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锦:不畏浮云遮望眼
宁德网消息 (张坤铃 游晓铃) 崭新漂亮的砖瓦房,气势雄伟的文化广场,宽敞平整的村道,整齐划一的路灯,生机盎然的花坛茶树,新修建的孝德馆和慈善园,村里处处洋溢着幸福与祥和……这就是坐落于柘荣县楮坪乡的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仙岭村。说起村庄的变化,群众打心眼里感激县人大代表郑锦。
真情聚民心
记得第一次面对选民,郑锦就说这句话:大家信任我选我当人大代表,我一定尽心尽力履行好职责,以实际成效接受大家检验。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非易事。上任伊始,郑锦便马不停蹄地着手调研,筹备出台仙岭村发展规划。可是,第一次组织群众代表开会,14名代表只来了3个,其他人不是嫌耽误时间不参加,就是联系不上。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的任期内,把散了的民心聚起来。
为了凝聚人心,每每茶余饭后,或是逢年过节,郑锦总往群众家里“走亲”,与高龄老人促膝谈心,与年轻小伙畅谈理想,自己掏腰包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在村民的心里激起了共鸣。他又趁热打铁,主动与市里下派干部对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60多万元,给村民和党员们建起了议事厅、村民活动室、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场所。几件实事办下来,得到了群众的一致信任和支持,仙岭村的窘困局面有了改善,大伙开始主动要求坐到一条板凳上商讨问题,还自发筹划成立了村级建设理事会,失散的民心重新聚拢,久违的和谐笑声,荡漾在村庄的上空,他暂时可以喘口气了。
实干得民心
仙岭村104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条件挺好。然而,长期以来,村中脏乱差的环境“顽疾”,一直是大伙的心头“病”,要求改变村庄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为此,他与宁德市下派驻点干部自掏腰包聘请市设计院的专家,按照“保持原貌,突出慈善,统一规划,建设新村”的原则规划了慈善文化新村。说干就干,在乡政府和市下派干部的共同帮助下,第一批10万元先期建设启动资金很快筹集到位,他又带头捐助了100多万元着手实施新村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多的建设,实现了窳陋空间改造41处,完成了徽派风格房屋立面改造60户9000余平方米,铺设了排污管400余米,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先后被授予“宁德市慈善文化教育基地”“福建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善之乡”以及“宁德市慈善扶贫第一村”等称号。村庄慈善文化主题公园、慈善文化展示馆,“中华慈善文化园”已初具雏形,“文旅兴村”迈出了坚实脚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深深触动了民心,他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发展赢民心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产业。经过反复思考,郑锦决定借力精准扶贫,引导大伙发展优势产业,实现“造血”重生。他利用长期从事生物医药行业信息灵、资源多、人脉广的优势,与种植户签订订单,解决群众发展后顾之忧。
为发展壮大产业,他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山地60亩发展覆盆子中草药种植项目,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000多元。在成功发展种植覆盆子的基础上,他又出资供苗,牵头成立合作社,支持鼓励群众种植优质水蜜桃30亩,改造旧茶园100多亩,发展高山无公害生态茶园400亩。2017年,仙岭村人均务农收入达到1.3万元。
如今的仙岭村人心齐、面貌新、产业兴,实实在在的变化让郑锦赢得了群众一致支持。郑锦说:“作为人大代表,肩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要群众信任我,村里需要我,我会一如既往履行好代表职责。”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