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柘荣旅游灵动起来
宁德网消息(记者 阮兆菁 通讯员 黄元章 游书金)柘荣县全面启动“五特好柘荣”建设,凭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紧扣养生旅游主旨,突出精品线路地位,加快东狮山、九龙井、鸳鸯草场三个核心旅游区建设,让文化元素渗透在旅游开发建设中,打造东狮山道德文化苑旅游区,以弘扬马仙平安孝德和道德文化为理念,启动马仙文化主题园、道德经文化石林、东狮山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真正让道教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10月22日至23日,记者走进柘荣核心旅游区,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文化意蕴。
一
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市旅客接待量排前三名的分别是福鼎、霞浦、柘荣旅游景区,而柘荣鸳鸯草场成为今年黄金周的热点景区,七天时间共接待游客10.6万人。这不仅是因为草场四季风景各具特色,更为关键的是因那美丽的传说。民间文化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来此游览的人们。
这是一片面积约5000亩,四周被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包围的草场。周边的山峦巍峨挺拔,充满阳刚之壮美。草场核心区的山岚远远望去,又如人工泥塑的微型盆景,草山低矮,绵延起伏,山脊走势富有韵律,节奏中蕴涵着温文尔雅之美妙。“鸳鸯灵岩”景观,便有着口口相传的爱情故事,使美丽的草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对逃婚而隐居的情侣,他们以采药行医为生,常年为附近的村民治病,常能做到药到病除,被百姓誉为“活神仙”。他们夫妻恩爱,渴望永驻草场,长相厮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年事已高,对草场却充满着依恋之情。某一天,他们起了个大早,沐浴更衣后,相扶来到南边的山坡上欣赏美丽的风景,一对恩爱夫妻面带笑容坐化升天,两个凡身融合为一只形影不离的“鸳鸯岩”,永久守望着这方胜境。
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让人心驰神往,而柘荣旅游正是凭借着文化的魅力,走进普通游客的心中。东狮山、九龙井、鸳鸯草场三大景区也正是在民间文化的浸染之下,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使景区内蕴更加饱满,更显韵味。
二
前不久,柘荣县马仙信俗协会主办的中国·柘荣第三届马仙信俗文化传承活动,盛况空前。“恩泽柘荣,惠及万民,德彰闽浙,仙史悠久;孝感天地,敬老爱幼,护国佑民,奇闻长传;乐善好施,灵著千古,福佑天下,精神永驻。”这是柘荣人民对马仙的虔诚。一时间,东狮山风景区名声大震,游客纷至沓来。人们来到柘荣,都要到东狮山风景区,一睹马仙塑像的风采。2014年,马仙信俗文化申遗成功,柘荣县以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契机,提出做活“一位仙”的理念,将其列入“五特好柘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柘荣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
我们来到东狮山风景区的狮子岭,那22对风格迥异的狮子,从中就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了。柘荣狮子岭集结了由古至今,各朝各代,名山古刹中具有代表性的狮子,形成了狮子文化大观园。信手拈来的“八卦广场”、“十二生肖园”以及“清云宫”的传说,无不体现着柘荣县旅游文化的精髓。
坐落于东狮山的“天福公园”把“道文化”、“水文化”与防洪功能有机结合。走进公园,两湾相连的太极湖夺人眼球,湖的两岸,五彩石铺就的漫步道纵横交错,仿古城墙、楠木扶栏、静心池、水善园等和错落有致的景观石、观景台、名家书法石刻,构成一副独特的景观,“上善若水”的寓意呼之欲出。特别是“初阳”、“福”、“禄”、“寿”、“喜”等书法石刻,衬托出浓浓的文化味,成为市民休闲观光文化的靓丽风景线。
三
2009年,柘荣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柘荣县又荣获“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福地”称号;2015 年,柘荣县紧紧围绕“长寿柘荣,养生福地”主题,又成功夺得“首批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首批十佳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殊荣。国字号“文化品牌”和国字号“旅游品牌”的完美结合,为柘荣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正在不断开发建设中的国家级3A景区九龙井,乘势而上,挖掘文化内涵,赋予民间传说,使九龙井景点显得不再空灵,更趋丰富。“金蟾迎宾”憨态可掬,“刘海指路”栩栩如生。殊不知金蟾正是马仙的化身,经常代表马仙保佑乡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遗荷井”的美妙传说,“蝙蝠井”的顾名思义,“阴阳井”的诗歌演绎,“双心井”的爱情故事……都让我们心生怀想与向往。石山盆谷、莲花寺、凤岐古民居、溪口永安桥、龙在桥摩崖石刻、前楼等人文景观,或历史悠久,或古色古香,或明志,或教化,无不闪射出旅游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是为九龙井主景点增色增辉。
细细品读柘荣籍历史人物陈桷、袁天禄、游朴的故事,让游客们更加了解柘荣的文化和历史;而风格独具的剪纸文化,孝德文化,提线木偶戏、布袋戏、灯谜、评话等民间技艺和民间文化,已经成为柘荣县旅游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文化,已经让柘荣旅游灵动起来!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