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柘荣新闻

参财有道——首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2016-07-06 08:58 来源:宁德网 林强 叶陈芬

宁德网消息(记者 林强 叶陈芬 通讯员 陈丽彬 文/图七月夏意浓,参香沁人心。

对于柘荣来说,七月是一个属于太子参的季节,半数枯黄的茎叶铺满田间地头,意味着太子参的成熟,静待参农精心采挖。7月3日,由柘荣县太子参协会、福建西岸生物科技、福建柘参种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在柘荣县英山乡凤洋村举行。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太子参之乡”,近年来,柘荣积极挖掘传播太子参历史文化,不断为太子参产业注入文化因子,激发太子参产业蓬勃动力。此次采收节上,祈福仪式、文艺展演、灯谜竞猜、摄影展等“好戏连台”,旨在通过文化元素,引导和活跃柘荣旅游市场,提升“柘荣太子参”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为游客们奉上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丰收季节的祈福

3日上午,拉开采收节序幕的,是在柘参太子参良种繁育基地上,重现的一场祈福太子参丰收的传统民俗仪式。

“闽浙之边,交溪之源,英山巍巍,柘水泱泱……天钟地灵,童参发祥,品质优良,国粹重光,举世良药,声名远扬……”7时,阳光已经普照大地,伴随着司仪的朗朗诵词,现场鞭炮齐鸣,鼓乐声响,祭祀台上摆满了参、果、茶、酒、香等供品。

正衣冠、三献礼、致祭文后,一位装扮成古代药农样式的老参农带着20多位太子参种植户代表对天祈拜,祈求保佑太子参顺利收获,预祝年年大丰收。

“……现在,我宣布太子参采收开挖!”简朴而庄重的祈福仪式结束后,采收节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一声令下,参农们纷纷拿起簸箕、耙子等采参工具开始作业。一株株品相良好的太子参被掘出地面,参农脸上的喜悦之情感染了围观群众,他们也兴致勃勃加入采参的队伍中,小心翼翼地一试身手。

“柘荣童参历史久,此宝清末已拥有,二十世纪七零末,种植面积大突破。”一首打油诗道出了柘荣太子参悠久的种植历史,也意味着祈福太子参丰收的祭祀仪式至少已有百年历史。

“从柘荣种植太子参开始,祭祀仪式就相伴而行。”柘荣马仙信俗文化传承人袁乃明介绍,以前在太子参采收之前,很多村民都会自发组织祈福仪式,拜天公,敬土地,礼马仙,以求丰收,成为柘荣民间信俗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民俗是古老但又年轻的文化,因为它还活生生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如此隆重地还原古老的祭祀仪式,是对柘荣传统民俗的传承,让人们不要忘记老祖先种植太子参的不易。”袁乃明说,同时也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能让人们齐聚参田,忘记城市的喧嚣,一起阅读自然,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

欢歌笑语庆丰收

9时许,一阵欢庆的乐声飘荡在凤洋村农民休闲娱乐广场上空,唢呐、二胡、鼓……由凤洋村村民自导自演的唢呐锣鼓演奏,奏响了采收节文艺展演的开场曲。

紧接着围绕“柘荣太子参”元素的少儿舞蹈《“醉”美太子参》、快板《柘荣太子参》、独唱《太子参之歌》、群舞《丰收的喜悦》……一个个精彩的原创节目和远道而来宾客的掌声,将柘荣太子参采收节推向高潮。

其中最让人称道的是由5名英山乡小板凳宣讲队宣讲员带来的《柘荣太子参》快板表演,表演将柘荣太子参的种植历史、优势所在、产业规模、政府扶持等都融入唱词中,节奏活泼轻快,词作朗朗上口,如同颗颗珍珠落玉盘,热烈、奔放,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谈起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来宣传柘荣太子参,其中一位表演者陈绍伟说,“快板这种形式接地气、有民间气息,浅析易懂的内容比较受大家喜爱,也能把太子参的有关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大家。”

这厢文艺展演在热火朝天地进行,那厢《美丽英山》摄影展和灯谜竞猜也引得不少游客驻足。

在凤洋村进村大道长廊上,60多幅摄影作品两边排开,展示了英山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民众生活的新成就和新面貌。照片的作者多为柘荣县摄影协会的摄影家们,他们深入英山乡村,用多彩的镜头、多样的风格,多元的艺术视觉记录英山的发展,让游客沉浸于英山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人文风情。

“我猜到了!”“我也猜到了!”在凤洋村防洪堤景观区上,不时传来一声声喜悦的欢呼,原来这里正上演一场“灯谜大战”。300条灯谜在风中摇曳,游客们有的紧盯谜面、独自斟酌,有的低头凝思、忽而露出恍然大悟神色,有的全家齐上阵、进行激烈辩论,有的直接撕下灯谜,向兑奖区走去。兑奖区前,秩序井然,前来领奖的游客络绎不绝。“知道这里有猜灯谜活动,早早地就领着孩子来参加了,一来是凑个热闹,二来是想锻炼孩子智力,增加孩子自信心。”一位领到奖品的家长笑着说。

“这个采收节应该早几年就要举办啦!不过今年开始办也不迟。”一大早从柘荣城关赶到凤洋村参加活动的游客林丽红兴奋不已,看表演、猜灯谜、赏照片,“忙”得不亦乐乎。她说,“柘荣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太子参采收节这个活动举办的很好,将进一步提高柘荣太子参的知名度,希望以后每年都办!”

做大“一根参”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上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柘参股份有限公司和田头洋村委、柘参股份有限公司和招福太子参有限公司、太子参协会和西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土地流转和产品交易协议(合同)。这是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柘荣经验”——“村企合作、产业扶贫”的进一步延伸。

在柘荣,太子参种植面积约4.2万亩,常年产量约4800多吨。通过多年的扶持培育,太子参已成为柘荣农业支柱产业,常年产销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全县太子参种植农民户均稳定收入1.5万多元。

小小的一根参,带动柘荣县7万多人走上致富路,继续做大“一根参”寄托了当地人“以药富民”的美好梦想。

近年来,站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起点上,柘荣县委、县政府在扶贫开发“宁德模式”引领下,又致力探索村企合作、产业扶贫之路,其中,太子参产业扶贫就是一个具体抓手。

3日上午,记者在柘参太子参良种繁育基地碰上宅中乡西坪村村民王众坤,参加完祈福仪式后,他便在田间忙碌开来,虽然今天只是在这里打临工,但是看着挖出来的块根肥大的太子参他仍然欣喜不已。

“因为我家也种了不少太子参,过几天也可以开挖了。”王众坤一家收入来源主要是太子参,去年行情不好,太子参只给他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于是他来到柘参基地打工,每天能赚130元。

“今年行情好啦,种的也多,家里也要忙不过来,所以只能趁采收之前出来打打临工,多赚点。”王众坤高兴地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今年晾干的太子参1斤最高能卖60元,他预计能收3000斤新鲜的太子参,每3.5斤左右晾晒1斤,算下来能为他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

为了继续确保柘荣太子参在全国的“老大”地位,柘荣县还从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推广种植新品种。

2012年,当地政府部门委托福建西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经过2年多努力,柘参3号应声而出,并于2014年6月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2015年10月,太子参脱毒育苗技术取得省农作物品种认定书,这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太子参育种技术。

“柘参3号具有生长健壮、块根大、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这也意味着农药的使用率将大大降低,且成品价格高,解决了农户长期以来种质退化的困扰。”曾经试种过柘参3号的福建柘参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建文说,如今柘荣已经推广种植柘参3号达7000多亩,成为众多参农增收“利器”。

声音

柘荣县旅游局局长庄秀敏:自《文化柘荣》刊出《别样溪口烟雨蒙》后,溪口村以其原真性的、乡土性的、田园风光式的人文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读者、游客、摄影家的眼球,点燃了村民的心,增加了老百姓收入,拉动我县乡村游、生态游、自驾游的发展。希望《闽东日报》能持续关注柘荣、宣传柘荣,为柘荣旅游事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摄影爱好者魏高鹏:烟雨溪口,溪口烟雨。上期《文化柘荣》对溪口村做了整版报道,看到报纸的第一眼,感觉非常舒服,版面设计十分贴切主题。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溪口村是我钟爱的摄影点之一,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情怀都是值得推荐的。我希望溪口村在以后的摄影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本土风情。

乍洋乡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陈春寿:美丽的溪口尤如一颗刚被发现的明珠,在加强“文化柘荣”建设的背景中,正被逐渐抹去尘埃,露出璀璨的光芒。不论是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还是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都能使你的镜头难以转移而流连忘返。感谢《闽东日报》为溪口所做的特别报道,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推荐了一个周末乡村游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吴圣锦

关键词

太子参 柘荣 采收节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