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宁德丨周宁:深耕教育均衡 厚植育人沃土
周宁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周宁教育 概况
周宁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7所,其中,学前教育25所、小学18所、初中8所、完中3所、职专1所、进修校1所、电大1所;共有在校学生24965人,教职员工2290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29%、49%、81%,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7.6%。2012年,成功创建福建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2016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21年,全市首个通过新一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结果双“优秀”,获得市“教育先进县”称号。
数字看教育
这十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98.81%、94.58%、84.17%,提高到98.94%、106.7%、96.33%,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公办园幼儿在园占比保持在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8%以上。
这十年,小学大班额比例从13.5%降至0%,初中从24.2%降至0%,普通高中大班额从57.4%降至0%。
这十年,全县培养高中(中职)毕业学生约11900人,向高校输送人才约7500人次,县职校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800人次;2022年全县“985”“211”名校录取61人,录取率7.23%,为近年最高。
这十年,学校信息化配置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中小学配有多媒体班级教室620间、专用录播教室35间、计算机教室38间,学校互联网接入率100%,多媒体教室配备比例100%,实现“班班通、生生通、校校通”。
这十年,累计招聘补充教师634人,培训教师35011人次,受训教师覆盖率100%。
崭新的教学楼里书声琅琅,高标准的塑胶跑道上学生们在奔跑,多功能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里传来欢声笑语……行走在周宁县绿水青山间,一所所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的校园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周宁教育走上“快车道”,从“补齐短板”到“均衡发展”,从学校的“低矮瓦房”到城乡的“最美建筑”,从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处处都能感受到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周宁二中航拍图 郑文敏 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教育保障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县教育向公平、改革、安全、内涵发展,让教育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高质量的教育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添色。
补齐短板 促进教育公平
“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社会民众的期盼,也是周宁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努力的方向。
走进周宁县第二中学,高标准的塑胶跑道上学生们或跑步,或踢球,或跳操,在挥洒汗水间绽放青春活力。
今年9月,周宁二中高标准的塑胶操场正式投入使用,为全校900多名师生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
如今的周宁,“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已成共识。
周宁曾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县域产业的兴起,不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发展。人口回流,学校学位紧张等新问题冒了出来。与此同时,城镇化使城区人口逐年增加,进城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也愈发显现。如何扭转局面,尽快解决学位紧张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周宁县委、县政府决定采取“腾笼换鸟”增学位等系列措施,以“奔着问题去”的扎实态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教育优先发展打好硬件基础。
周宁县实验小学林场劳动实践基地 李洪元 摄
实验幼儿园、新城幼儿园、李墩幼儿园等14所公办幼儿园相继建成投用;党校、职专、电大、进修校迁往新城区,其原址改扩建为1所小学、3所幼儿园,城区教育布局在腾挪中优化;咸村第二中心幼儿园、狮城四小续建工程、周宁一中田径场、近视防控教室照明改造等一批扩量提质项目正加快建设;周宁一中初中部完整复办……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周宁县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20多个,新增优质学位6900多个,“小县大城关”学位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消除了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
如果说学位扩容是周宁教育大步前进的最好见证,那么信息化建设则无疑为学生学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周宁县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依托远程互动系统、同步课堂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全县普通中、小学已全面实现“校校通”“班班通”,19所学校配备了常态化互动录播系统。“互联网+教育”有力推动了周宁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技术与手段正不断融入当地教育和教学中。2019年底,周宁县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试点县。
一系列行之有效、超前谋划的补短板举措,使山城周宁教育事业发展有了落地生根的沃土,愈发公平且有质量,优质教育成果惠及更多孩子。如今全县25所幼儿园、18所小学、11所中学共24965名学生实现了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便利,圆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多措并举 提升教学质量
在周宁县人才引进政策的号召下,从白俄罗斯研究生毕业的王欣子毅然决然返乡任教,在家乡开启了“授业解惑”的执教生涯;
来自龙岩市的支教教师郑均良,当他踏上周宁这片沃土后,就被纯朴的孩子“羁绊”住了,一待就是10余年;
乡村教师谢肃金,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
他们的经历不同,但无一不折射出周宁教育师资队伍的勃勃生机。近年来,周宁县从教师的全生命周期、全素养维度出发,在培养、提升、关爱上持续发力,为教育的持续发展夯实中坚力量。
曾经的周宁,一度面临师资队伍新鲜“血液”不足的窘境。但如今,这一局面已悄然变化。
仅今年,周宁县新招聘教师达75人。其中,基础教育人才70人、2022年省内本科高校应届优秀师范毕业生3名、紧缺急需人才研究生2名。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周宁县委、县政府将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宁县把充实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先后出台《周宁县引进教育教学人才补助认定操作细则》《周宁县本土教育教学人才补助认定操作细则》等文件,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紧缺学科教师为重点,统筹兼顾各学科师资的整体发展;并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按核定工资总额的2.5%列入财政预算。
全省统一招考、教师定向委培、专项招聘教育人才、聘请政府顾问、“两镇同城”富余教师分流……多种“引才”“选才”方式的灵活组合,为教育人才库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优化,教育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与大力招贤纳才同时并行的,是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充电赋能”。
围绕“一年入门、二年胜任、三年成型、六年变骨干、九年成名师”的培养目标,周宁县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强化以进修校为龙头,以乡镇校为重点,以城区学校为主阵地的三级培训网络,并注重内引外联,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快推进‘学有优教’,周宁县针对各级各类教师实施分层培养、分类培训,推动优秀新教师、青年教师、名优教师培养。”周宁县教育局局长吴仙友说。
周宁县第十中学漫画创作基地 林金木 摄
分层培养、分类培训关键在因材施教。在周宁,新招聘教师会优先调配在重点校和城关校,通过岗前集训和师徒结对、集中研训、过关考核等方法统一培训,学成后再按实际招考学科需求分配到各个学校,从而顺利完成“孵化期”的过渡。对于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则采取个性化培养方式,通过集中培训与岗位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导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助力他们在业务能力上进一步提升。
为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化发展,周宁还全力构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采取“1+N”的方式,通过片区集体教研、一对一帮扶等举措,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不断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育水平差距。
教学视导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周宁县创新视导方式方法,实施双向选择、双向带动的精准视导模式,以薄弱学校、薄弱班级和薄弱学科为主要对象,围绕备课、上课、辅导、教研等方面,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及教研室教研员引领作用。
“我们在每周备课过程中,进修校老师会一同参与进来,根据我们课程设计情况提出一些专业意见,促使备课质量不断上升。”周宁狮城中学初三教师刘霞介绍,多年来,在教学视导的推动下,狮城中学英语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项项有力的政策、一个个具体的项目,给各级教师营造了个人成长、发展、自我实现的良好环境,让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了“进得来、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会发展”。
“一校一品” 构建“大德育”
气魄雄浑、苍劲轻盈、意境开阔……周宁一中书法社团活动室内,学生们正认真刻苦练习书法,手起手落之间,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便展现在眼前。“我们校内学习书法的氛围十分浓厚。”周宁一中副校长叶晖介绍说,一中与书法文化渊源颇深,十多年前就成立了墨点书法社团,是学校的王牌社团。
在书法社团的带动影响下,2016年,周宁一中正式开设书法课,将书法艺术作为特色学科培养。2022年,周宁一中人文高中(文史·书法)项目入选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培育立项名单。“我们结合诗词等教学内容,自主创新研发隶书、楷书、行书等教学字帖,开设书法必修、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叶晖表示,接下来一中还将深入推进书法课程普及化、特色化发展,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努力营建“写一手好字(墨香),读满腹文章(书香)”的“两香校园”。
妙笔生花,墨香满园,周宁一中书法教学是周宁县开展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
教育的提升不仅是空间的扩容、设备的完善,也是通过特色化办学、高质量办学,由内而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宁县教育系统将以德立校、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特色教育”,努力构建“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和育人新模式,让青少年在“大德育”体系下健康成长。
狮城第二小学葫芦丝特色教学 林金木 摄
活力四射的特色教学,带来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狮城二小葫芦丝演奏在校内风靡,全校师生基本人人都能吹上一段;浦源中心小学运动举重队伍,连续多年在全国举重赛上摘金夺银;周宁实小的经典诵读荣获各个层级奖项;狮城三小的劳动实践基地得到省民盟大力支持……
2021年以来,周宁县更是以结合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五项管理”为契机,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和学校特色的培育,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活动,通过体育锻炼、科普教育、健康教育、艺术兴趣特长培养等多样化方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断拓宽德育工作教学,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初心,促进“大德育”成果落地有声、全面开花。截至目前,全县24所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实现课后服务开办学校全覆盖。
周宁县第六中学学生体验农耕文化 徐扬鲜 摄
“教育是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群众关注度最高的工作之一。周宁县将继续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打造稳定安全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为着力点,持续破解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努力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切实办好周宁人民自信自豪教育。”周宁县副县长林旺梅说。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郑文敏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