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周宁新闻

周宁:“一对多”辐射带动 科特派赋能乡村振兴

2022-02-18 10:49 来源:闽东日报 魏知秋

2月14日,周宁县纯池镇三门桥村葡萄产业观光园里,村民们在葡萄藤下忙着将马铃薯种子种在修整好的地里。

“前年,我们听从兰姐指导,在葡萄架下套种马铃薯,套种的马铃薯长势非常好,每亩地增收2000余元,一年增收了4万多元。”周宁县纯池镇果蔬协会会长徐建勇满心欢喜。

徐建勇口中的兰姐就是宁德市市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兰毓芳,派驻服务周宁县纯池镇三门桥村。根据地理位置、土质特点、农作物品种……兰毓芳因村制宜,在稳定村主要产业发展基础上,鼓励村里配套发展采摘园、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人气聚集和农民增收。

2020年,为了改变农民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兰毓芳以三门桥村葡萄产业观光园为试点,鼓励在葡萄棚内“打时差”套种马铃薯试验示范,开启立体种植。

“通过套种,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实现肥料共享,避免梅雨季节对农作物带来影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兰毓芳说,“接下来,向三门桥村农户免费发放马铃薯种子,将套种试点扩大到全村,延伸到周边的桃坑村、前溪村,并慢慢在全镇铺开。”

为了将技艺传授给更多村民,兰毓芳的足迹遍布周宁县9个乡镇,不论是乡村教室里理论教学,还是田间地头实地教学,她都让乡亲们收获满满。

兰毓芳深入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只是周宁县人才下沉、科技辐射连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周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创新服务机制,制定出台《周宁县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周宁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科技特派员项目示范带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县乡两级工作站,完善“一方案三办法”保障政策,每年安排县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科技特派员保障经费、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资金、工作站经费等方面。

同时,面向县域,周宁县大力挖掘农业、文旅、基层治理、乡土人才等“本土”科技人才,还积极与省农科院、农林大学、宁德师范学院、市农科所茶科所等科研院所对接,跨界别、跨区域选派人员。探索改变原有的科技特派员“一对一”帮扶模式,改为“一对多”片区发展模式,先后选派2批共106名科技特派员深入9个乡镇,拓展覆盖147个行政村(社区)。

“‘一对多’片区发展模式,打破了原来科技特派员‘点对点’服务的区域限制,扩大帮扶面,把科技成果扩大化,实现片区协同发展。”周宁县科技特派员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傅陈举说。

去年以来,这些科技特派员引进新品种23个,推广17项,开展服务1909多次,带动农户275户;举办培训讲座49场次,培训农民695人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53人,服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机构75个,组织申报省级后补助项目2个,成功申报一家省级“星创天地”。

玛坑乡首章村建成生态茶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人均增收800多元,辐射玛坑全乡;浦源镇上洋村采用“科技人员+企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探索大球盖菇设施化、周年化栽培模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20余万元,累计带动全县3个乡镇、6个村、42户群众增收;李墩镇际会村规划建设“泓森槐”与“光皮桦”种植基地1000多亩,引进企业投资160多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万多元……如今,百余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周宁县“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第一线,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种植、养殖能手,带动村民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挂靠农业农村局及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优势,及时协调全县科技人员及驻基层科技特派员解决农户技术需求,围绕县‘3+N’农业产业,结合各乡镇产业特色,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创建服务示范基地,开展‘五新’推广、试验、研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上规模,用科技助农、惠农,助力乡村振兴。”傅陈举说。□ 魏知秋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