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周宁新闻

中国年宁德味丨板灯龙舞新春,周宁这里好热闹……

2023-01-31 10:14 来源:新宁德拍客团 叶先设 图 叶德华 文

周宁县李墩镇际会村居周宁西南隅,距县城19公里,有8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 主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其中益年村、洋中村、后庄村居民以叶姓为主,岭兜村居民以黄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36,000亩,现约有800户3000多人口。

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周宁李墩际会村叶氏肇基始祖大四公从屏南双溪宋角底迁居现际会村瑞龙岗自然村,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瑞龙岗叶氏八六公迁居际会。大约于公元1342年后代繁衍分居,丁十公、进二公、进四公分别定居到现际会行政村的后庄、洋中、益年三个自然村。

由于当年天灾人祸、瘟疫频发,叶氏先祖生活苦不堪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通过舞龙、迎灯等方式来驱邪除瘟、祛灾,祈求平安。元朝初,至正24年(1364年)际会村开始举行舞龙、迎板灯龙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要求各家各户要出壮丁一人,随带板灯一板。每节板灯长达2米,上面装上两盏花灯(花灯先用竹篾扎成,裱贴上透亮的红白相间灯纸,灯中央插上一根蜡烛),然后将各家的板灯连接起来,加上龙头、龙尾,就成了一条长长的板灯龙。灯龙越长,越说明村庄人丁兴旺,所以家家户户都乐意参与。

际会板灯龙与其他地方板灯龙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还有三条舞龙同时出迎,舞龙由后庄、洋中、益年三个自然村各出一条,舞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组成,制作精致,形态逼真。

迎灯、舞龙活动缘由图腾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民俗活动,际会村每年正月初三至初八日(早期是正月十三至十八日),连续举行迎灯、舞龙活动,历代相承。每次活动都有一整套吉祥礼仪,包括出迎时间、起点、行走线路、终点、祈福等都十分讲究,依民俗风情进行,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五是巡游叶氏先祖、初六是巡游林公忠平王、初七是巡游方广佛、初八是巡游齐天大圣。活动由各村董首召集组织。

活动当天村民们都会提早吃完晚饭,将自家的板灯拿到指定地集中连串,待各村的舞龙、板灯龙集中就绪后,由专人鸣起响铳,先是三条舞龙带路,板灯龙紧随其后,每条龙均有一队鼓乐唢呐队伴奏,到指定巡游的际会叶氏宗祠或神佛殿请出宝像。然后由德高望重者手执“龙珠”,引龙前行,三条舞龙、香案、始祖或神佛宝像、板灯龙依次跟后,沿村巷穿行,每到开阔处整个队伍都会停下进行舞龙表演,表演期间村民们争先往香案上香,祈求合家平安,五谷丰登。一路迎来,浩浩荡荡,所经之处,沿途村民都鸣放鞭炮,设案相迎,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夹道争相观睹。

巡游完各村,三条舞龙和长长板灯龙集中在一块空旷的场地进行“穿龙”、“跑龙”汇演。三条舞龙先集中在场地中央“穿龙”表演,由一个身手矫健的青年舞龙头,由六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操纵龙尾,是时而一龙一珠,时而三龙一珠。外围是长长板灯龙围着三条舞龙进行“跑龙”表演,寓意宗族团结一心,和睦相处。整个场面是盘旋翻腾,忽圆忽直,忽曲忽伸,配以大小烟花爆竹、锣鼓唢呐,大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之势,场面蔚为壮观。

际会村舞龙、板灯龙保留着民众"龙信仰"的民间文化传统,是地道的百姓文化,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广场性、广泛性为其主要特征,其参与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具有民俗、历史研究价值和民间工艺传承功能,在闽东一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来源:新宁德拍客团 叶先设 图 叶德华 文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