不够干净整洁,甚至“脏、乱、差”的印象,以前的赤岩村也是这样。“街边小巷污水横流,村民随意吐痰丢烟蒂,家家能自扫‘门前雪’就已经很不错了,有的甚至不扫‘门前雪’,垃圾桶就离几米远,垃圾都不往里扔。”周岩育无奈地说。
刚开始,赤岩村两委也想了许多办法,例如在宣传栏上张贴环保标语、请保洁员天天打扫卫生、增设垃圾桶等,但无法制止村民的生活垃圾乱倒现象。
这些环保举措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其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环保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很多村民觉得环境治理是村干部、保洁员的事。村干部意识到改变环境首先得改变村民思想观念,2018年,赤岩村两委制定了“微花园”建设模式,对有意愿种植花卉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村两委发放花卉种苗,村民自备花盆、布置场所并负责管理“微花园”。
在不少村民眼中,种花是城里人的“专利”,“乡下老粗”哪有闲情种花?于是村干部带头种植,便鼓励原有种植花卉的村民将花盆摆在家门口,并给予这些村民更多的花卉品种,希望通过营造氛围,以转变其他村民的想法。
每日晨起,魏陈祥都要为自家“微花园”里的花木绿植浇水施肥、剪枝打杈,晚年与花为伴,魏陈祥自得其乐,他说:“这块空地以前用来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现在改成花园,干净整洁,看着心里舒坦。别人到我家,夸赞我家门口的‘微花园’好看,还有人向我要花苗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着迎风盛开的朵朵鲜花将家门口装点得亮丽多彩,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微花园”的建设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种植热情,包村干部联合村两委干部不定期回访村民花园管理情况,每季度开展“最美微花园”评选活动,给予优胜者一定奖励。
“我们村有200户常住居民,今年第一季度评选出3户‘最美微花园’,下一季度要增设奖励20户,鼓励更多的村民将‘微花园’建造得更美。”周岩育颇为自豪地说,“前段时间,全县农村整治现场会在我们村举行,别的村村干部也来观摩学习,都说要把‘微花园’建设模式带回去。”
创新模式保障垃圾处理
“微花园”的打造,逐步唤醒了赤岩村村民的环保热情。家门口美了,大街小巷的垃圾处理也得跟上。于是,赤岩村两委”趁热打铁“,通过召开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垃圾处理责任》《保洁工作职责》,推行“收起垃圾箱,垃圾不出户”的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
村里组建了一支由8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实行“户集、村收、村运”模式,于每天8时至9时,垃圾车铃声响起,村民们便将自家垃圾倒入垃圾车内,这种集中清运垃圾的方式有效地避免垃圾乱堆乱放现象。
“刚开始,到点才能扔垃圾村民们很不习惯,但是街上没有垃圾桶,又不能丢在家门口影响‘微花园’,所以大家慢慢地习惯成自然不乱扔垃圾了!”村民谢秀梅说,看着整个村庄干干净净,门前花红柳绿,心情特别好。
距离赤岩村不远的坂坑村,在实行村庄整治过程中,则探索出党员联户、环卫网格管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4名党员,每名党员监督联系8户村民,同时聘请县人大代表作为卫生监督员,村两委成员于每月月底对每个片区开展网格环境卫生评比,奖优罚劣,将结果在村村通上给予通报,使环境卫生得到常态化管理。
与赤岩村无垃圾桶不同的是,李墩镇东山村村民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桶上分别写着“湿垃圾”“干垃圾”。东山村村主任叶德高介绍:“我们村被列为县推行‘干湿’垃圾分离试点村,并给每户群众分发‘干湿’分离垃圾桶,采取评比、发放小奖品等形式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每天14时后,保洁员陈凤进等便骑着车上门收集干湿垃圾,同时给每户村民评分,按月评比给予奖励。“村民们很配合,垃圾分类也很到位。收集的湿垃圾用于当地葡萄园填埋沤肥,干垃圾转运统一处理。”陈凤进说。
“之前每个村都是将垃圾运到村口焖烧炉里处理,这种方式污染空气。”周宁县住建局村建站负责人张文斌坦言,农村垃圾治理关键在源头,源头逐步得以治理,后期的处理保障工作也得持续跟进。
2014年起,周宁县开始探索“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并为除狮城镇以外的另8个乡镇配备了压缩垃圾车,通过“以车代站”的方式将生活垃圾运至县垃圾填埋场处理;按照《周宁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每个村配备了保洁设施、配齐保洁员;建立县、乡镇、村庄和个人共担资金的分级承担模式。
“目前,我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已基本成型,同时,将保洁工作与河湖长制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使全县147个行政村(社区)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张文斌介绍,下一步,周宁县将进一步普及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工作。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