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浦源:鲤乡福境 山水共华年
秀美鲤鱼溪 李洪元 摄
工人文化宫和旅游集散中心 叶罗彪 摄
传统鱼祭活动 李洪元 摄
浦源特色花卉销往全国各地 许孙月 摄
游客在千亩高优农业园采摘 黄起青 摄
宁德网消息(许孙月 黄起青)整洁舒适的乡村环境、经典文化的传承发展、硕果累累的园区、游人如织的景区……岁月已为浦源镇打上了生态美丽、宜居宜游、产业兴旺的印记。
近年来,浦源镇立足自身资源,大力推动乡村环境整治,把鲤鱼文化、山村风情、田园景致与农业种植、生态采摘进行有效衔接,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农民增收的路子。同时,该镇不断复兴传统优秀文化,常态化展演非遗,并筑巢引凤,以文兴旅,让景区焕发新生机。
农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入秋以来,浦源镇的芙蓉李、黄桃、猕猴桃、葡萄、无花果等水果陆续成熟,接连上市,金灿灿、红扑扑、乌黑发亮的各色水果让人应接不暇,充满丰收的喜悦。高品质的高山生态水果不断刷新周宁人的味蕾和观念。
从前,浦源镇农业种类主要为稻谷和茶叶,农业品种单一、发展落后、经济效益差,群众纷纷外出务工。近年来,该镇立足高山农业旅游强镇的发展定位,依托千亩高优园区,大力推进“百千万亿”产业培育工程,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位于该镇的千亩高优农业园区采取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手段进行种养,精心筛选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品种,以科学的方式栽培,使其转化为既可大面积推广种植,又能保证品质优良的新品种,让周宁的蔬菜瓜果品种更丰富,增强特色农产品优势。
经过长期发展,园区硕果累累。目前,该园区共入驻了20多家各类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流转土地1800多亩,引进试种试养品种50多个,带动了周边3000多户农民,初步形成高优蔬菜、特色水果、精品花卉、名贵药材、特种养殖等5大类特色农业。
近日,在千亩高优农业园里,相继成熟的无花果挂满枝头,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购买。该镇一家无花果专业合作社种植无花果95亩,年产无花果10万斤,年产值近300万元。采取网络销售、加工果干、供游客采摘等销售模式,生产的有机无花果供不应求,带动附近5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
高盛蓝莓基地位于云山小镇与鲤鱼溪之间,种有蓝莓、冬枣、八月炸等高优水果300多亩,一年四季皆有水果采摘。春来冬往间,该基地已成为游客体验采摘乐趣的好去处。
地处鲤鱼溪花海公园内的冷凉花卉种植基地日前已初具规模。该基地坚持精品化引领、规模化发展,打造高档次、高效益的花卉龙头企业和高山冷凉花卉品牌。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依托鲤鱼溪景区,各大精品农产品入驻景区,新建精品民宿3家,一年四季开展草莓、蓝莓、水蜜桃等特色水果采摘游,实现农业经济与旅游发展高度融合。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10712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发展高优蔬菜种植3000亩,高山特色水果种植4000亩,冷凉花卉600亩等,全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以文兴旅催生新亮点
9月13日,恰逢中秋佳节,古朴的鲤鱼溪人山人海,在各色鱼样灯光、灯光秀的映衬下,焕彩闪烁,在光与影中演绎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第九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在我镇举办,全镇旅游发展迎来了新机遇。而灯光秀是开幕式的内容之一,调试阶段就已经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浦源镇党委书记魏日升说。
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鲤鱼溪,以其独特的人鱼文化为众人所知。近年来,浦源镇加大资金投入,扩上游,增花色。去年,鲤鱼溪吹响了景区深度开发的“集结号”,打造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对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总投资15013万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修缮和提升古民居、沿溪店铺,推动一批建设项目,引进一批文创项目,扶持一批特色产业,复原一批传统民俗。
今年,以举办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浦源镇加快打造鲤鱼溪精品民宿群,完成鱼祭广场、鲤鱼溪慢行道、木栈道等项目,打造荷花池、孝廉道等工程建设,不断丰富核心景区内涵。同时,浦源镇加大新一轮乡村游开发建设力度,做好提升工程,仙风山旅游度假区、紫云村红色旅游、云山小镇、江源金扇景区等以点连片,景区品牌化建设不断加强,知名度不断提高。
为更好地宣传、保护、发展非遗文化,浦源镇努力将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推入大众视野。在鲤鱼溪民俗馆里,非遗传承人集中展示观赏性较强的评书、手工制硋、手工制蓑衣、剪纸等非遗项目,让游客感受非遗的魅力。每周末,还能见到鲤鱼溪护鱼习俗表演“鱼祭礼俗”、护鱼武术。郑氏宗祠戏台也被重新整修,邀请黄埔北路、地方戏曲演员开展“北路戏”及“周宁评话”的演出。传统民间风俗非遗项目舞龙表演、驮灯展演等活动在重大节庆日纷纷上演。
除了致力于让非遗项目“活”起来,浦源镇还筑巢引凤,创造条件吸引一批文创青年入驻。走进鲤鱼溪畔一处名为“云创空间”的古民居,一楼大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文创作品,抱枕、锡画、u盘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融入了鲤鱼元素。目前,包括鲤鱼溪画院在内的10家商铺,借助鲤鱼溪景区人气和商气聚集优势,加入到这个创客联盟,助力鲤鱼溪文旅发展。
“游客多了,现在生意比以前好得多!单单扁肉一天就能卖100多碗。”沿溪的小吃店店主许淑荣说完,正在吃扁肉的村民郑新鸿接过话茬:“去年新增了不少茶馆、民俗馆、画院,现在晚上又有夜景、灯光秀,景区内容更加丰富,游客自然越来越多。”2019年1-8月鲤鱼溪景区游客人数30.99万人,比增4.87%,旅游收入1.54亿元,比增16.5%,不少村民还经营起采摘乐、农家乐、民宿,多渠道吃上了“旅游饭”。
综合治理乡村更宜居
宁静秀美的天池、干净整洁的环境,古朴典雅的房屋……近日,笔者来到福建省海拔最高的村庄周宁县浦源镇紫云村不禁发出感慨,风景美如画。
曾经,脏、乱、差是周宁众多乡村的真实写照,紫云村也不例外,污水横流、垃圾肆虐、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困扰着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如何破解乡村发展难题?近年来,周宁县浦源镇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宜居环境整治等,助推乡村摆脱发展困局。
针对垃圾围村问题,从2017年开始,浦源镇在全镇17个村聘用保洁员进行日常卫生保洁,并采用“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方式,投入32万元购置垃圾压缩转运车一部,由垃圾压缩转运车每天进行各点的垃圾集中转运,确保垃圾一天一处理。经过保洁和转运,昔日堆积在村庄周围及河流里的垃圾不见了,村庄面貌大幅改善。
污水问题也是农村的一大难题。以前乡村都没有污水管网设施,生活污水在村内“横行霸道”,导致臭气熏天、蚊虫滋生,群众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近年来,浦源镇采用建立生态氧化塘或微动力方式处理,陆续对吴山底、紫云、东升、半岭、江源、五源等6个村进行污水管网改造,全镇共完成污水管网改造22.5公里,浦源、萌源、萌底等9个村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为了让村庄更加整洁美观,今年,该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龙住院、萌底、紫云等村进行试点,重点实施房前屋后整治,干道沿线两侧和村庄“四旁四地”绿化工程,对村内随意搭盖的鸡棚鸭舍以及柴房进行全面拆除,目前共拆除灰楼630平方米,房前屋后整治约8000平方米;强化民生项目建设,完成东升老年活动中心、龙亭村文化综合楼等民生项目;加快农村道路升级改造,完成五源、半岭等村路灯改造,推进溪坪道路拓宽、五源通村公路等工程,全面提升境内基础设施。
在此基础上,紫云村抓住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的契机,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于清理河道、村道硬化、建景观栈道等基础设施,致力于乡村旅游开发;今年江源村获得龙亭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规划沿溪新建生态保护措施、生态水利设施、生态亲水平台等,着力构建人水和谐、滨水宜居的安全生态亲水空间,目前已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
宽阔崭新的三源大道直达旅游集散中心,气势恢宏的工人文化宫拔地而起,周围的广场、停车场、绿化带规划有序,白墙灰瓦、绿意点点,为迎接第九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做准备。近年来,浦源镇以周宁人鱼文化特色小镇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为契机,加快实施县镇重点项目建设,共规划实施县镇重点项目34个,全面强化全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镇域基础发展水平。
镇情简介
浦源镇是郊区平原大镇,地处周宁县东北部,距县城4公里, 辖17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3.1万人口。全镇面积10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119858亩,有林地面积为101276亩,耕地面积为27334.5亩,水田面积为17656亩。
浦源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1984年4月浦源乡成立,1993年6月1日撤乡建镇。境内文物众多,目前境内保存的较完好的有宋代的石桥,浦源郑氏宗祠、浦源林公庙、孝子坊等,有3处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交通便利,302省道与周寿线成“八字形”穿境而过,距宁邵高速公路八蒲互通口12公里,是全县连接外部的重要枢纽之一。基础设施较完善,1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完成农网改造,开通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等;全镇共有中小学13所,拥有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所16个。域外经济较发达,现在外经商能人和务工人员达15000多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创办企业3000多家。
旅游资源丰富,是该县旅游重点乡镇。有文化积淀浓厚的“中华奇观”——鲤鱼溪、省级森林公园仙风山、官山冰臼群、江源山水和大面积的进登原始森林。
浦源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摄氏为14.6度,无霜期242天,全镇拥有林地面积112884万亩,其中毛竹73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7%。浦源镇还是周宁县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古时曾被誉为“银米之乡”,主要作物有马铃薯、黄豆、生姜、茶叶、油柰、板栗等。水果主要有无花果、百香果、高山晚熟葡萄、梨、油柰、桃等,矿产有丰富的高岭土,还有钨、钼、银、铁、石英石、辉绿岩、泥炭土等。镇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东洋溪和龙亭溪,还有李园水库、吴山底水库、进登库区,尤以钟山桥库区最大,蓄水量达0.6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紫云电站。
浦源纪事
1950年4月,建立基层政权,设浦源、萌源、端源、源头、江源、龙亭6个乡;
1953年7月1日,进行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核实浦源端源、萌源、进登等8个乡总人口11447 人;
1959年5月1日,小(古镇)浦(城)公路赛岐到浦城段通车,境内始通公路;
1981年,全社120个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生产队总数的74. 5%,1982 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6月,完成撒社建乡工作,撒销浦源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建立浦源乡人民政府,下辖17个村民委员会;
1988年,建成浦源乡人民政府办公楼,建筑面积1485 平方米;
1993年,开辟浦源铸造工业小区(大桥头)兴办企业24家;
1997年1月16日,吴山底至紫云公路建成举行通车典礼,至此全镇行政村实现全部通车;
1999年9月,投资570万元开辟浦源“田园风光”景点,鲤鱼溪仿宋古村的停车场、酒楼、茶楼、仿宋商业街、半月山森林公园等建设项目启动;
2000年1月8日,310省道周宁段浦源至政和界20公里铺设水泥混凝土竣工;
2001年12月29日,周宁县再次与超大集团签订3个项目的合约,引资1000多万元建设李墩、上洋两个千亩蔬菜基地和农业科技园13.33公顷超大科研场;
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工业总产值1.34亿元,首次突破双亿元关;
2004年,《奇妙的鲤鱼溪》被选入北京市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26课;
2006月9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授予鲤鱼溪“中国之最”称号,有三个世界唯一:世界唯一的鱼冢,世界唯一的鱼葬,世界唯一的鱼祭文;
2006年12月31日,鲤鱼溪景点列入“闽东北亲水游”线路,在全国游客投票评选中荣获“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
2008年,浦源村获得“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2018年6月14日,鲤鱼溪获得“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称号。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