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周宁新闻

宁德观察·乡村振兴 | 周宁玛坑:茶产业联合社“联”出抱团发展共富路

2024-04-22 13:34 来源:闽东日报

春光融融,几场春雨过后,周宁县玛坑乡迎来了春茶采摘的生产关键期。高级制茶师、评茶师王丕岐忙碌地来往于首章村以及周边灵凤山、升阳、芹太坵等4个村,指导联合社的茶农开展春茶生产。

玛坑乡是有名的茶乡,特色在茶,优势也在茶。但仅仅依靠一个村的“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一些村庄普遍存在品种结构单一、栽培管理不善、缺乏深加工等问题,制约当地茶产业深入发展。

2021年,玛坑乡立足产业资源优势,按照“区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将首章、灵凤山、升阳、芹太坵4个村划入一个整体,成立茶产业发展联合社,并成立周宁县首个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联村党委”,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要破解茶产业发展的难题,首先要把4个村的茶基地进行统筹发展,以村集体管种的方式,统一生产标准、过程管理和技术创新,解决各唱各调、合力不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联合社大会上,4个村的主干代表针对4村的情况提出发展建议。

“这里的茶苗和有机肥料都是联合社统一选购的,联合社还借助智慧云平台实时监测茶园生长环境,用无人机、太阳能诱捕器等智能设备统一防治病虫害,所以种植出来的茶叶品质好,不愁销路。”首章村党支部书记、联合社理事长陈桂清捧着刚采摘的茶青介绍道。

依托首章村的茶叶加工点,联合社组织村成员社,统一加工标准,把好茶叶质量关。联合社还投资建设集智慧乡村、直播间、包装间、农产品展示厅、交易厅功能为一体的茶产业交易中心,在这里实行统一商标设计、产品包装、电商推广,实现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全链条发展,有效解决茶叶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

与此同时,玛坑乡以联合社的名义邀请省级专家团队入驻服务站,整合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力量,帮助解决茶叶生产、加工、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技能型新型农民、茶叶加工技术队伍和品质管理人才,让社员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联合社的成立带来了村民、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陈桂清表示,单体合作社规模偏小、实力偏弱,茶青往往以每公斤14元的价格被收购,合作社的联合极大提高了市场话语权、定价权和竞争力,向社员的统一收购价格可达20元,再由联合社统一出售,价格可达到24元,每公斤可增收6至10元,实现联合社各个成员社的利益最大化。据介绍,2023年,联合社年产值超500万元,每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茶产业“抱团”瞄准的是更大的市场,文旅产业“抱团”则看向更新的未来。联合社以玛坑乡获批的首批省三星级乡村自驾游线路为契机,把芹太坵老区基点村的“红色茶文化”、升阳村的“观光茶文化”、灵凤山村的“民俗茶文化”、首章村的“禅茶文化”相互融合,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观光产业,促进茶旅、文旅融合发展。

“茶产业联合社既联村,又联心,联出了成效,联出了乡亲们的干劲。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凸显合作社的规模效应,做好资源共享与差异化互补,推动实现乡村产业集约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陈桂清说。

记者手记>>>

近年来,村与村发展不平衡,单村发展空间窄、产业提升难的问题逐渐凸显,许多村庄具有连片抱团发展的现实需要。周宁县玛坑乡以茶产业为联结点,跨村联建,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治理联抓、产业联兴等形式凝聚合力,把发展劲头拧成“一股绳”,激发集体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走出了一条农村集约集聚发展、村村联富促振兴的新路子。

来源: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施木兰 通讯员 李何颖 许凯凯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