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周宁新闻

福见宁德丨周亮亮:“碳”寻云端新境界,追青逐绿大周宁

2024-02-09 14:48

冬日返乡,相伴好友,山城郊游,遍访胜景。层层薄雾随风飘散,一抹蓬勃的溪流,自抽水蓄能电站倾泻流下来了,水面凌波荡漾,点亮盎然生机,我忍不住打开摄像镜头录像,捕捉美好瞬间的景致,逐幅逐帧将葱茏绿意拍下——自然有绿,天蓝有光,水清有鱼,山岚有风,峰峦重叠,溪流错综,潺潺流水,暖暖两岸,生生不息。用一抹旅途中的绿,于明朗的大晴天里洗净眼眸的困倦,用一泓前进时的青,于明媚的好春光里吐纳肺腑的浊气,青,取之于碧蓝纯净的高天,绿,取之于浩渺荡漾的闽江;青,取之于旖旎绿野的湿地,绿,取之于青翠满盈的山野;青,取之于横落峡谷的湖泽,绿,取之于梯纵阡陌的耕地,“大美周宁,点绿成金“高山明珠,如此青绿——和谐共生万物,“绿电”点亮万家,“三杉”培植万株,“河长”治水万疆。“脱贫“攻坚万难。“碳汇”营收万金。大美周宁在逐绿碳寻这山海交响的财富密码,在“两山理论”“三库+碳库“的全国卷大考中递出了高分答卷。

旅浦源古村,游纯池湿地,逛七步八蒲,走礼门采风……我们解下口罩的遮掩,我忍不住随手拿手机拍下旖旎风光,朋友则架起一座无人机航拍,麻领梯田,芹山水库,溪口漂流,采菊致富。君记否?寒冬荒山穷乡僻壤,难,难,难,难以脱贫,穷,穷,穷,穷困潦倒,可记得俚语方言里讲到的“地瓜当粮草,火炉当棉袄。蓑衣当被套。”如今呢,周宁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有道是青山栽满树,等于修水库。守护山林就是最大宗的商品交易,耕山造林就能收获大额财富,我们这厢有鲤了,土豆,茶叶,花卉的新三宝的产业群,还有四大百亿产业园项目,我们周宁的生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周宁有鲤薯你美丽”“高山云雾出好茶”“冷凉花卉热经济”。生态好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人民富。在七彩后洋,我带走了几袋猕猴桃。朋友则挑走了一盆多肉。年长带路的司机比较重视养生买了茶叶菊花茶和百合干,他的后备箱装走不少特产笋菇和菜干走。茶芽吹绿了的时节我们约定再来。

河宽敞,水清澈,白鹭栖,两岸绿,周宁美,傲立天表望瀑布飞龙,走水泛舟往峡谷争渡。我们欣赏着家乡田园风光,唤醒对未来美好的祈愿;我们曾经对着瀑布呐喊,“疫情退散,水逆退散”“健康工作五十年”“今年我要搬新家”“我要瘦三十斤”……向天空大声的诉说新年愿望,努力直至前途明朗。绿满乡村,碳索云端,朋友今年返乡就打算留在家里了,家门口的岗位就很多,放眼山城,全域旅游,回家创业和就业的不在少数。有朋友说做蓝领的电焊工要到不锈钢公司上班。还有个同学他说要做文旅开民宿,回家再种些多肉和花花草草,还有农作物,跟他叔叔让沉睡家里的土地醒过来,“把几亩撂荒的地种上点菜啊,新苗下地,有地瓜啊,土豆啊。”情系家乡,回报桑梓。有感于周宁人的生态家底愈发厚实。

朋友换上新车,驰骋在宽阔盘的公路上,穿越桥拱,隧道,高架,我们逐着路,路中赶着车,车流不息,车窗影动,纵三线通车,后来人感叹啊“敢问路在何方”。我靠着车窗,手机镜头逐着马路,随手拍摄着。从起七彩后洋,到苏家山,再到端源,萌源,还有总爱去的鲤鱼溪,村住绿中,人在画中。山随人动,景随心动。看廊桥横波,峡谷碧波,峭峰挺拔,洞中藏水,涉水藏天,如斯风光,大美周宁,沃野生金!

定格人生一瞥一视,记录时代一景一物,俯瞰家乡一草一树,一花一世界,不禁想问,这一城几座山?一山几曲溪?一溪几绕桥?一桥几人家?一家几代孙?一孙几栋梁?三月三畲族的情歌对唱还在余音绕梁,情歌问答能否给我们答案呢。

问政于民,问道于途,问心于己。我想把外面的世界带回周宁!带回我的故乡!从此我的世界里能留下什么呢?有故乡的明月,有长者的食堂,有新城的楼宇,有老街的集市,有老一中的那棵白蜡树。高铁呼啸鸣声而来,这次是返程!年轻人,挽起袖子加油干吧。明天是光明的,属于我们周宁新一代的。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周亮亮

编辑:林哲雨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哲雨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