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乡村画卷美 振兴歌嘹亮
宁德网消息(郑文敏 魏知秋)夏日周宁,生机勃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在田野上,一个个富民产业实现“开花结果”,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诉说着新农村的幸福故事……这些美丽图景,正是周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周宁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全县资源,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这两年来,周宁县全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山城大地上,一幅幸福乡村的画卷渐绘渐美。
人居环境大变样
走进泗桥乡坂坑村,干净宽敞的县道穿村而过,街头巷尾不见垃圾桶,房前屋后的鲜花将山村装点得格外亮丽。
然而,以前的坂坑村,却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路旁水沟臭气熏天,家家户户门前乱搭乱围。
为了改变村庄面貌,坂坑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投入项目资金320余万元,实施治水改厕、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先行先试探索开展垃圾干湿分类、厨余垃圾治肥等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020年,以坂坑村为试点总结提炼出的“泗桥乡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等国家三部委确立为典型范例并向全国推广。
浦源镇紫云村通过兴建荷花池,做好村容“加减法”,依托优越自然条件发展旅游,做响紫云土豆品牌;浦源镇龙住院村扎实开展厕所无害化改造、河道整治、裸房危房整治等,从“脏乱差”转变成美丽“花村”;七步镇后洋村,凭借良好生态和丰富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高特优”特色农业等产业,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发展新局面……截至目前,周宁县累计打造了71个“高颜值”美丽乡村,众多村庄旧貌换新颜,为绿水青山添“色彩”。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基础。近年来,周宁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载体,把“治水改厕”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入点,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采用EPC+O运维模式,实施覆盖8个乡镇26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统筹专项经费1亿多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村户厕改造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域内54条河流的水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周宁县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垃圾“干湿”分类试点工作,不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产业发展有活力
8月2日,走进纯池镇,农户们在葡萄园里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
2013年以来,周宁县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电商”等产业化运作模式,着力打造“周宁高山晚熟葡萄”品牌。
短短几年间,全县高山晚熟葡萄种植面积近5000亩,年产值近8000万元,全县1200户以上家庭直接或间接受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周宁县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制定了《周宁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五化”建设(2020-2021)工作方案》,围绕“8+1+电商” 特色产业,壮主体、扩规模、育特色、促融合、提质效,闯出“高山”“高优”特色发展路子。
截至目前,周宁县茶园面积10.7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2亿元;蔬菜种植面积3万多亩,产量4.39万吨,产值达1.93亿元;马铃薯、小径笋、锥栗等传统名优特农产品面积近15万亩……2021年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79亿元,增长7.38%,增幅居全市第一。
为了让“小农户”和“大市场”衔接,周宁县以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建成投用13个益农信息社和县级运营中心,加快推进“县域直播间”建设,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模式,让农户“云”上致富。2020年,全县线上销售农副产品8000多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周宁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鲤乡福境·云端周宁”旅游品牌,编制《周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周宁县激活全县文旅消费市场的6条措施》,聚焦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与薄弱环节,大力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苏家山玻璃栈道、滑索等游乐项目游人如织;陈峭瑰丽的日出、云海让游客趋之若鹜;上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高盛蓝莓观光园等采摘点,每到丰收季节便吸引大量游客……在全域旅游带动下,周宁成功创建国家级及以上文化旅游品牌24个,56个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点先后开放运营,“鲤乡福境·云端周宁”名片愈发响亮。
人才“活水”强支撑
眼下正是茶园夏季管理的大好时机,在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刘谦正忙碌着指导茶园管护工作。
2020年,临近退休的周宁县茶业局主任科员、高级茶艺师刘谦主动响应号召,到首章村当起了乡村振兴指导员。
一年多来,刘谦充分发挥茶领域专业特长,帮助编制了《首章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村级乡村振兴“一规划两清单”等,与村两委共同明确首章村产业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深入推动茶、旅、农融合发展道路。
生态好了,产业兴了,人才支撑也不能落下。周宁县全面落实宁德市“1+5”人才新政和周宁县“1+3”人才政策,制定《周宁县乡村人才振兴专项工作方案》《周宁县人才公寓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政策为引领,建立各类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周宁县制定出台《周宁县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关于组建乡村振兴工作组的通知》《开展“集聚下派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整合省、市、县下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队伍,组建9支乡村振兴工作组,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此外,周宁县分类建立了2115人的乡土人才信息库,积极实施“人才回归”“一村一大学生”村干部、后备干部素质培养等工程,鼓励在外创业能人、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回村任职。
在不断集聚下派力量的同时,周宁县还积极引进外部“智力”,针对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特色以及发展战略需求,出台《周宁县政府顾问团组建实施方案》,以组建政府顾问团的方式,聘请38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杰出人士,汇聚助力乡村振兴“智囊团”。
聚力乡村振兴,周宁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周宁县将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带动全县乡村渐次拓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周宁实际,富有山区特色的“高颜值”乡村振兴路径。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