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东源:三种模式推进 精准扶贫结硕果
宁德网消息(记者 周晖 通讯员 游海丹 黄元章)今年以来,柘荣县东源乡按照扶贫开发“六到村、六到户”的要求,全面推行农旅结合、产村联动、合作共嬴三种精准扶贫模式,共组织实施“三村”创建项目13个、实施造福工程异地扶贫搬迁41户、建立山地农业开发基地9个,成立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7家,完成土地流转372亩,累计完成投资4360万元。
农旅结合
每天,柘荣县东源乡绸岭村村民吴永善都要接到好几个电话,有的定羊肉锅,有的定黑鱼锅,“自从开了这个农家乐,推出长寿养生锅,每天客人不断,基本上都要提前预订。”火爆的生意让吴永善笑得合不拢嘴。吴永善的好生意得益于村里的好生态,投入57万元改造翠竹园立于村口,苗木基地、老茶树基地、林下经济示范片环绕着村庄。
“别看现在的绸岭,每天都有游人来休闲观光,以前本村人都不想待,能搬走都搬走了,更别说有人来参观了。”吴永善说道,环村的土地也是年年种太子参、种水稻、种油菜花、种茶叶,品种换来换去,也没见农民富起来。
2014年,该乡借助优势资源,将“三村建设”、精准扶贫与鸳鸯草场旅游片区开发紧密结合,推行农旅结合扶贫模式,致力打造“步步皆景、生活祥和”的休闲旅游村庄。在扶贫开发重点村绸岭增加景观、景点建设,打造乡村农业休闲观光小区,同时充分挖掘长寿文化,将农家乐与长寿养生概念有机结合,推出长寿养生锅;在鸳鸯头村按照草场片区旅游规划,将农业开发与观光体验相结合,推出有机果蔬采摘基地,结合河道整治和景观建设,形成绕村游环道。今年绸岭、鸳鸯头这条旅游线路已经迎来10多万的游客。
产村联动
走进东源乡铁场村,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阳台上晾晒着的红辣椒成了一道火红的风景线。铁场村支部书记曾岩招说,该村位于东源乡西南部,地貌主要以洋田和丘陵、山地为主,植被条件好,森林覆盖率为80%,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所产的辣椒在同类产品中具有色泽红亮、品质更上乘的特点,是有名的辣椒之乡。
该村引进了融盛食品有限公司,成立融盛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托管模式发展无公害辣椒种植基地3000亩。结合扶贫开发,将全村的计生户和精准扶贫对象吸纳到合作社,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标准、保护价收购形式,免费提供种苗之余,还为扶贫对象提供每亩400元的扶助资金,助群众发展辣椒种植增收。
在精准扶贫路上,东源乡根据村级经济基础、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打造特色专业村,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这种产村联动模式不仅在铁场村开花结果,西源村依托龙头企业益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食用菌产业化技改项目,扩大生产规模,以订单形式发动群众扩大栽培猴头菇种植规模,打造食用菌生产专业村,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合作共赢
秋雨绵绵,沿着蜿蜒的柏油路,从柘荣县城驱车到东源乡绸岭村只花费了十多分钟。进入村庄,没有看到成片金黄的稻田,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各类苗木。由于是下雨天,吴振升休息在家。
“这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这是吴振升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由于妻子患有疾病,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的身上,靠着家里不到3亩的土地和打些零工,吴振升艰难地维持着全家的生活。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行,吴振升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
绸岭村成立了柘荣县惠绸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福建绿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委会统一流转农户土地建立育苗基地。考虑到一些病灾户身体状况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村委将土地翻垦后分给10户扶贫对象,并为其免费提供苗木、肥料等,苗木培育后由企业以保护价收购,每亩土地将为农户带来6000元的年收益。
合作社通过吸收群众以林下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返聘入股群众务工,并投入种苗、资金垦复种植多花黄精、三叶青等林下中药材180多亩,既保护了乡村森林美景,又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