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志愿”花开满山城 文明实践聚力量
宁德网消息(郑文敏)6月11日,在“闽东之光·云端周宁”全国摄影大展暨风筝节启动仪式上,著名摄影家、希望工程《大眼睛》作品拍摄者解海龙被聘为周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大使。
“昨天,我喜欢艺术摄影表现;今天,我更爱新闻纪实再现。”当天,解海龙作了题为《大眼睛背后的故事》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座,分享了纪实摄影的心得,讲述了拍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时的艰难,传达了自己为贫困失学儿童发声的愿望。 此前,谢海龙还深入周宁县楼坪村、常源村、象运村等地开展“敬老摄影百村行”志愿服务活动,为多位老人拍摄肖像。
“摄影就是要走进基层,为广大老百姓服务。”解海龙说,“作为周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大使,以后,将带全国各地的摄影人来周宁,走到周宁乡间去,把周宁宣传出去,让大众们更了解周宁。”
自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周宁县积极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方式方法,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周宁县盘活多部门资源,整合工人文化宫各大场馆、旅游集散中心以及鲤鱼溪景区各特色展示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在此基础上,该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乡村广场、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梯次推进建设9个实践所147个实践站,形成了由点及面,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周宁县还给文明实践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该县开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连接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平台、信息、资源、产品的有机融合,实现“两个中心”同频共振、协同发展,有效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播新路径。
拥有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是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前提。周宁县坚持以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整合各部门各乡镇志愿力量,积极构建“1+6+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同时,激活民间志愿活力,将县内公益小天使、周宁义工协会、银屏峰下周墩人志愿者协会、蓝天救援队等公益机构、社会机构、民间志愿团队纳入志愿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群众身边。
六月的周宁,草木皆绿,“志愿红花”点缀其间,花香馥郁。在鲤鱼溪景区,红领巾义务小导游声情并茂地向过往的游人讲解着“人鱼同乐”的故事;在兴福社区,银屏峰下周墩人志愿服务队为空巢老人送粽子、理发、洗脚、剪指甲;在县医院,志愿者工作有条不紊,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截至目前,周宁“县-乡-村”三级注册志愿者达17989名,成立志愿服务队242支,累计开展服务项目2502个,服务时长23万小时,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明实践需求。
与此同时,周宁县坚持以“文明实践+”为统领,统筹志愿服务力量,围绕新思想宣讲、疫情防控、文明创城、文明餐桌、移风易俗等五大主题,精心组织文明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在为民、惠民、助民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七步镇后洋村实践站以建设“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为契机,积极倡导“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绿色生态理念;狮城镇、李墩镇、玛坑乡文明实践所通过方言评书、北路戏、木偶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群众送演出、送文化,在传承中擦亮非遗品牌;咸村镇云门村实践站通过“风亭议事”“畲歌畲语”等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高品质的文明实践凝聚发展力量。下一步,周宁县将继续统筹各类资源,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把实践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志愿服务精准送达群众中间,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让文明馨香浸润群众心田。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