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丨“跨村联建” 促振兴,快来看看周宁怎么做→
——引言——
周宁县创新推行“跨村联建”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取得良好成效,相关改革经验被《中国改革报》、省委改革办内刊《福建改革情况》等刊发宣传。
——改革背景——
近年来,周宁县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平衡、带动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探索“跨村联建”模式,把党组织和经济组织联合起来,携手开发资源,推动党建工作镇村联动、村村联动,形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全县推进、辐射周边”的乡村振兴新局面。目前,全县已成立联村党组织9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线)9条,覆盖38个行政村、3个社区。
——创新做法——
→组织联建,筑牢“战斗堡垒”。构建“县委牵头整体抓、乡镇党委主导抓、农村支部具体抓”的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加强党的领导。
●注重“头雁领航”。乡镇党委统筹地域相邻、人文相亲、业态相通的行政村成立联村党组织,选拔乡镇党委委员、挂村领导、下派驻村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吸纳片区内优秀党组织负责人兼任联村党组织委员,筑牢抱团发展“主心骨”。
●健全运行机制。联村党组织建立“一周一例会、一季一联动”的联合工作机制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的议事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联建村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筑牢基层基础。结合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晋位升级”活动,通过“党员大会联开”“主题党日联过”等方式,推动联建村党支部优势互补、强弱搭配,共同提升联建村党支部建设水平。
→产业联营,激活“源头活水”。把产业发展作为实施“跨村联建”的重要支撑,一体谋划、联动布局。
●盘活闲置资产。按照“依法依规、分类处理、共享共用”原则,9个联村党组织分别建立联建村闲置资产台账,盘活闲置老校舍、仓库、厂房等集体资产,将“沉睡资源”变为“致富资本”。
●整合优势资源。围绕“3+N”特色产业体系,在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推动联建村设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特色食品、打造旅游路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吴俊宁 摄
●鼓励“双带双富”。开展党员“双带双富”培养工程,引导党员带头入股、带头经营,带动群众和村集体抱团发展。挖掘培养农业种植、木工技艺、非遗传承等党员“双带双富”能手,建立创业致富基地9个、培育致富带头人146名,切实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富民原动力”。
→治理联抓,打通“神经末梢”。按照“党建引领、网格协同、村民参与”的总体思路,以系统化、全域化思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规范事务管理。持续开展党建引领农村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村级社会组织重要事务向联村党组织报备制度,促进村级社会组织规范有序运行。
●深化网格治理。完善“党建+网格”治理模式,由联村党组织牵头构建“大网格+小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通过党员网格长常态管理和党员先锋队集中攻坚,有力推动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综治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
●创新村民共治。推广“草根调解团”等社会治理新模式,畅通群众反映诉求、参与决策、加强监督等渠道。建立“联村党组织-联建村党支部-党员-村民”工作机制,以房前屋后整治、垃圾干湿分类、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丽家园创建。
林子杰 摄
→队伍联管,打造“振兴尖兵”。聚焦人才队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着力解决农村改革发展中人才缺乏、后继乏人、队伍不稳等问题。
●探索容错机制。将发展乡村产业项目作为村级组织带头人选拔、培养、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将发展乡村产业列入村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让村干部心无旁骛地投身乡村产业振兴项目。
●导师挂钩帮带。注重发挥县直机关下派力量,成立9个导师帮带示范服务站,建立109人的联建村帮带导师“师资库”,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导师开展跨村帮带服务,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切实提升联建村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借智用好外脑。邀请省级专家团队对联建村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整合46名联建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等下派干部力量,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技术指导、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解决联建村各类难点热点问题89个。
林子杰 摄
——经验启示——
→基层党组织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聚合多方力量,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跨村联建”突出基层党建创新。联建的“核心”在“建”,“建”的关键在抓党建促振兴。“跨村联建”打破地域束缚,统一思想共识,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域上下拧成一股绳。
●“跨村联建”树立“一盘棋”意识。“跨村联建”打破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常见思维和路径依赖等问题,突破各村产业发展的“瓶颈”,统领片区发展“一盘棋”。“跨村联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跨村联建”从优势产业聚集的“浓墨重彩”,到基层治理的“抽丝剥茧”,精神文明与物资文明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源:生态周宁、宁德市委改革办、周宁县委改革办
编辑:林宇煌
审核:陈淑琴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