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调查丨“四下基层”周宁实践
炎炎夏日,周宁县第二批“四下基层”实践队57名年轻干部集结奔赴该县泗桥乡坂坑村、浦源镇萌源村,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开展村情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参加农事劳动、学习参观等活动。
近年来,周宁县大力弘扬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风,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理念,重点围绕经济运行、社会民生、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方面工作,全面梳理困难问题,立足于“下”、着眼于“解”、力求于“促”,把“四下基层”活动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2022年,县处级领导累计下基层活动2920次,协调解决问题1134件,信访接待271批、448人次,推动化解积案9件,化解矛盾纠纷76件。
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 张李春 摄
立足于“下”
沉得下干得实
生动的木偶表演、接地气的周宁方言……日前,在周宁县狮城镇“云端周宁学习讲坛”上,“理响周宁·非遗说”木偶戏艺人王增禄将党的“好声音”转化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短句,通过木偶戏、方言评书的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送到群众心间。
年轻干部下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周宁县委组织部供图)
周宁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非遗+宣讲”“文艺+宣讲”“普法+宣讲”等特色载体,组建9支“福小宣·理响周宁”理论宣讲轻骑兵小分队,深入机关、企业、农村、校园等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130多场次、受众近万人。
让党的声音深度下基层,成为周宁“四下基层”工作的生动缩影。立足于“下”,周宁形成了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周宁县委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落实驻点挂钩、结对帮扶等制度,县领导牵头组成调研督查组,每年驻乡进村入户不少于60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一步了解基层实情,传授工作方法,帮助理清思路,解决实际困难。
“理响周宁·非遗说”木偶戏艺人王增禄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李何颖 摄
周宁还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让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做到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并将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活动持续深化提升。
为推进下基层“沉得下、立得稳、干得实”,周宁还注重督促检查,确保有效落实。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对基层和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采取“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的办法,建立责任分解落实制度,督促解决落实、限期反馈。实行活动全程记实、活动月报等制度,逐级建立活动各类台账,实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
周宁还实施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扎实推进年轻干部“四下基层”活动,分批次组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35岁及以下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储备库里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先选派,每期活动历时3个月,每月集中5天时间开展实践活动,累计在村时间不少于15天。
周宁县“四下基层”实践队深入农村一线参与农事活动 叶章海 摄
“去年,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才能了解到群众真实的想法,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周宁县第一期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咸村实践队队员朱婷婷说。
着眼于“解”
听民声解民忧
近年来,周宁县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类型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城市和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尽管各级部门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在工作开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周宁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各部门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各自为战,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任务交叉,导致群众反复跑、多地跑及重复访、越级访现象时有发生。
2021年,周宁县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至社会治理领域,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探索创新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群众诉求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周宁县“四下基层”制度还结合推进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化人才、资金、制度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分类分批推动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推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
走进海拔900多米的礼门乡陈峭村,夜观星海、晨赏日出的游客络绎不绝。“进村道路宽了,旅游大巴能载着游客来陈峭观日出、看云海,我们发展农家乐就更有信心了。”陈峭古村土菜馆负责人黄爱美说,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出行的便捷,也带动了产业发展。
周宁县平均海拔800多米,境内千米以上山峰288座,独特的自然地形造成交通极为不便。近年来,该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路网布局,着力突破“路”的发展瓶颈,实现100%行政村通达水泥路。然而,农村公路量大、点多、面广,在部分偏远乡村、经济薄弱村,自筹资金不足,前置审批难度大,基层推进道路改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乡村道路改造推进慢,与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差距,通达不深、通而不连,成为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和短板。
法官、律师、调解员在周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进行纠纷调解(周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周宁县相关领导干部多方走访调研,多次现场办公,摸情况、找症结、解难题,创新打造农村公路工程包项目,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建设一批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和新型村镇出口路。如今,周宁县建制村通双车道达74.29%,居全市第一,一条条农村公路犹如一串串彩链将美丽乡村、自然生态、产业发展串联在了一起,铺筑群众“幸福路”,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力求于“促”
提效能促发展
干部沉下去,发展兴起来。走进周宁县站前工贸科技园建设现场,周宁县园区专班干部李斌正在参与验收12号厂房主体框架。自站前工贸科技园区工作启动后,他驻扎一线,分析工作进展、解释征迁政策、计算补偿细项等,全力服务项目落地。
周宁县一线考核组深入项目点考察 (周宁县委组织部供图)
“我们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研究政策、破解难题、帮带干部,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更有利于项目推进。”周宁县园区专班干部李斌说。
周宁通过领导挂钩项目,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实行“一个项目一名挂钩县领导、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时间任务计划”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采取“月调度、月通报、月交办、月销号,季讲评、季排名,年度考核”的调度机制,采取“一通报、三约谈”的方式,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评、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与此同时,周宁县强化县处级领导干部与重点民营企业的联系,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34家重点民营企业工作,向民营经济人士传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有关工作情况,宣传解读国家、省、市、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和商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周宁还建立“一月一评议、一年一总评”的考核办法,将涉及经济指标、“三比三赛”等37项重点工作纳入一线考核范围,涵盖一线考核对象313名,通过月度考核、“红黑榜”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切实营造出奖优罚劣、比学赶超、争相作为的良好干事氛围。
今年以来,已有24名在一线攻坚服务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占提拔总人数的50%,并有32名干部受到表扬,有效激发广大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上半年,1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1亿元,超序时进度15.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
力求于“促”,提质增效。周宁紧紧围绕补齐投资短板,紧盯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流向,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固投平稳增长。同时,统筹谋划、整体安排,抓紧制定每季度集中开竣工活动方案,倒逼项目生成、报批报建、安征迁进度,还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把每个项目做细做实做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魏知秋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