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观察 |“特聘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谱新篇
“我们要大力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游客‘请进来’‘留下来’,进一步提升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近日,郑立德一大早便奔走在周宁县礼门乡常源村,和村两委商量常源村旅游发展规划。
礼门乡常源村航拍景
郑立德是周宁县首批聘任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也是周宁县文体和旅游局的退休干部。
改造村道、打造景观、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推进“文艺常源”建设……在常源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的3年多来,郑立德一头扎进村里,一心谋划发展,联合村两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常源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断升级,产品供给持续丰富,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近年来,常源村获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省级森林村庄、市级示范金牌旅游村等称号,并成功获评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源野”书吧
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了乡村“颜值”,也增强了文化底蕴,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这两年,村里不仅环境美了,人气也旺了。今年‘五一’假期,进村的车辆排起长队,村里热闹了不少。”常源村村民黄仕明感叹,“这还要感谢特聘指导员的‘传经送宝’,让我们村越来越好。”
礼门乡常源村冬晒活动现场
无独有偶,“特聘指导员”让村民感到欣喜的还有很多。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陈小菊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种植经验,带动礼门乡辖区村充分运用土地资源,发展种植高山蔬菜900余亩,促进农业发展、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李可发挥特长,助力浦源村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民谣小酒馆、甜品屋、特色民宿等业态,让古村焕发新生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连兰旭深入挖掘硋窑村古法制瓷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宋瓷文化小院,为乡村聚人气、增效益。
陈小菊等人在田间察看蔬菜长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3年以来,为全面激活乡村创新创造活力,周宁县进一步深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主动拆除引才“围墙”,积极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突破地域、身份、专业等界限,精心选聘38名优秀人才到乡镇担任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重点向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薄弱村、金牌旅游村选派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特聘指导员队伍聚合了社会各界优秀人才,他们在发展理念、经验技术、资金支持等方面有优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助力村庄建设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周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景峰介绍,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开展以来,各驻点村在产业发展、设施提升、民生改善等方面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人才乡村聚,振兴有底气。如今,周宁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活跃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积极当好政策“智囊团”、田间“土专家”、项目“引进生”,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乡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李何颖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图片来自周宁微党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