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周宁新闻

周宁:求索奋进七十载 山城筑梦谱新篇

2019-09-25 16:44 中共周宁县委  周宁县人民政府

p1_s (4)

鲤鱼溪全景 叶罗彪 摄

中共周宁县委  周宁县人民政府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又恰逢第九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花如海、歌如潮,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周宁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70年来,勤劳智慧的周宁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年接着一年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峥嵘岁月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奋力发展的华丽乐章。

70年的足迹,记载周宁走过的风雨沧桑,饱含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忆往昔,周宁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民谣所传“萝卜拌糟,芥菜连头,地瓜米对半搅”是人民生活贫苦的形象写照。现如今,在周宁大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全域旅游引领下的三产发展不断加速,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让“山”与“海”的距离不断缩短……周宁这颗璀璨的“高山明珠”,正快马加鞭,迎着发展浪潮,奋力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转型升级  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p2_s (2)

花卉培育基地里鲜花绽放,吸引游客赏花拍照 徐烽 摄

交通破局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交通是周宁县长期以来加快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周宁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短板。1959年,第一条公路小浦公路赛浦段通车打破了周宁对外交通的困局,拉开了周宁完善交通脉络的序幕;2012年,宁武高速全面通车,结束了周宁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这条纵深高速公路成了周宁连通沿海、延伸腹地的“黄金通道”;2014年,纵三线(周宁段)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构筑起周宁通往福安、蕉城、寿宁、政和等地的“1小时生活圈”; 2015年,酝酿已久的衢宁铁路全线开工,周宁即将迎来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又一“大动脉”。

70年来,周宁县交通路网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通到畅的变迁,全县路网建设不断完善。201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40公里,80%以上通村道路实现“单改双”,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为骨架、县道为支撑,乡道、村道合理布局、同步发展,并与相邻地区互连互通,农村公路有效覆盖和基本连片成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路网“瓶颈”的不断缓解,让周宁城乡建设迎来了春风。周宁以“高速连接线——狮浦大道”“东西街——仙风大道”为轴线,依托七礼线、纵三线周宁城关至蕉城界、城关至寿宁界3条县城向外辐射轴线,大力推进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带动沿线乡镇、村庄发展壮大。

在城区,塔山公园、仙溪公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体育馆、东洋溪景观示范段等一大批民生市政工程投入使用,县城功能日趋完善;在乡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理念,对村庄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近年来,周宁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亿多元,推动吴山底村、云门村、黄埔村等58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依仗着四通八达的路网实现“蝶变”。

p3_s (1)

云端之城周宁全景 汤志涛 摄

民生优先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70年来,周宁县社会事业“百花齐放”,教育、卫生、健康、帮困、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逐步由贫穷、温饱向实现全面小康加快迈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70年来,周宁县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学位供给、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周宁一中新校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英才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先后投入使用,“两镇同城”试点和集团化办学积极推行。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8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6%。

卫生事业成绩斐然。近年来,周宁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药品和耗材零差率销售全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实施。县总医院挂牌成立,设立一体化村卫生所100个,实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全覆盖。

农民生活显著提升。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由1978年的105元增加至2018年的149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精准扶贫硕果累累。据1978年统计,全县人均年收入不及120元的贫困户占到总户数的36%。到2016年初,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0户5925人。如何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周宁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从落实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到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实施异地搬迁整村推进,从出台落实有关政策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0户5214人已全部脱贫。

回首70年,我们无限感慨,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山城周宁从落后走向繁荣,周宁人民从贫穷迈进小康,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展望新时代,我们充满信心,周宁的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周宁的未来迎来了无限可能。我们将不忘初心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牢记使命切实担负改革发展重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一二三”发展大局,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龙头,扬起高质量发展的风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负重奋进、干事创业,让经济发展更加“枝繁叶茂”,让民生雨露浸润百姓心田,不断书写新时代“风景这边独好”的新篇章。

数说周宁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950年,全县生产总值仅316万元,1978年增加到2291万元,1989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亿元,2008年突破20亿元,2014年突破40亿元,2018年突破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0年的207倍,年均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是1950年的15.9倍,年均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39亿元,是1950年的2577.7倍,年均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1.42亿元,是1950年的2255.6倍,年均增长12%。

人均GDP持续增加。全县人均GDP由1950年的41元稳步增加到1978年的168元后,进入快速增长期,分别于1993年、2003年和2006年突破1000元、5000元和1万元大关;2018年提高到4155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0年的95.3倍,年均增长6.9%,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9.6%。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95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有17万元,1978年增至236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提速,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加快。198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030万元,比1978年翻了两番多;2002年突破5000万元,2005年突破1亿元,2016年突破5亿元,2018年增至5.72亿元。同1950年相比,2018年财政总收入增长了3255.7倍,年均增长12.6%,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14.7%。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950年,全县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7.4︰7.7︰4.8,1978年调整为52.7︰17.0︰30.3,2018年进一步调整为13.9︰44.0︰42.1。同1950相比,201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7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37.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大产业共同带动。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功能日趋完善,相继建成塔山公园、仙溪公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妇幼医院新院、体育馆、东洋溪景观示范段等一大批民生市政工程。截至2018年末,城镇化率达51%,比2011年提高7.4个百分点;城区地面“白改黑”率及地下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分别达70%和90%。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在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80%以上通村道路实现“单改双”,获评福建省首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人鱼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打造美丽乡村58个,陈峭列入省传统村落重点提升保护村,苏家山获评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2017年改厕0.53万户,基本完成三年目标任务。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由1978年的105元增加至2018年的14983元,增长141.7倍,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2750元增加至2843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0.5%。2014年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4年的2.01降至2018年的1.9。截至2018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92亿元,是1978年的2742.2倍,年均增长21.9%。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末,3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减至6户2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17% 。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市级文明县城,2016年周宁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7年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成编制,2018年获得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称号。礼门、泗桥、玛坑3个乡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全县拥有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26个,拥有市级生态村100个。“河湖长制”有效落实,完成全县主要河流名录登记,营造六浦溪、七步溪等安全生态水系20公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投入运行。截至2018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73.28%,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6.48和4.63个百分点。2018年,全县植树造林总面积6528亩;空气优良天数357天,达标比例99.2%(有效天数360天);单位GDP能耗下降10.3%,连续两年保持下降,且降幅保持全市前二。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