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正当时 | 周宁坂坑 “四好”工作法 扮靓小山村
宁德网消息(黄起青)“现在全村就我一个保洁员,一两个小时就能做完卫生,垃圾还不到两桶。” 6月12日,周宁县泗桥乡坂坑村保洁员陈明清边扫落叶边说。据他介绍,两年前,村里共有两名保洁员,每次打扫要花五六个小时,清理垃圾十多桶。
从两名保洁员到一名,从清理十多桶垃圾到仅剩不到两桶,是什么让坂坑这个小山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宋玉春为笔者揭晓了答案,近年来,坂坑村探索实行“四好”工作法,即学好、用好、整好、管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宋玉春回忆,两年前的坂坑村,街面上有三个“垃圾堆”,路旁的水沟臭气熏天,村民门前乱搭乱围、养鸡养鸭,人们宁愿绕远路也不想经过坂坑。
2017年,坂坑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是村里的第一个动作。“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入手,而且群众也不买账。”宋玉春说,为了更好推进整治,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前往七步镇苏家山、后洋村、梧柏洋村及福鼎赤溪、屏南双溪等村观摩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
学成归来,村党支部决定从做“减法”入手,将主街道、三条次干道两侧和群众房前屋后的灰楼、柴火堆、违章搭建、农具堆放点作为整治重点。党员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将自家门前的鸡窝鸭舍拆除,后又聘请陈明清、宋陈达担任村保洁员。
为了让群众们尽快行动起来,那段时间,党员、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但是常常遭遇村民的闭门羹。宋玉春说:“最难的一户,我们路上碰到就劝,后来还到他家5次,才成功说服他拆了路边的鸡窝。”
整合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坂坑村实施了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项目,拆除了140处灰楼及乱搭建,原来的三个“垃圾堆”变身休闲广场、休憩亭、公厕等,路旁的臭水沟变成了人行道。
环境整治成效初显,村里又紧锣密鼓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垃圾处理责任》《保洁工作职责》等,但还是有不少村民选择视而不见。“曾有村民将死鸡直接丢在小溪里,按照《村规民约》我们罚了他300元,自此村民才知道我们是动真格的。”宋玉春说。
通过整治,坂坑村的人居环境洁净了,但如何管好实现长效保洁,村两委想出了新招——实行卫生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由3至5名党员负责,每名党员包干监督联系5至8户,同时聘请县人大代表作为卫生监督员。村党支部每月月底对每个片区开展网格环境卫生评比,将结果贴在宣传栏上给予通报,年底进行总分大评比,激发村民参与保洁的热情。
不久前,村两委还引进了“干湿垃圾”分类方式,不在村中设立垃圾桶。“干垃圾每周一三五傍晚由垃圾车统一收集,湿垃圾则收集起来用于本村150亩水蜜桃的填埋沤肥。”宋玉春说。
净化是前提,如何趁热打铁,让村子变得更美成了村两委新的追求。今年年初,村里向村民发放花卉种苗、花盆,鼓励他们将房前屋后的空地改造成“微花园”,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每日晨起,村民陈月华都要为家门口的花木绿植浇水。她说:“这块空地以前堆放的都是杂物,现在摆上一盆盆花,既整洁又美观,看着心里舒服得很。”
放眼望去,如今的坂坑村远山如黛,流水潺潺,干净宽敞的县道穿村而过,两侧黄色外立面的楼房整齐排列,亭榭篱笆以及房前屋后的红叶石楠、月季等花卉更是将山村妆点得靓丽古朴。“以往我对老家的印象就是脏乱差,现在简直是‘脱胎换骨’,变成了我心仪的美丽乡村模样。”村民宋祖端说。
实行“四好”工作法,不仅让坂坑村蜕变成了充满魅力的“净美”乡村,还被评为“省级卫生文明村”,而且村干部与村民的心更齐了,他们谋划起新的发展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沿县道种植桃花林,与距离村子不到3公里的天蓝蓝花卉基地相连,把坂坑村打造成集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花海山村。” 宋玉春说。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