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周宁新闻

周宁:创新“司法+保险+服务”模式守护古廊桥

2021-08-16 10:05 来源:闽东日报 王珊珊 黄起青

宁德网消息(王珊珊 黄起青)日前,周宁县举行廊桥文化遗产“司法+保险+服务”签约仪式,为该县后垄桥、登龙桥、七仙桥等9座古廊桥进行司法协作文化遗产保护投保。

由于时间久远,随着路网桥梁材料技术的进步,原本为交通要道的木拱廊桥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作为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木拱廊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已成为社会共识。目前,全国现存的传统木拱廊桥约110座,周宁县拥有9座。其中,位于纯池镇禾溪村内的三仙桥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在2013年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为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提升司法服务廊桥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周宁法院今年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分布于该县各乡镇的木拱廊桥保存现状、保护机制进行全面调查,并结合全国多地“司法+保险”文物保护模式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司法+保险+服务”文物保护新模式。

据了解,此次推出“司法+保险+服务”的廊桥文化保护模式,对该县9座木拱廊桥进行全覆盖的投保,合同投保金额达476万元。在保险期内,因火灾、爆炸、雷击、暴雨、洪水等造成廊桥毁损,对由此产生的修复费用或原址重建的费用,由人保财险公司按合同约定赔偿。

“为现存廊桥进行投保,是周宁扩大‘司法+保险+服务’机制效用的一大创举。周宁法院还专门确定9名员额法官作为廊桥文化保护联络员,分别负责一座廊桥的保护工作,实现‘一桥一人一档’,真正把廊桥文化保护工作做实做细。”周宁县文旅局局长张家灼说。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廊桥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力度,周宁法院还邀请本地文化名流、木拱桥技艺传承人及廊桥文化热心人士组成廊桥文化保护顾问团,共同推进廊桥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让更多的廊桥文化遗产留得住、管得好、用得活。

下一步,周宁还将借助保险公司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充分发挥“司法+保险+服务”管理优势,进一步发挥廊桥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合力,助推廊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