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风劲潮涌奋楫先 扬帆破浪逐梦行
闽东药城展新姿 魏发松 摄
茶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张亦锋 摄
农户依靠种植太子参脱贫致富 王志凌 摄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彭丽华 摄
沈海高速复线柘荣段通车 陆巧盈 摄
宁德网消息(游松柏 游书金) 二十载风雨砥砺,二十载春华秋实。宁德撤地设市20年来,柘荣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振奋人心的巨大成就,城乡面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实现了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近年来,柘荣县立足优势资源禀赋,深度融入全市“一二三”发展战略,在医药产业方面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在乡村振兴方面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抓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有力有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坚持补短板、强基础、增福祉,群众生活日益美好,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奋力谱写了新时代柘荣赶超发展新篇章。
医药产业发展 动力强劲
10月30日,在福建贝迪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加紧建设畜禽用生物卵黄抗体生产线。“这个生产项目于今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是福建省畜禽用生物卵黄抗体第一条生产线,预计年底投入生产。”公司董事长林贺桂说。
畜禽用生物卵黄抗体生产线的建设,是柘荣县20年来众多药业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县共聚集力捷迅、广生堂及关联企业20多家,产品覆盖化学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和兽药等六大领域,全县“药准字号”产品达162个、“食健号”产品3个、兽药品种26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有10多种,主要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线40多条,2019年实现规上药业总产值8.8亿元。
柘荣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自改革开放到2001年,柘荣县委、县政府先后建设了闽东制药厂、闽东第二制药厂、闽东兽药厂、汇盛药业等企业,在国家第九个五年规划期间实施工业企业改革,先后组建了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闽东动物药品厂等多家制药企业。2003年,柘荣县委、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闽东药城”的构想,并编制《“闽东药城”总体规划》。2012年,柘荣县被列为省首批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在此期间,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建成投产,药业及关联企业增加到20多家,促成广生堂上市,成为全市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该县进一步推进“闽东药城”建设,深入实施生物医药培优计划,大力引进今古通生物科技、新生命生物科技、时珍堂药业、元鑫防护科技、鑫旺药品包装等关联企业,重点培育力捷迅、天人、贝迪等上市后备企业,逐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据该县信息工业局局长叶秀松介绍,特别是今年市政府与省药监局签订的《共同推进闽东药城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给柘荣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到2028年有望产值超百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以上,为打造“福建药都”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
除了加快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该县也加快不锈钢产业的培育步伐。近年来,柘荣县共投入2.95亿元资金,建设完成乍洋不锈钢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路网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环境。目前,园区确定入驻企业33家,其中投资10亿元的企业3家、5亿元以上的6家、1亿元以上的11家,预计第四季度有8家企业建成投产。
钢铁铸造是柘荣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在东源荣兴特种钢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加紧推进荣钢90万吨项目技改。以荣钢为龙头,该县不断加快产能扩张和产业链配套,并主动承接全市汽车产业辐射带动,大力扶持汽配关联企业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机械制造产业集中区、砚山洋刀剪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刀剪产业转型升级。
农业农村发展 魅力绽放
“今年仅茶叶一项就增收2万多元,生活像开花芝麻节节高。”在柘荣县城郊乡熊透村,正在茶园里给茶树修枝堆肥的村民吴宏灿开心地说。
近年来,柘荣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扶持,按照“扶大、扶优、做大、做强”的原则,不断狠抓品质提升、龙头培育及推介宣传,使柘荣茶业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把茶产业发展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农民增收持续稳定。
在培育壮大茶产业的同时,今年柘荣县还全面启动太子参产业振兴计划。据该县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介绍,全国首个产业化、智能化太子参种苗生产基地在城郊乡建设完成,年产多抗性、丰产性太子参生产苗10500万株,可直接落地到生产基地中进行GAP规范种植管理,柘荣太子参特色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柘荣县还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太子参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实施优势中药材示范推广和引种试验,抓好“柘荣太子参”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柘荣县委、县政府在做强以中药材、茶叶为主导的“2+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同时,不断做大做精食用菌、水果、蔬菜、林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构筑“一体多元、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格局,促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柘荣县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产村相融为抓手,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在绿化带的映衬下,崭新的水泥路犹如飘落在农田间的“丝带”,连接了村庄南北。“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今年40多岁的东源乡宝聚洋村民彭丽月,见证了20年来该村的发展与变化。
据宝聚洋村党支部书记魏建禄介绍,一直以来,宝聚洋村没有一栋新房,露天粪坑随处可见,进村路晴天成“扬灰路”,雨天成“水泥路”,更别提有广场、公厕等基础设施。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宝聚洋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拓宽村主干道、整治裸房、改造立面、植树绿化,新建荷花池、旅游公厕、停车场、垃圾中转站、景观步行道等,村内人居环境全面改造提升,村人居环境实现华丽转身。
开展农房及村容村貌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柘荣县已累计完成111个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和垃圾治理,农户改厕5278户,100%行政村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英山乡官安村、乍洋乡溪口村等5个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如今柘荣乡村,一幅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开,焕发着勃勃生机。
民生事业发展 活力迸发
“以前乘客车去柘荣城关至少要一个小时,而且路面颠簸,现在农村公路修得平坦宽阔,到城关只需半个小时,舒服又快捷。”20年来,农村交通的发展变化令黄柏乡黄柏村村民游增松感慨不已。
近年来,柘荣县委、县政府把“四好农村路”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201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国债资金1000万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每年还安排1条重点道路建设列入国债项目单独组织实施。路网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全面协调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据悉,仅“十三五”期间,柘荣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560多公里,其中县道78公里、乡道380多公里、村道100多公里。随着沈海高速复线的全线通车,省道柘泰路、柘霞路建成,境内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村村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同时,城区公交线路向乡镇延伸,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全县9个乡镇有8个直接开通公交线路,提前一年实现“城关周边20公里范围内乡镇100%通公交”目标。2019年,柘荣县还启动“村村通”运营服务,投放新能源小客车27部,33个建制村由预约改为班车,在22个偏远村安装一键呼叫设备,全面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
柘荣县不仅在交通建设方面大力补短板、强基础,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医疗方面,新建的妇幼所投入使用、45所乡村一体化建设完成并全部开通医保定点……一个个医疗项目的投资建设完成,使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总投资5.2亿元的县医院异地搬迁项目和总投资2000万元的县疾病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完成后,将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保障了县域群众的医疗需求,大大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问题,为柘荣县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该县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说。
同时,柘荣县还整合全县医疗资源,组成以柘荣县总医院为载体的县域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深化与闽东医院医疗集团合作,有效形成“上联三甲、下联乡村、全县一整体,上下一家人”的县域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在教育方面,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补齐教育短板,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注入动力。“第三小学、三中综合楼等一大批补短板项目的建成投用,推动了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该县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站在“十四五”大发展新风口上,柘荣县委、县政府将带领全县人民昂首阔步、奋发有为,踏上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征程,创造未来更加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吴圣锦