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过茶飘香
——柘荣县乍洋乡长岐村茶叶发展小记
山村茶香 魏高鹏 摄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陈小妹 通讯员 林少玲)“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进入农历二月,寒冷的天气一天天远离,春的气息越来越浓厚。季节交替,柘荣县乍洋乡长岐村的千亩茶园焕发了新的生机。蒙蒙细雨下,青翠茶园若隐若现,清风拂过,带来隐隐的茶香。
在茶园下的老茶三茶叶加工厂里,负责人吴本术正和员工一起忙着机器检修、添置耐高温除湿机等设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茶季。
长岐村毗邻福鼎白琳、点头、磻溪三镇,平均海拔490米,境内山峦叠障,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优势,孕育出品质极佳的高山云雾白茶。全村拥有茶园面积2100亩,是柘荣县茶园面积最大的行政村。
“每到采首春茶的时候,村里都非常忙。”吴本术是土生土长的长岐村人,年轻时候一直在外打拼,2012年,他看中了家乡的茶产业优势,选择返乡创业,打造地方茶叶的特色品牌。
吴本术流转了860亩茶园,并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吸纳25户农户以茶园入股。“茶厂对农户入股的茶园实行规范管理,每年由茶厂出钱购买有机肥,农户自己施肥和管理,茶青按市场价全部由茶厂收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去年,加工厂产值达到1700多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各地,同时带动周边四五百户茶叶种植户实现增收致富。
在长岐村,像老茶三这样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共有13家,这在一个小小的村里并不多见。长岐村村委会副主任吴灼敦告诉记者,村里共有180户,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与茶叶有关的工作。但是以前村里茶园道路崎岖,茶树品种老化,几家老茶厂设备老旧等,茶产业发展不景气,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村里争取了县茶业局的支持,大力实施现代茶业项目。
现代茶叶项目实施以来,该村引进推广新品种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等,进行梯壁种草,套种绿肥,建设生态茶园。硬化了茶园干支道,安装茶园给水管道设施等,做到有水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生态茶园的建设,减少了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茶园水土流失,提高茶园土壤蓄水、保土、保肥和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茶园生物种群多样性和茶树病虫害的生态调控能力,让我们在这里发展更有信心。”吴本术说。
在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长岐村还经常邀请茶叶专家进村进行技术指导,为种植户传授名优茶加工、标准化设备、生产工艺流程、茶叶质量安全等制茶技术知识,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推进茶叶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进一步提升长岐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茶叶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
此外,长岐村还把发展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吴灼敦介绍,该村有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已于2017年前全部脱贫,但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近3年还是每年为他们分别提供8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发展生产资金,鼓励他们扩种茶园,让茶树真正成为“脱贫树”。今年64岁的夏美珠,丈夫早逝,唯一的儿子身体还不好,只能做些轻活。母子二人靠着两亩茶园相依为命。这几年,长岐村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每年来这里收购茶叶的茶商络绎不绝,完全不用担心销路。再加上政府补助,给了她发展生产的底气。2017年,她扩种了3000株茶树,去年11月底又种了2000株。“2018年仅靠茶叶收入就有1.5万多元,政府还帮助我们盖了新房,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夏美珠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